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隋宫行 > 隋宫行最新目录

第085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我身边有很多宦者,他们其实不像我出生的那个时代文学作品里写得那么扭曲——他们有扭曲的那面,但基本上来说,仍是市井百姓,一如他们的出身。但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格外精明,善于钻营。这和宫外的世间没什么不同。张宝鉴就属于后者。

我知道他是一个很懂得看脸色的人,对他来说见风使舵是他的生存本能,对他来说没有真话和谎话的分别,只有合适的话和不合适的话。因此我必须得小心对待他的每句回答。然而在目前,我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去了解,我还不便直接召见朝政,也不能一天到晚往外蹿。询问他是我不得已的权益之计。

“说真话。”我告诉他,用最平静的语气。

“不好。”张宝鉴很果断地回答。

“为什么?”

“当然的——”张宝鉴解释,“裴蕴替至尊召集乐工,竭尽所能,凡旧陈、梁、周、齐的乐户,都搜罗来。那些都是先帝从前遣散了的。高颎打从心底里就不赞成。”

“哦,我知道,他向至尊进谏过。”

“何止进谏?他背地里还说……”

我盯问:“说什么?”

“说从前周天元就是喜好这些玩意儿亡国的,如今至尊也喜欢这些个,恐怕……”

我瞅着他微微一笑,“你哪里听来这些话?”

“高颎跟何稠说的。”

“何稠又告诉你了?”

张宝鉴觉察我语气不善,立刻转了话风:“怎么会?只不过屋里头说话,指不定隔墙有耳——我也就是这么听说,真的假的,谁知道呢?”

“哦。”我点点头,“我倒是听说,你舅舅从前当过龚丘县令,任上叫高颎免了职。这是真的假的?”

张宝鉴吓一跳,忙不迭地说:“娘娘,这事是真的。可是一码事归一码事……”

我冷笑,“我说了两码事归一处了吗?”

张宝鉴僵在那里,满眼惶恐,眼见冷汗都冒了出来。忽然就跪了下去:“娘娘哎……”

“这是干什么?”我抬抬手,叫他起来,他自是不肯。

我叹口气,道:“说实在的吧,我不是不信你说的。可是你心里也有挑唆的意思在里头,你想着我在至尊面前传这个话,是不是?”

“不是……是……哎哟……奴婢真是糊涂蛋啊……”

我让他的语无伦次给逗乐了。

“行了行了,以后在我跟前少玩这些花样。起来吧。”

“是。”他毕恭毕敬地起身。这么一来,以后他在我面前会略为老实一点,当然,也只是一点而已。

“接着说吧,高颎和裴蕴又是怎么回事?”

“高颎打心眼里看不上裴蕴,裴蕴又不买高颎的帐,该做什么做什么,该奏什么直接奏告至尊,索性隔过了高颎。那他们两个人能处得好吗?”

张宝鉴对高颎有没有落井下石的成见不提,至少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

高颎从杨坚那里承袭的主张,一贯认为无论国家还是百姓,都应俭朴。但杨广不这么想,一来他的审美让他喜好瑰丽的东西;二来他认为国家眼下有足够的财富,而将财富封闭在仓库里也是一种浪费,而且像倡导音乐百戏这种事,也是让百姓快乐的一方面。而裴蕴,我想他这么做,无非迎合杨广的喜好。

我一直在思索着裴蕴这个人,以及他突然向我示好的意图。如果他仅仅是想引起我的注意,那他还真的达到了目的。

我没有注意到杨广何时进来。

“你觉得裴蕴这个人怎么样?”

杨广忽然发问将我惊醒。起初我还愣了下,随即想到他肯定知道我设法调来裴蕴履历的事。

“算是个能吏吧。”我回答。

杨广若有所思地看着我,“阿婤,你还有未尽的话?”

“……很善于经营。”

杨广想的肯定不同,所以听到我的回答,他笑了起来,“哦,就是这样?”顿了顿,又说:“你不喜欢善于经营的人?”

我犹豫片刻,点了点头。是的,我似乎对这类人有种天生的反感,尽管我心里也很清楚,他们才是官场里生命力最强的一族。

但是这种人,总让我觉得虚假。

“阿摩,你喜欢这类人吗?”

“不,我也不喜欢。”杨广回答,“但是我也不讨厌。在我眼里,善于经营也好,不善于经营也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做事。”

现在我明白,他心里一定是看重裴蕴的。毋庸置疑,一个能够考绩连续最佳的人,必有他的长处,也不能全然靠经营。

“但是你不觉得,重用这样的人,会有危险?”

“什么危险?”

“善于经营,意味着私心也重,私心重的人,难免不做出为害国家百姓的事来。而且,善于经营的人,都善于蒙蔽。这些人一旦做出欺上瞒下的事来,只怕一时还难觉察。”

“阿婤,你总是太多虑,那么多监察,那么多御史都是干什么的?”

“若有了监察、御史便管用,史上哪还有什么奸臣?”

“那是因为有昏君。”

我暗叹,杨广的致命伤就在于他太自负,他从来都不掩饰他认为自己是个明白人,总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对的。要说服他,也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只得一步一步来罢了。

这时候还不到晡食,杨广到我房中来,多少有些忙里偷闲。

突厥的启民可汗正在由塞外来榆林的路上,同行的还有突厥数千部众。杨广很看重这次会面,决意要让启民可汗,尤其是那些尚未领略大隋富强的部众留下无可泯灭的印象,因而从他本人开始,直至隋的随行官员们上上下下都忙着做准备。

此时一条长达三千里的宽阔御道已经由榆林直达塞外,那是启民可汗的杰作,由隋的使臣长孙晟争取来的。

杨广因此事对长孙晟极是赞赏,“……长孙先走到牙帐边,指了那些杂草道:这些都是香草吧?启民跟过去闻了闻,不解,一点不香呐。长孙便道:你未曾听说过吗?古来至尊所到之处,诸侯都躬亲洒扫,清除御道,你看你这牙帐外这么多草,若不是香草,又为何要留下?启民听了,这才醒悟!”他说着,极得意地笑了。

我心知这事挠到了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