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农门长孙逃荒记 > 农门长孙逃荒记最新目录

第11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迟,谁成想,事情竟然这么顺利?

“大新兄弟想必也知道,咱们东阳郡文风较盛,读书人多,想在科举上考出个名头的人更多,院试每三年会举办两次,每次快要到考院试的时候,便会有下面县城的童生、各个书院私塾的童生,以及往届中了童生的人前来考试,就在郡城居住的人还好,但是总有些外乡的读书人,既需要在郡城暂留,又囊中羞涩,负担不起长时间在客栈的消费。

这样一来,家中略有余财的人便起了屋子,好租给前来考试的童生们,长此以往,那条街上的院子也就大多数都是这个用处了,平日里会租住院子的人要少些,估摸着一条街上怎么着也有十余间空宅子了,环境自然也会更幽静些,但是大新兄弟大可放心,附近街上的粮铺、杂货铺等都是一应俱全的,平日生活绝对没有问题。

当然了,因为更多是租给考生用的,价格也会更贵些,但是下一次院试都要到明年去了,他们的屋子空着也是空着,大新兄弟若是决定好了的话,我便把人喊过来,再好生杀杀价,尽量把租金再减一些。”

蒋勇如是解释着,他也是看着周大新一行人穿着都很普通,又是刚来的外乡人,想要再郡城落脚,需要办事、添置的东西可还多着呢,手里的银子最后够不够用还不一定,能帮他们顺便省一点儿就是一点儿吧。

对于这一番好意,周大新自然是要谢过的:“蒋大哥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为着一点儿租金就要让蒋大哥去说和的话,我心里也过意不去,还是等到我们想要买下院子的时候,再劳烦蒋大哥出马吧。另外,若是方便的话,不知蒋大哥可否引路带我们去看一看院子?”

周大新深知,人情这种东西,那是用一点儿就少一点儿的,更何况,他们着急落脚,为了几十文的租金喊来卖家,在这里耗着也着实不划算,倒不如“懂事些”,也能给人留下个好印象,不过,经此一遭,他也总算是懂得蒋勇做中人的口碑如此之好的原因了,倒也的确是个妥帖的人。

蒋勇自无不可,跟自家老娘打了声招呼,带上一串儿钥匙,这才和周大新他们出了家门,也跟周老爷子等人打过了招呼,领着他们来到了隔壁这条街上。

诚如一句话“贵有贵的道理”,这街上的屋子又是专门为了租给读书人这才起的,各个院子里还专门种了些花草,显得很是清幽风雅,虽然都是一进的院子,却丝毫不显得逼仄,看过院子之后,众人都没有什么不满,各家便和蒋勇签订了契约,先缴纳了三个月的租金,又平摊了找中人的银钱。

各家都选了合自己心意的院子,虽然在周长宁看来都修得差不多一个样儿,但是周老爷子对其中一个院子是最满意的,周大新自然得尊重老爷子的心意了,周二柱和周三全便顺势选了隔壁左右两家的院子住了进去。

作者有话说:

今天的更新~

第三十六章 议事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 众人也没什么力气再去买粮食做饭了,由周长宁和杨毅以及几个比他们年纪稍长一些的少年,去街上买了各家的饭食回来, 在自家里吃过晚饭以后, 又齐齐地聚到了周家来,当然,董家人就不必掺和进来了。

“五叔, 咱们以后就住在东阳郡了吗?这院子好是好, 家具什么的也都是现成的,就是租金贵了些,如果不尽快找个营生的话,粮食肉菜之类的都得去街上买, 我们一家子一个月下来的花销可真要禁不住了。”周氏族人中一个中年人苦着脸如是说道。

这会儿, 关乎到各家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这般重要的事情,也只有男人家才能开口讨论一二了,女眷大都是只有站在屋子外面旁听的份儿,至于为什么是屋子外面, 那当然是因为他们租的只是一进的小院子, 堂屋的面积有限,容纳不下那么多人了。

毫无疑问,这位族叔提出来的问题, 也是大多数族人心中同样感到迷茫的, 他们以往都是在村里生活的,粮食是自家地里种的, 蔬菜是自家菜园子里的, 肉也只有隔上十天半个月才会吃一回, 衣服也是买了布料自己拿回来裁的,总之,在过去的生活中,他们的消费习惯就是尽可能地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从而将每个月的花销减少到一个极低的数字。

可惜,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初来乍到,哪怕要在这里定居下来呢,落户、买地、种地、收割,这些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而在此之前,他们必须得找到除了种地之外其他的营生,否则就只能坐吃山空了,眼看着家里的银子一点一点地减少,那股焦虑的滋味儿,可真是谁试了谁知道。

周老爷子同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到了一个新地方,特别是比青石镇这个平台要大上许多的地方,一个“里正”投在这浩如大海的郡城中,必然连个水花儿都砸不出来,而他过往所有的经验,能够直接套用在这里的,恐怕也寥寥无几。

因此,思考着这个问题,周老爷子心中忽然有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他也必须得去学习了解新的东西,必须得去转变自己的思维,必须改善自己的处事方式,好让他们这一行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到郡城中来。

“是啊,五叔,像咱们今天晚上这样,上街去买现成的饭食,一次两次的还好,时间长了是真的招不住,这一路上,咱们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大的意外变故,但是银子也没少花,像大新哥这样还有个一技之长也就罢了,我们当真是除了一把子力气,别的什么能力也没有了。”也只有在出门以后,才能感受到,有个一技之长有多么重要,凭手艺吃饭的人,好歹走到哪里都不会饿到。

周老爷子看了说话的这两人一眼,不紧不慢地道:“谁说咱们就住在东阳郡了?我们这不是也只租了三个月的房子吗?听说从东阳郡到其他的郡城是通了水路的,过往的商船都会在码头处停靠,来往的客商总不会除了货物还带着一船人来吧,要想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总得需要劳力,你们都是踏实肯干的孩子,哪一个还能少了点儿力气不成?

所以,明早你们便去码头上看看,能不能在那里先搬上几天的货,赚钱多少都是其次,重点在于在那消息灵通之地好好打探一番,看看咱们老家那边有没有新消息传来,当然,各家也得出个人随大新一道去官府办了户籍迁移的事情,这么多人一块办,给衙差使银子的时候也能平摊一些。”

听周老爷子这样

本章 共4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