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懵逼,他还在想事情,所以也是信口说的,当然心中也未尝没有那点顾虑,然后这点小心思驱使着他不假思索的把话给吐出来,吐完后刘义符就觉得要遭。
果不其然,对方貌似有点生气了……
——————
PS.解释一下开头关于那个太宗的庙号,我这么定也有自己的考虑,原本历史上的刘义符因为被废,只有一个少帝的谥号,莫得庙号,而在古代称呼一个皇帝的全号往往是庙号加谥号的顺序,刘裕的全号是刘义隆追封的,高祖武皇帝,汉代的全号是整个封建王朝的发端,所以皇帝追庙号和谥号还算比较守规矩,但三国时期从魏国开始,整个庙号系统就开始乱了,曹操庙号是太祖,曹丕的居然是高祖,然后曹睿来个烈祖,甚至曹睿这个烈祖还是自己活着的时候,迫不及待给自己安上去的,简直让后人笑掉大牙……
然后在五胡乱华的背景下,北方胡人建立的众多的小国家皇帝的庙号也是各种“太祖”“高祖”,南朝的庙号在整个五胡乱华的大背景下,也显得比较乱,刘义隆不是开国皇帝,却捞到了一个太祖的庙号,把高祖丢给了自己老子刘裕,不过呢,这个高祖大概率是刘义符定的,所以按理来说,如果刘义符正儿八经没被废,他应该也有这方面的心思……
当然,刘宋这次的庙号更改可能不那么有名,说起改庙号,最有名的应该是明代嘉靖朝的“大礼议”,之后朱棣就成功从明太宗升级变成明成祖的事件。在武宗皇帝无子死后,嘉靖皇帝作为旁支,却继承皇帝大位,成为历史上又一例小宗入主大宗的著名例子,嘉靖皇帝为了自己这个皇位能名正言顺,于是希望让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进入太庙,按照“三昭三穆,亲尽则祧”的原则(当然明朝比较特殊,天子是九庙而非七庙),把离自己关系最远的朱棣的儿子仁宗朱高炽一脚踢出太庙正殿,迁进偏殿的祧庙,给自己父亲进入太庙挪了窝,后面在面子上做了补偿,将朱棣太宗庙号改为成祖,把朱棣给捧高,并承诺不会动朱棣太庙神主位……
一个庙号牵一发动全身,直接能把宗室内部宗亲关系玩成了政治,魏晋南北朝则是稀松平常,可想而知,那时候的礼制有多乱。
嘉靖皇帝十五岁登基,一上台就知道自己没什么班底,然后打着宗法的幌子下手,实质上就是培植党羽,加强自己的皇权,不可谓不聪明,反观历史上十七岁的少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