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农门长孙逃荒记 > 农门长孙逃荒记最新目录

第20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他对两人之间关系的界定很是清楚,虽然口头上称呼着“王叔”“贤侄”这类客套的称呼,可实际上,无非是饭桌上的些许交情罢了。

码头上人来人往,并不是什么谈事情的最佳地点,因此,周长宁很是自然地提出:“上次一别,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不见王叔了,不知王叔今日可还繁忙?可有空与小侄仍旧在上次的老地方坐一坐,也好叙叙旧?”

叙旧?他们二人哪有那么多的旧可叙?王七心下嗤笑,心中却是明白,这是嫌码头上人多眼杂,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说呢,罢了,上次吃饭不就给出去了一次人情吗?若是此次不应,那上次的人情岂不是白给出去了?这般白费功夫的活儿,他可不做,还是去看看,这小子究竟卖的是什么关子吧!

如是作想着,王七跟手底下的人说了一声,这才随着周长宁仍旧来到了上次的饭馆中,相比较而言,这一次的位置要更隐秘些,也不知,这小子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

作者有话说:

嘿嘿昨天晚上太困了,本来打算眯一会儿起来码字的,结果闹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我按下去了,再醒来就是凌晨三点了,干脆继续睡了~~

第六十二章 船票

“上次的事情, 还没好生多谢过王叔,不瞒王叔,听了您的话, 我去寻了那齐家的管事, 虽然卖出去的图纸也并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但到底是和齐家管事攀上了交情,这一切都还是得多谢王叔指点啊!”周长宁说着, 便以茶代酒, 敬了王七一杯。

当然,虽然他自己杯盏当中的是茶,却让小二给王七上了一壶度数不高的酒,之所以没有陪同着一道饮酒, 一是因为现在他在旁人的眼里还只是个十四岁的少年, 二来嘛,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周长宁都不喜欢喝醉的感觉,原因无他,他更习惯于将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而不喜喝醉之后那种失控的感觉。

王七饮下了手中的那一杯酒, 心里却是嘀咕,这答谢未免也来得晚了些,不过, 这小子刻意提起和齐家管事攀上了交情, 到底是何用意。

至于周长宁会不会是故意抬出了齐家管事的名头吓唬他,王七自觉概率不大, 一则他与周长宁又并未交恶, 二则齐家的商船也是要经过码头的, 他又不是不识得齐家管事,若是刻意拿齐家的名头作筏子,周长宁难道就不怕,他偶然问起齐管事吗?

当然了,心里思绪万千,却并不妨碍王七嘴上客套着:“贤侄太过客气了,我不过是多说了几句关于齐家的信息罢了,事实上,只要稍微多问一问这码头上常年做工的人,大抵也都能说出些有用的东西来,要说当真和齐家扯上关系了,那也是该归功于贤侄的为人处世恰好合了齐管事的眼呐,与我可没多大干系!”

在他未表明真实目的之前,王七仍旧怀有一定的防备心理,这一点周长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他也就不再多耽误时间了,而是选择直接道出来意:

“不瞒王叔,今日专程请您,一则是为了答谢王叔上次的指点,二则呢,其实还有一件事情要再劳烦王叔一次了,说实话,小侄老家并不在东阳郡,不过,见惯了更大的郡城的风景,一家人要是再回到老家那样的小地方去,实则心里都有些不大甘心。

也正因为如此,小侄一家人这才打算找一个地方彻底定居下来,东阳郡倒不是不好,只是东西卖得未免贵了些,我一家子都是农户人家出身,本就是精打细算惯了的,家底儿也不甚丰厚,若是长久在东阳郡待下去,又没个正经营生,只怕家中财力会着实吃紧呐。

故而,小侄一家人想着去别的郡城闯荡一番试试看,倒不用那地方有多么繁华,只图个清静便罢了,最好风景能够宜人一些,也就当是一家子都陪着祖父祖母养老定居在那里了。

当初从老家来郡城的时候,一家子走了半个月的官道,实在是被那路上扬起的尘土给吓怕了,这不,就想着此番去别的郡城定居,最好能走水路更为方便些,小侄一家人在东阳郡也没有什么故交,唯一还能腆着脸说是有几分交情的便是王叔您了,这才在今日厚着脸皮贸然求上门来。”

说起来,像周长宁所说的这样,从东阳郡去别的郡城的人还真是有一部分的,只不过,专程去定居安定下来的倒是少数了,毕竟,东阳郡本就属于富庶之地,而古往今来,都有一句老话,叫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当然了,王七心里也并非是产生些什么怀疑了,像周长宁口中的这套说辞,听起来也算是合情合理,毕竟,单看周长宁这周身的气质,便可知晓,一家子都不是什么有野心的人,想要陪着老人家过一段安宁惬意的日子,也不是什么出格的事情。

更何况,王七自觉,他和周长宁又无亲无故的,管人家一家子为何要去别的郡城定居呢,人呐,有的时候,还是少些好奇心为妙,因此,他只是稍稍犹豫了片刻,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从东阳郡去往别的郡城的客船其实还是比较少的,说起来,若是贤侄愿意多费些银钱的话,与其坐快十天才会来往一趟的客船,倒不如去坐商船。

码头上来往的商船出现的频率倒是要更高一些,而且,也时常会有客人托关系乘坐商船去旁的地方,这些商船上的人本身也很乐意顺手赚点儿银钱,毕竟,这些都属于不用上交给主人家的收入,便可以顺其自然地流入他们自己的口袋之中了。

当然了,真要说起来,最符合贤侄口中要求的大概便是相距大约一千余里的衡池郡了,据说,那里气候宜人,就连国子监的大人们在告老还乡以后也会去那里养老定居呢。

我呢,好歹也在码头上做工了这么多年,与这来来往往的商船上面的管事多少也混了个眼熟,既然贤侄都已经开口了,那我自当尽心竭力,出面为贤侄担保,只是不知这船票大致需要多少张呢?”

王七口中的衡池郡,本就在周长宁的考虑范围之内,那里不属于任何一位王爷的封地,更加靠近南方临海一些,与东阳郡的气候差异也不至于过大,等到自家去了那里定居之后,也不至于因为不适应而产生什么水土不服的反应。

此外,对于王七更加倾向于让他坐商船,脑海中细细一想,周长宁也就想明白了其中关窍所在,太平盛世中都免不了江面上会有水匪的存在,更何况是朝廷的心思压根儿不在这里的现如今呢?客船虽然条件更方便

本章 共4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