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似水流年随心随性 > 似水流年随心随性最新目录

第二十二章 烈火青春 . 阋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恒嘛,人木讷,书是努了力,成绩还是个中下水准。姚氏是个好强的人,她把对丈夫的失望全押易恒身上了,但凡易恒做错了什么事,或偷了懒,那姚氏心必是一番棍捧下出孝子的操作。可怜见的,那易恒后来进了省城当了工程师,衣锦还乡后在别人面前得瑟,在姚氏面前是必恭必敬。他是那种骨子里头怕老母,敬老母。

后来叔侄读完书后,易政柱因能言会道,立马被解放后的新政府聘为了村里教书先生。易恒木讷,不招人待见,灰溜溜与他老子下地干活,还时不时招姚氏的训斥。后来中苏合作搞工业化要人时,读了英武中学在家摸锄头的易恒被大队领导想了起来,让他充个人数去了远方。在村里队上,易恒这货同他爹老子一样,干啥农活都不像,外调走了对大家都是好事。

不承想,在家乡不受待见的易恒,从此人生开挂。先是在基建工地打杂,因为姚氏平时教育的缘故,易恒做事努力认真勤快极为领导喜欢。那年头,工业搁谁都是门外汉,让谁上不让谁上全凭领导瞅谁顺眼。就这样易恒从外调到正式转编,然后进省城娶妻生子,人生一路通畅,顺风顺水……

易恒有了成就,乡里眼皮子势利的乡下人,管起了当年他们不待见的分不清网油、板油,不懂犁田耙田的易恒老子叫起了老太爷……

话说当年他那同学兼堂叔易政柱,自回乡当了老师后,头几年娶妻生子,日子还好。不过好景不长,五六十年代时,缺呷少喝,他挣的那几个豪子根本撑不住那个家。看着家里饥肠饿肚的几个孩子,想想在学堂摇头晃脑教着书也不见赚几口呷的丈夫,易政柱老婆桂丁娥不干了。先是上学堂大队村里闹,见大队干部不放人,便寻死觅活起来。

大队领导没得法,只好让易政柱回队上干个会计,同大家伙摸起了锄头……

后来,同易政柱一起教书的先生,退休后都领起了工资,子女继班,人人比他强。桂丁娥后来也晓得错了,做么子农活,她从来都是抢着干,她亏欠丈夫啊……

好在易政柱脑子灵活,自生产队起便学了养鱼苗的技术,改革开放后贩卖起鱼苗,人幸苦点,饭还是有呷。

易恒叔侄两人遭遇,成了村里队里老幼茶余饭后的谈资……

第二十二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