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良长揖道:“贤公适言始皇无道,想要为天下除此暴秦,如有用我之处,自当与公出力。”
仓海君也是有心之人,没多久便推荐了一位力士。张良见其人勇力绝伦,相貌雄伟,心中大悦,便将心腹之事告知。
张良密铸铁椎一柄,重一百二十斤,交付力士。然后又花了一段时间训练他的掷准技术。经过张良的调教,大力士的必杀技初见成效,刚好张良的家臣也打听到始皇帝痴迷驴游,动不动就巡行天下。这让一心报复强秦的张良觉得有机可乘,就带着大力士和大铁锤偷渡回国,伺机行刺。
经过一番仔细计算,张良算定秦始皇将于公元前218年某日经过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阳东)。于是他和大力士提前来到博浪沙潜伏。期间为秦始皇出巡打前站的卫士虽来此处巡查过,但都被张良机警地躲过。
约计始皇将到,张良整顿衣服面向韩国跪下,拜了两拜,望空默祝道:“君父有灵鬼神辅助,使我得报灭国之仇。虽死无恨”!张良此时一腔义气直贯云霄。祝毕立起,收拾兵器与力士前往驰道旁边埋伏。力士身体矫捷,伏在近处,张良没甚技力,伏得较远。
那一刻,秦始皇的车驾在无数黑甲骑兵的扈从下,从博浪沙缓缓行过。躲在暗处的张良心中大喜,可是猛地发现了一处致命伤。原来按照秦制,天子出巡所乘车辇由六马拉车,敢为天下先的秦始皇深知欲杀其人者不胜枚举,因此这次出巡和大臣一样乘坐四马拉的车。看着眼前越来越近的一长溜高车驷马,智商无敌的神算子张良搞不清状况了。
箭在弦上,为了报仇苦捱十余年的张良顾不上许多,他挺身而出,大声招呼大力士对着车队中间貌似最豪华的马车发起致命一击。大力士二话不说,发一声喊,便祭出手中的大铁锤。只听“呯”的一声,大铁锤击中了那辆疑似豪车,木制车厢轰然飞散,车中之人被远远甩出,生死未卜。
一班护驾武士只顾前行,出其不意,惊得手足无措,自相扰乱。
张良仔细一看,被击中者却不像天子乘舆,乃是从官乘坐之副车。方知忙中错误,枉费气力,心中自悔鲁莽。
原来始皇恐人暗算,常有副车在前,壮士不知误中副车,早有护驾御林军将壮士捉住,始皇追问:“谁人主使?”壮士切齿瞑目大骂曰:“吾为天下诛杀无道,岂有人使之耶?”
子房见事不成暗暗叫苦,即于人丛中走脱。
原来被大铁锤击中的只是副车,被撞飞的是某位倒霉的驸马都尉,秦始皇则安然无恙。看着眼前的破车与伤者,秦始皇龙颜震怒,立刻命令赵高勘问,壮士不肯招出何人主使,乃撞柱而死。
至于那位半死不活的驸马都尉,则因为替主子挡锤官运亨通(此时的驸马都尉其实是官衔,并非公主的老公,后因公主的老公一般都会受封驸马都尉,人们才将其称作“驸马”。驸马都尉这一官职见诸史册,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张良一路逃走,也不知力士所在,只见诏书捕拿甚急,便改换姓名,逃到下邳友人项伯家隐藏。
项伯出身楚国贵族,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小儿子,项羽的父亲排行老大,项梁排行老二,老三就是项伯。项伯这个人也是游侠一类的人物,年轻时喜欢行侠仗义,曾经因为杀人藏匿在下邳,受到张良的庇护,于是结为兄弟。张良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没有成功,所以跑到下邳,项伯便留张良居住,两位出身贵族的公子哥儿意气相投互相保护,也为后来项伯救刘邦埋下了伏笔。
起初风声尚紧,过了一时渐渐平静。张良旅居无事郁郁不乐,时常出外散步。
一日偶然闲游,到一桥头。士人呼桥为“圮”,后人因称此处为“圮上”。张良独自一人立在桥边,十分无聊。举头看见前面来一老人,须眉皓白,身穿灰色宽大之衣,手持藜杖,足着赤履,徐徐行来。将近张良身边,竟将足上所穿一履坠落到桥下去。那老人瞧了张良一眼说道:“孺子,汝可为我下去取履么?”
张良国亡家破,满腔冤愤,正在无可发泄。忽闻老人之言,心中错愕,觉得此人陌路相逢,素不认识,竟敢如此无礼!一时怒从心起,即欲动手将他殴打。蓦然转念:“他是老人,我若打他,于理不顺。”立即住手,正要走开,又想:“老人精力已衰,自己不能下桥拾取,失却一履如何走路?我今遇见何妨行个方便。”于是依言前往桥下取履,却见此履坠在桥柱之旁。张良蹑足下去取履到手,回身走上桥来。方欲交与老人,又听老人说道:“可将履与我着上?”张良心想既已替他取履,索性人情做到底,便跪下去,一手捧住老人之足,一手将履套上,极其恭谨。老人行不数步,又将履溺于泥中,又令张良去取,张良略无异色,又取而进之。如此者三次。老人向张良点首道:“孺子尚可教训!由今日起算至第五日,平明时候,汝可来此地与我相会。”张良听了,知他必有道理。遂恭恭敬敬跪下,应声曰:“诺”。
到了第五日,张良一早起来,依着老人言语行至其地。
却见老人早已在彼等候。一见张良来迟便怒道:“汝与老人约会,何以后至?”张良被责也不言语。少停老人又道:“如今仍旧回去,再过五日定要早来。”张良依言回去。又过五日,张良一闻鸡鸣立往其地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