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农村落榜青年打天下 > 农村落榜青年打天下最新目录

043 打工辛酸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文哥,怎么打算呢?”张涛神色有些灰暗。

“还能怎么样呢?我也想复读,可家里哪供得起呢?”

小文自嘲道,“再说,我有自知之明,基础太差了,再复读恐怕也还是落榜的命!”

“那你打算怎么办呢?”张涛又问。

“留家里肯定不会的,那种父辈们面对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我可受不了。”

小文沉思了一下说:“我准备南下打工,看能不能闯出什么名堂。”

“打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张涛漫不经心地说道。

“是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古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

小文的神色有些落寞与伤感。

“不到外面走一趟,很难体会这个难字,更体会不到打工的酸甜苦辣。”

“你又没到外面打过工,你怎么发这个感叹?”张涛惊讶道。

“我堂哥彭小安,你认识的。”小文回过头说。

“当然认识,比我们高一届。你堂哥人蛮好的,给了我们很多照顾。”

张涛看着小文关心地问,“他现在干什么呢?混得怎么样呢?”

“唉!莫提了,说起来就是一把辛酸泪。”

小文叹息一声说:“他去年毕业后就去广东,花了一个多月才找到工作。”

“据他说,这一个多月吃的苦、受的教训,比过去十几年加起来的还要多。”

“从家里带过去的那点钱,没几天就花了个精光。

接着,就只有忍饥挨饿,露宿街头,形如乞丐,惨遭殴打,实在是不堪回首。”

“无可奈何情况下,他只有到一个建筑工地做小工。”

“累死累活、流汗流血做了一个多月,皮脱了几层,一分钱也没赚到,仅仅混个一日三餐和晚上有个落脚的地方。”

“后来怎么样呢?”张涛关心道。

小文脸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愤怒与悲伤,他继续往下说。

“后来,在老乡介绍下,他进了一个电子厂。每天差不多有十二个小时,除了工作就是睡觉,连吃饭与上厕所都得赶时间。”

“小小工厂,不足三千平米,却挤着一千多人在里面工作、生活。”

“环境极其恶劣,厂区垃圾堆积如山,空气污浊,苍蝇与蚊子到处嗡嗡飞,与人争地盘。”

“特别是车间的毒气、噪音和食堂狗不理伙食,让好人也会整出一身病来。”

“月工资四百五十元,听起来还挺多的,比家里干农活强多了,但除掉生活费和零用基本上所剩无几。”

“于是他只有换工厂,几个月内三次跳槽。”

“但对于普通的打工仔来说,到哪里打工,命运都差不多。”

“低工资,恶劣的环境,高强度的工作,没有尊严,没有自由,没有安全与健康保障。”

“打工仔们像蚂蚁一样苟延残喘,像机器一样不知疲惫的运转。”

“在那些老板眼里,打工仔们其实连机器还不如。”

“机器还能得到他们的爱护和定期保养,而打工仔们的生老病死,根本就得不到任何人的注意与关心。”

“老板们追求的,永远是自己的财富与价值。在打工仔们还有价值的时候,便用之如奴,拼命压榨;毫无价值时,便弃之如草,不管不顾。”

“他现在呢?”张涛忍不住又追问一句。

“回来了,还在床上躺着呢?”

小文的嘴角抽搐了一下,似乎被什么给突然击到一样。

“怎么啦!”张涛惶急地问。

“他的一只脚,被车间机器给压断了。工厂赔二万块钱,就打发人送回来了。”

小文说这话时,张涛感受到了他心里正激烈地翻腾着的愤慨、不满和悲愁的情绪。

他的眼睛闪烁着晶莹的亮光,那不是欢喜与希望,而是无奈与感伤。

张涛没想到,小安在外面这一年时间,会遭受这么惨的不幸。

他也没想到,自己的几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会勾起小文这么多感慨。

这简直是在他的伤口上撒盐。

张涛有些难为情地看着他,想说些安慰他的话,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高中毕业证有什么帮助吗?”张涛再一次厚着脸皮问道。

扎根家乡,为梦想山庄去奋斗。

他心知肚明,目前这只是一个遥远的梦。

没有资金的话,这个梦就永无实现的可能。

他迫切地想了解一些外出打工的信息,也是希望能为自己,也为村里的乡亲们,探索另一条可能发家致富的捷径。

“有个屁用!当擦纸都嫌太硬。”小文不屑道。

“那些培训两个星期,花几百块钱办的技工证,都比它强多了!”

“你知不知道,有些厂家明确规定,不招高中毕业生。”

张涛不可思议地紧盯着小文,静待他往下说。

“他们解释的理由是,高中毕业生大多眼高手低,重活脏活不愿干,技术活又干不来,工资待遇要求高,能力水平却没有,剩下的只有满腹牢骚、怨天尤人、高谈阔论。”

“多几个这样的人,把工厂风气都会带坏。”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这些老板认为,高中毕业生往往思想活跃、自主性强,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即使厂里重用他们,把他们培养成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可稍有不如意,他们就会抽脚走人,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顿了顿,他接着说:“我这次也打算花一个月培训,考个电工证。”

“有了这个证,去那边找工作要容易些。也许还可以混上技工,工资待遇也会好多了。”

说到这里,他的话锋一转,语气突然加重。

“我真的就不明白,国家教育为什么干些这样毫无眼光、劳民伤财的事呢?”

“小学教育我们且不管,那算是认字和基础教育。”

“初高中六年时间,如果复读的话还要多几年,家里花那么多的钱,我们花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学那么多的东西,究竟是图个什么呢?”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