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眼镜说,"连最新的氮磷钾配比都标对了,从哪学的?"
"王校长订了《农业科技》杂志,"我脸不红心不跳地撒谎,"我经常看。"
两天后,我在文化馆完成了作品。交稿时,李馆长特意把我叫到一旁:"评委会很欣赏你的作品,但有个问题......"
我的心一沉。
"一等奖奖金要给单位或学校,不能直接给个人,"他解释道,"你需要通过学校报名才行。"
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我千算万算,没算到这个时代的制度限制。
"不过......"李馆长压低声音,"评委会决定特设一个特别创意奖,奖金一百元,可以直接发给个人。你觉得怎么样?"
一百元虽然不够全部债务,但能解燃眉之急。我正要答应,突然灵光一闪:"李馆长,能借我打个电话吗?"
我拨通了村长家的号码。十分钟后,王校长气喘吁吁地骑自行车赶到文化馆。
最终解决方案比我想象的更好:作品以学校名义参赛,奖金归我,荣誉归学校。王校长还承诺,如果得奖,村小将额外奖励我二十元。
"语嫣啊,"回村的路上,王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你可一定要继续读书,将来准能成大器!"
比赛结果在债务到期的前一天公布——毫无悬念地,我获得了一等奖。更妙的是,县农业局看中我的设计,额外支付五十元买下版权用于宣传册印刷。
当我将两百二十元钱摆在爷爷面前时,全家人的表情值得永远珍藏。爷爷的手微微发抖,父亲张大了嘴,而大伯的脸色则像吃了只苍蝇。
"这......这真是你画的?"爷爷反复翻看着获奖证书,仿佛那是什么天书。
我点点头,趁机放出准备已久的炸弹:"比赛时农业局的陈技术员说,大伯常去镇上的赌坊,还欠了好几个人的钱......"
爷爷的脸色瞬间铁青:"什么?!"
"他、他胡说!"大伯跳起来,额头渗出冷汗。
"陈技术员说他亲眼看见的,"我无辜地眨着眼,"还说要是再发现干部家属赌博,就要报告给县里......"
这半真半假的谎言效果惊人。爷爷当场抄起扫把追打大伯,场面一度十分混乱。债务危机虽然解决,但更大的家庭风暴才刚刚开始。
任务完成!奖励已发放:积分10点,"初级发明"技能解锁。系统提示,家庭权力结构改变中,宿主地位显著提升。
当晚,母亲偷偷在我枕头下塞了一个煮鸡蛋——这在平时是只有父亲和爷爷才能享用的"营养品"。父亲破天荒地摸了摸我的头,什么也没说,但眼神已经完全不同了。
三天后,家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爷爷勒令大伯交出工资由公中统一管理;二是我被允许继续上学,而且父亲主动提出要给我买一套新衣服。
"语嫣啊,"爷爷在晚饭时宣布,"以后你好好学习,只要考得好,爷爷供你上中学!"
这句话的分量堪比圣旨。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山村,能让一个女孩读到中学,简直是破天荒的事。
长期任务更新:保持学业优异,争取中学深造机会。系统发布了新目标。
借着这股东风,我开始悄悄实施下一步计划——改善家庭经济。系统新解锁的"初级发明"技能让我有了更多可能。
第一个"发明"极其简单——改良锄头。通过调整角度和重量分布,我设计出一种更省力的锄头。父亲试用后大为惊讶:"这锄头咋这么顺手?"
"书上说的,"我指着从县图书馆借来的《简单机械原理》,"这叫杠杆原理。"
父亲将信将疑,但效果是实实在在的。很快,全村人都来打听俞家的"神锄头"。爷爷做主,以每把五元的价格请村头铁匠批量制作,我家抽成两元。
这笔生意虽然不大,但每月能带来二三十元的额外收入,在1985年的农村已经相当可观。
更大的转机出现在秋收后。县新华书店的老板赵志国来村里收旧书,偶然看到我在帮父亲算账——用的是一元二次方程。
"这、这是谁教你的?"他眼镜后的眼睛瞪得溜圆。
"自学的,"我指着从他那里换来的一堆旧教材,"这些书里都有。"
赵志国当即提出一个惊人的建议:每周日我可以免费去他书店看书,条件是帮他整理图书分类。
"我店里有很多城里学校捐的书,乱七八糟的,"他解释道,"你看起来懂怎么分类。"
这个天上掉下来的机会让我欣喜若狂。县新华书店的藏书虽然不多,但对我这个知识饥渴症患者来说已经是宝库。更妙的是,赵老板承诺我可以借阅任何书籍。
知识获取渠道扩展,系统经验值+100。系统难得地给出了额外奖励。
周日第一次去书店,我就被震撼了——整整三面墙的书架!虽然大多是政治读物和农业手册,但角落里竟然有一套残缺的《十万个为什么》和几本六七十年代的科普杂志。
赵老板看我如获至宝的样子,笑着摇头:"你这样的孩子,生在青山村可惜了。"
我没有接话,心里却默默同意。但转念一想,若非生在俞家,我可能不会有这样的动力去拼搏。逆境中的成长,或许正是系统安排这个世界的用意。
回家的路上,我构思着下一个"发明"——一款简易的粮食烘干器。秋收时节阴雨连绵,村里每年都有粮食霉变损失。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能帮到家里,还能真正改善村民生活。
七岁的俞语嫣抱着厚厚一摞书走在乡间小路上,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没有人知道,这个瘦小的身躯里,装着一个能改变整个青山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