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工头他自己都搞不清楚这种感觉。
能不能干活,看一眼,心里就自然有了答案。
李怀见他还在犹豫,赶紧说道:“我们六个人,管两顿,六个工……一百文。”
他们是去掰玉米的,男工三十,女工二十,两男四女就是一百四。
只要一百文。
再说,掰玉米也不需要多大力气。
招工头思考了片刻,一挥手,“上车!”
这个活钱少,来的人太少了,有一个算一个,待会盯着点就是了。
把这个六个带回去再说。
李怀他们上了一辆牛车,敞篷式的,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天窗,车上还有另外几名工人,年纪都偏大,正好奇的打量着李怀这一行六人。
“你们是凉学宫的吧?”一位大婶主动搭话。
李怀一怔,反问道:“大婶,您怎么看出来的?”
“见多了,好多凉学宫的学子,都来这里打工,但大部分比你们吃苦,都是干重活。”大婶说着,顺便鄙视了他们一眼,年轻人就应该干重活。
李怀特意在学宫附近,给寒门学子留了工位,没想到还有学子出来干短工。
看样子。
这次商业危机的影响,着实不小,只是还没有到爆发的时候。
“我儿子也在凉学宫上学,他是丁班的,要是在甲班就好了。”大婶继续搭话。
李怀笑了笑,知道她在想什么,故而解释道:“大婶,班号不分大小,随机抽的,凉学宫的学子没有贵贱之分,都一视同仁。”
“那你什么班?”
“我甲班。”
“……”
不久。
牛车就把他们拉到一片玉米地,一眼看不到尽头的秋黄,金灿灿的,极为壮观。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楼小碗随口念道。
周围的人马上转过来目光。
“叔,这些玉米都你家的?”李怀干嘛问道,把注意力转移走。
其实也没关系。
都知道他们是凉学宫的,既然是学子,吟诗作赋肯定在行,要不是不会,那书就白读了。
“不全是我家的,这边一百亩是我家的,那里还有三百多亩,是我租来的。”
大叔不太想废话,说完就简单分了任务,为了避免有人偷懒,故意把人都分开。
按照田地的阡陌,一人一片地。
不过。
大叔又特意把四女分在了两片地里,上官可可和花清月一组,楼小碗和夜莺一组。
李怀和李信则不用去掰玉米,大叔让他们跟在四个女人后面,她们掰,他们负责运送,以及把玉米杆给砍了,然后打堆。
跟前世的农夫一样。
最尊敬的文人的人,往往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夫,他们是打心眼里的敬爱。
并把希望和读书人结合在一起。
李怀衷心的希望,来这里打短工的学子,能够真诚的感受到这一份敬爱。
明白为何会有古往今来,完全不一样的凉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