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风起明末 > 风起明末最新目录

第三百五十八章:日月山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襄阳府接壤,此时陈望所部距离襄阳的距离不算很远。

万元吉停顿了一下,接着补充道。

“有陈总兵在襄阳府北部,便不需要担心献贼北上。”

在听到陈望差不多到了邓州之时,杨嗣昌原本难看的神色也是随之而缓和不少。

现在南国的局势正在逐渐走向崩坏。

杨嗣昌很清楚襄阳的失陷,会对之后的将来造成怎么样的影响。

等到朝廷知晓南国之事,到时候没有人可以再保住他。

前后两位藩王的遇难,洛阳、襄阳两处重镇的失陷。

耗时年余,耗资千万,他却没有能够平定这南国的动荡。

陛下以重任相托,他却辜负了陛下的信重。

事到如今,他已经是无颜面见陛下。

“此番襄阳失陷、朝廷必然更换督师。”

杨嗣昌神色凝重,转头看向跪坐在一旁的万元吉,他伸出手,抓住了万元吉的手臂。

“现如今我已经是无法理事,在新任督师抵达南国之时,需要你来挑起重任。”

万元吉感觉到了杨嗣昌受伤传来的力度。

万元吉神情灰暗,他这些时日一直伴随在杨嗣昌的身前,如何不知道杨嗣昌的身体状况。

杨嗣昌这些时日一日比一日憔悴,一日比一日虚弱。

此时的杨嗣昌,脸上带着一份病态的潮红。

手中的力度正在逐渐的加大,杨嗣昌眼眸也正越发的变得清明。

一切都一切,都预兆着杨嗣昌此时正处于回光返照的状态。

“阁部……”

万元吉目视着杨嗣昌,忍不住潸然泪下。

万元吉的话没有说话,已经是被杨嗣昌所打断。

“陈望……”

杨嗣昌目光闪烁,他想要说些什么,但是终究还是没有能够说出来。

在停顿了一下后,杨嗣昌组织好了语言,重新说道

“如今整个南国,唯有陈望可以压制左良玉。”

“陈望素有名望,能够服众,有将才,有武略,麾下营兵精锐,与左良玉关系匪浅,可以将左良玉置于陈望麾下。”

杨嗣昌轻叹了一声,重新转过头,他看向一众跪在帐中的军将,强笑道。

“南国局势崩坏至此,罪在我身,我已上请罪书。”

“诸位将军尽心报国,无需担忧遭受牵连。”

“督师……”

猛如虎紧咬着牙关,强压着心中的悲伤。

“阁部……”

曹变蛟神色黯淡,声音低沉。

帐中的一众军将神色各异,很多人都垂下了头。

在座的众人都是沙场的宿将,前后也是跟随过不少的督师。

杨嗣昌作为督师,是合格的。

杨嗣昌纵有千般的不好,万般的不该,在朝廷之中如何,都与他们无关。

但是杨嗣昌从来没有短缺过他们哪怕半两的军饷,也没有短缺过他们哪怕半点的粮草。

沿途的州县城池,胆敢拒绝供应粮草,协助进剿的,无一例外都遭受杨嗣昌的惩戒。

赏罚不敢说分明,但是算得上公正。

计略不一定正确,但是算得上合适。

虽然和大部分的文臣督师一样,杨嗣昌确实有着作为文官的优越。

但是在杨嗣昌的眼里,他们的这些武臣,他们这些营将,终究是人,而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豚犬……

帐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响起了轻微的啜泣声。

“你们哭什么……”

看着底下一众低垂着头颅的军将。

杨嗣昌原本清冷的眼神慢慢的融化,他摇了摇头,勉强的笑道。

看着看着,杨嗣昌感觉有些许的雾气遮挡在了他的眼前。

督师南国,这一路来,他见到了太多太多曾经在庙堂之上不能见到的事物。

他原本来坚如铁石的心,到底还是软了下来。

他的心,终究不是那真正铁石所铸成的……

杨嗣昌回过了头,目视着身前的帐布。

帐外狂风一刻不停的呼啸着,杨嗣昌感觉自己的身子越发的轻松了起来,仿佛就要被这狂风吹向天际。

狂风呼啸,带着杨嗣昌的思绪向着远方飘扬而去。

“卢象升啊……卢象升……”

狂风带着杨嗣昌重新回到了顺义的城郊,带到了那个和卢象升争吵的夜晚。

中军帐中,他和卢象升相对而立。

“如今时机未到,并非是决战之时。”

“北地精锐现在尽在你手,若是一朝丧尽,战败损伤国本,内外俱起,倾覆之险就在转瞬之间。”

他苦口婆心的劝说着卢象升。

卢象升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他看到不同的神情在卢象升的脸上不断的变幻。

在沉寂了许久之后,卢象升重新抬起了头,他紧握着双拳,神情冷冽,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当时,他并不明白卢象升脸上的表情代表着什么。

但是,现在杨嗣昌却是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卢象升脸上的神色会不断的变幻。

庙堂之上,一城一地的百姓,一营一部的军兵,都只不过是一张张冰冷无情的白字黑字。

但是等到他到了地方之后,所能见的一切都和庙堂之上截然不同。

卢象升曾经所见到的一切,杨嗣昌到现在也全都一一所见。

直到如今,杨嗣昌已经是完全理解了卢象升,理解了卢象升当初为什么会如此去做。

但是理解,并不代表着后悔。

如果再让杨嗣昌做一次选择,他同样会选择避开建奴的兵锋,不去冒险。

卢象升的做法太过于冒险,一旦失败,便将坠入万劫不复之地。

狂风呼啸,风吼声连绵。

杨嗣昌感觉自己的头脑正越发的昏沉,眼前的一切也开始变得不真切了起来。

曾经的过往,在杨嗣昌的眼前的不断的掠过。

少年时的意气,青年的志愿。

父亲入狱之时的无助,天子青睐之时的飞扬。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