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再兴南唐 > 再兴南唐最新目录

第一卷 牧宣州 第65章 晒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者粗盐的初始价格太高,这总利润便也有限。”石泰初道,“石氏在秀州亦掌握有盐场,不过扣除官盐之后所留亦不多;但秀州一地,私盐每年至少在二十万石以上,以我石氏影响力,购买到五万石当不成问题。以五万石私盐来制精盐,则粗盐的成本便极低,而所产之精盐既不会多,亦足可行销于宋唐吴三国。”

“石氏愿与宣州商贸合作设立一家公司,专司此事,宣州商贸只需以精盐制法入股,石氏出钱出人出场地,双方便各占一半股份。售于各商贸或商铺,所得亦平分。”

李丛益也不得不承认,绝不能小瞧当世人的智慧。石泰初这主意,就是李丛益出技术,石泰初出人力并搞定原料,两家一起搞个大的,反正市场空间也大,而且原料成本降下来、产量提升上去后,李丛益的绝对收益只会多不会少。

“石大掌柜的这个建议,看来本公没有理由拒绝。”李丛益不由地道。

周志辉在山区制精盐,就只能煮盐,就需要大量砍伐树木。而许乐水的纸业公司,现在也开始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也是需要大量砍树搞木浆。因此对许乐水要从江南银行贷款,到宣城来搞第二个制浆产纸工厂的想法,李丛益便拒绝了,要求他到泾县去搞,也是想着分散一些,对环境的压力要小一点。反正泾县也有条青弋江,搞水车动力也没有大问题。

到了秀州,便可以晒盐。

听了李丛益讲晒盐之法,石泰初也是骇然,这江国公直是无所不知。不过想江国公竟然都会制精盐,在这晒盐方法上估计也是多有研究,如此回去后定要试一下这个晒盐法。若是能成,则这粗盐成本又能下降一大截,而且产量大概也能提升,毕竟煮盐法下,制约粗盐产量的正是海边薪材不易得。

当世技术扩散极慢,李丛益也不担心晒盐法会迅速的扩散到淮南去,进而导致宋国的海盐产量大增,从而让赵宋的财政更宽裕。

双方既然议定,李丛益便着人将周志辉叫来。周志辉两个儿子,周元英现在也是营长了,手底下三百余人,而周元青也为一司之长,目前也在扩充人手,周志辉也知若非这制精盐之事需要保密,周家便难在门坑村呆着了,毕竟自己刚过五十,自不能和六十有余的许和光一样以养老为名呆在山窝窝里。

心底虽有不舍,周志辉也算是痛快答应,愿意率十数掌握了关键环节的村民,举家搬往秀州。而门坑村则暂时由其族弟负责继续生产,之后也有可能安置到呼啸山庄去。

石泰初和周志辉也见了面,商议了诸多细节,石泰初便欲回秀州筹备,并考虑安置门坑诸人。不料石俊弼却表示,自己想在宣城再呆上一阵,要研究什么概率问题。石泰初一时也听不懂,便也不管他,先回秀州去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