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赵如花一定,有门道,这是老师傅,肯定懂动力学。于是不再跟一堆人解说,单独将这几个老汉集中在一起,几个人一边解说一边话题,说的津津有味,几个老汉问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了。搞到后来,赵如花都回答不上来了。
周围的人则跟听天书一样。不过,看他们说的这么带劲,这个问题,应该能解决的吧。
等到晚上后,几个老汉终于搞明白的差不多了,于是,让张亮去才买一大批的东西,其中一个黄姓老汉写了一张单子,上面密密麻麻都是扎风筝要用到的东西,还有几样,甚至标明,必须在哪一家才卖。
张亮拿着单子,头疼的走了。
第二日一大早,王锄头就带着人回来了,一看到赵如花,兴奋的直拍手:“头果然料事如神,你说的额这个小孤山,应为对应江南那边的是个落后的小渔村,历王那边并没有派人防守,属下在那观察了一个晚上,也没有看到巡逻的人。所以,早上留下几个人在那蹲守,我就快速回来汇报情况了。”
赵如花拍了拍王锄头的肩膀:“你办事,我还是放心的。”王锄头得到夸奖后,呵呵之乐。
“你再去问问,队伍里,谁的水性好,最好能在水中憋气的,越久越好。”王锄头来不急休息,有趣忙活了,赵如花则不放心那些风筝,又去了昨天的那个小院子,这个可是关键啊,没有这个,后面所有的计划都泡汤。
好在赵如花昨天说的够仔细,几个老汉也够专业,都是扎了几十年风筝的老手了。等赵如花赶到的时候,有一个风筝已经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做好了。
赵如花来不及说什么,让贺廷找来马车,将这风筝装上马车,再再场面伪装了一层后,拉着风筝去一座荒山去试验了。虽然第一次的成品不太理想,但而是飞了而是多米后,才晃晃掉下来的。看来,载人的重量是够了,唯一不足的,是滑翔不足。看来还要讲两边翅膀的比例做些调整。
赵如花带着试验后的数据回到小院子,又是一头扎进去,直到第二天,带着新的风筝去试验,这一次,这个风筝,足足滑翔了一里多,才缓缓坠落。
于是,赵如花带着新的数据回去,让众人照着这个风筝为样,最少扎三十个出来,越快越好。
其实这个风筝还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只是时间来不及了,只能这样。精益求精什么的,等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