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深层心理学 > 深层心理学最新目录

第一章 身心牵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己本能地反抗能力。

但是怜悯的背后又隐藏着对耻辱的夸大。

所以,当同桌欺负他的时候,他不敢声张和爆发,害怕同学们异样的目光注视他。

这种本能反抗能力的遗忘,导致他竟然吸收了同桌的病态行为,在日后形成“强迫攻击”,以此召唤那种他人施舍来的“安全感“。

但他如果完全沉静下来,根本就不会担心同学们异样目光的注视。

而会爆发相应的本能反抗。

也因此形成抑郁。

当母亲受到生命危胁时,也不敢声张和爆发,只能选择享受他人的怜悯,和对危害的夸大。

而抑郁的问题,仅仅是母亲受到生命危胁时刻的问题。

如果患者屈从外界知识对抑郁的怜悯描述,就等于他放弃了本能地反抗能力,而享受他人的怜悯,自然无法用本能对抗死亡印象。

而怜悯和安慰远远没有本能强大。

因为那是有条件的,有条件的快乐总是难以忘记的。

而本能是无条件的,几乎瞬间过后就能忘却。

就比如说一个人用本能躲避一支飞来的箭。

过后他都忘记是怎么躲避的。

而只是一种懵懂。

癔症者的身体症状也类似于此,仅是在提醒他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是母亲赋予他的身体和本能最重要?还是外界的怜悯和安慰。

如果选择后者,癔症的身体症状将无任何积极含义,而只是一种机械的描述。

所以,接下来的篇章,我将就“心理”与“躯体”之间的转换来进行较详细地阐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