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上他。
云娘在摇头,“六娘,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
我喜欢什么样的?那一瞬间,我的思绪停顿,然则在心底最深处,分明地晃过一个人影,即使我不去分辨,我也知道那是谁,熟悉得仿佛刻入了我的血液,无时无刻不在我体内循环,只是我不觉察。
他总是那么强横,不由分说,连他的影子都是。
真叫我心惊肉跳。
原来经过了这么些日子,我还是没有甩脱那个影子,我还以为我已经平静了。
时间渐渐地过去,这一年结束得格外快。起初我还在担心,也许某天早起打开房门,就会看见杨俊派来的人,时日久了,一切平静,也就安心了。
这一次,姓杨的男人们和我的纠葛大概是真的结束了吧?我由衷地想着。
过年的时候,我将几个人都聚拢来,问他们各自的新年愿望。现在,他们是我的家人。
他们起先又新鲜又不好意思,但最终,每个人都开口说了。
真儿说,她想要一朵珠花。我立刻将自己的拿出来,让她挑了一朵,她开心得不得了。我就喜欢她这样的天真,像孝子一样容易满足。
云娘说,她想看着我嫁人。语气非常坚定。这样的要求,就像每年过年回家我妈追问:“到底有男朋友了没有?”但我只好回答,我尽力。
最后是李正则,他说,想开个小馆子。
“六娘不知道,我做的菜式在晋北怕也是数一数二的了——”他很得意,也带着几分怅然,“可我是个小角色,没大师傅提携,上不了灶。”
我喝了酒,微醺的暖意充斥整个躯体,轻飘飘的像可以飞离俗世。我看着他,听他说整个计划,怎么请人手,怎么布置店堂,连桌子怎么摆都计划好,他一定想了很多很多遍。
于是我说:“那就开一间吧。”
他的眼睛立刻亮起来。
年后,酒馆开张了,一切由李正则操持,我不过出个东道,比当日开花店更加清闲。李正则将一切整理得井井有条,酒馆的生意打从一开始就很好。他一时得意,但不久便又不满足起来。我看得出来,他是一个有些野心的人,从前被埋没得久了,看不出来,但一经点燃,依旧旺盛。
我常看见他读书,什么书都读,博而杂。我想他终究是要往仕途上去的,但是我也想不起历史上有没有他这号人物。他的人品倒十分端正,给我的账目一直清清楚楚。
酒馆的生意极好,他手里也攒了不少钱,这年他结婚了。娶了个姓俞的贫家女子,不美,但贤惠,手也巧,很会过日子。从这点上说,李正则是个聪明的男人。
不久,俞氏怀孕了,李正则红光满面,走路都带风。就是这个时候,他给自己换了个名字,单名叫“诠”。
“李诠。”我念了几遍,总觉得耳熟,但想不起在哪里看见过。
他又说,连儿子的名字都让了——如果生的是儿子的话。也是单名,一个字“靖”。
“李靖?”我微微吃了一惊。
“是啊。”李诠笑哈哈的,“东家觉得这名字如何?”
我缓缓地吸口气,点头道:“很好的名字。”不知秦琼、程咬金他们如今在哪里?我忍不住想。
酒馆离我住的地方很近,但我极少去,毕竟酒馆不比得花店,况且,李诠将酒馆照顾得极好,不消人担心。
但是也有例外,有一天,李诠来告诉我:“店里来了一个客人,指明要见东家。”
他的神情告诉我,那个客人一定有特殊的地方,绝非一般的张三李四,否则,李诠不是没眼色的人,早就替我挡掉了。
我说:“你有没有问,那是什么人?”
“问了,但是他不肯讲,只说还会来吃晚饭,希望东家能去见见。”顿顿,李诠又补充:“我看那位客人倒不像有恶意。”
我考虑了一阵,去了。一半因为好奇,一半因为奇特的预感,有些地方我出奇地敏感,所以,从李诠的神情里我已经隐隐猜到几分。
晚饭时分,我到酒馆里去,李诠指给我看角落的桌子,其实他不指我也看见了,甚至在我看见之前,已经完全确定。
我径直走过去,坐下,不打招呼,像老友一样。
倒是杨广招呼我:“多日不见了。”
我托着下巴看他吃东西,他侧面的线条稍微柔和些,也只是稍微。三年不见,他似乎未曾有什么变化。我问:“菜式还好吗?”
他将嘴里的东西咽下去才说话:“很好。我慕名而来。‘有间花店’如今还是江都第一的花店,大概也是江南第一。看你多么自在,不是花店就是酒馆,真羡慕。”
我实在忍不住,“噗哧”一声笑出来。
杨广看看我,十分严肃地说:“是真的。”
“是是是。”我一叠声地点头,他越认真,我越忍不住想笑。
他不理我,继续吃菜。
我向四周看看,不知哪几个是他的侍从。我说:“你要来,大可以到我那里,会有人专做给你吃,比这里更好。”
杨广笑道:“我去你那里,会吓到你,说不定又将你吓跑。还是这里的好,至少你还肯搭理我。”
我无言,真是的,他竟看我看得这样穿。
但他说得没有错,因为是在这里,人群当中,所以我一点也不觉得害怕,反而,有些许的欢喜……隐隐的,丝丝缕缕的冒出来,像小时候吃的,因为舍不得,一点点地舔进去,便从舌尖一点点的漾开来。
周围有人在打量我们,窃窃私语。他们想必认得我,知道我是这酒馆的东家——一个单身寡妇,现在我正和一个男人同座,谈笑风生。理他们的呢,我才不在乎,很明显,杨广也毫不在乎。
他说:“除了花店、酒馆,下一个你最想开什么店?先别说,让我猜一猜——书店?”
见鬼,他居然又说中了。
我从很久以前就想开间书店,比花店的理想更早,而且是旧书店。一摞一摞承载着时间的纸张,也许已经泛黄,翻开来忽而有前任主人的笔迹,或者藏了一个故事。在有阳光的午后,整理书册,灰尘轻微地扬起来,在光柱中慢慢地转动。隋时的书册大多还是手抄,更有着漂亮的笔迹,陈旧的墨香……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