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风起明末 > 风起明末最新目录

第三百九十二章:大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初战清兵失利,几至溃败。

而后数战,也都以清兵失败告终。

这样的情况,直至八月,黄台吉带病一路从沈阳急援锦州,接过了指挥权之后。

松锦的情况才发生逆转。

《左传》有一篇故事,名为曹刿论战。

其中有一句话,说明了战争之中很重要的一点。

夫战,勇气也。

明军之所以屡屡败于清军之手,原因有很多。

但是一直以来最为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缺乏对抗清军的勇气。

自建奴崛起以来,后金立国,再到改为清国。

大规模的交锋之中,明军几乎从未取胜。

全辽几乎处于尽丧的状态。

建奴数次入关,遍揉京畿,大肆掠夺。

甚至传出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流言。

这一传闻,更是加剧了军中和民间的恐慌。

在地方上,女真兵被形容的青面獠牙,力大无穷,更贴近于妖怪,而不是人类。

很多时候,诸镇之兵未战之前,便已经先胆怯了三分。

所以当真的与清军遭遇之后,士气很多时候直接便跌入了谷底。

而清军因为一直以来的交锋都处于上风,在面对着明军之时心理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哪怕以寡击众,也同样不坠士气。

此消彼长之下,明军又受多重的掣肘,为武备军饷所累,自然是败多胜少。

正因败多胜少,又得以不断的加深这样的印象,以致于境地每况愈下。

但是现在。

情况,已经和历史上截然不同。

“把这些时日……”

陈望沉吟了片刻,向着陈功吩咐道。

“不。”

“把从去年年初开始到今日,所有关于辽东的塘报都拿过来。”

身侧的亲从虽然不明所以,但是还是遵命而行。

武平卫城的规模并不大,快马加鞭之下,不到半刻钟的时间,一叠颇为厚重的塘报便已经呈递到了陈望的手中。

“大哥,有什么问题吗?”

在陈望仔细的审视着送来的塘报之时,陈功凑上前来,低声询问道。

“辽东的情况有些不对。”

“情况不对?”

陈望点了点头,排出一封塘报。

“你看这封塘报。”

陈功皱眉审视,眉头皱了又舒,舒了又皱。

“这……有什么问题?”

“你回想一下这些年以来的塘报,再看看这几份塘报。”

陈望解释,而是又递过去了几封塘报。

“这……好像都和以前……”

陈功接过塘报,扫视着上面的内容。

起初他还有些疑惑,但是很快疑惑变成了严肃。

“确实不对……”

“九边诸镇主动出击的次数比原先频繁的多,而且,斩获的首级也多了,最重要的,是提了很多次各镇兵马相互援护。”

“而且,交锋的时间也比往年的塘报多了不少。”

陈功的进步,陈望自然都是看在眼里。

曾经的陈功可是看不出来这些细节,或则是说,原来的陈功连塘报都是懒得看的。

如今的陈功,无论是战略的眼光,还是战术的运用,还是对于麾下兵将的管控都已经越发的成熟,开始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统帅。

随着麾下军队的规模不断的壮大,势力不断的增长。

人才,已经逐渐成为了掣肘如今陈望麾下势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错。”

陈望放下了手中的塘报。

青山关一战,造成的影响,远比他所想的还要重大。

“大壮中国之声威,一扫数十年来辽左败局之萎靡……”

陈望望向北方,虽然远隔万里之地。

但是却也能从手中的这些塘报之中感受到其中的壮怀激烈。

松锦之战,陈望本以为是结果已经注定。

“当真是……一扫十数年来辽左败局之萎靡啊……”

这一句话,并非只是一句空话。

从眼下的局面看来,若是堂堂阵阵之战。

以眼下九边明军的士气与军心来看。

最终到底是鹿死谁手,还真犹未可知。

只是……

“河北的疫情,现在有什么消息吗?”

陈望沉吟了片刻,询问道。

“情况很差。”

陈功神情严肃,摇了摇头,叹息道。

“大名府送奏京师报,‘春无雨,蝗蝻食麦尽,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

“有大臣报:‘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

“北直隶大名、顺德、真定三府疫疾大起,朝发夕死,百姓惊逃,城池空荡,皆往乡野避难。”

“山东东昌府等地也有疫病发生,河南彰德、卫辉两府与其接壤之地,已见染病之人,各城已经宣布戒严。”

陈望眉头紧蹙。

在松锦之战的中后期,崇祯一再催战,很大的原因便是因为当时国内的极为不稳定的局势。

南国叛军横行,北地疫病横行,粮草不足,军饷短缺,偌大的帝国处于风云飘零之中。

这一场起于崇祯十三的瘟疫,在十四年爆发,十六年达到顶峰。

这一场瘟疫,是为鼠疫。

为明帝国的覆灭埋下了巨大的隐患,间接造成了北京的沦陷与明朝的灭亡,

李自成在击败了孙传庭后,一路北上,几乎没有遇到多少像样的抵抗。

很大的原因,正是因为横行的鼠疫,重创了北直隶以及沿边的各处军镇。

《明季北略》记载沿街小户,收掩十之五六,街坊间的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二十余万也。”

“此番疫病来势汹汹,已经开始蔓延。”

陈望沉吟了良久,下令道。

“稍后回营,让军中文吏修书一封,说明利害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