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妙偶之寻鼎记 > 妙偶之寻鼎记最新目录

分卷阅读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先前是心疼,这会又是双腿疼了,宋棠眉头微皱,无奈地叹了一气。

她很清楚,一旦双腿发疼,就起码得疼上三刻钟,这期间,根本连车都不了,更别说走路了。

为了减轻疼痛,她暗暗调息运功,但不知是太过劳累还是太过紧张的缘故,内功失去了效力。

疼痛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大的绝望感也随即漫过她的心头。

这种绝望已经跟随了她十几年,有时候她也觉得奇怪——己竟然撑到现在。

红莲见她浑身直打哆嗦,便知她这次发作得比以往严重,忙问:“要不要奴婢去请个大夫来?”

宋棠摇头。

红莲便低头帮她揉腿。

每逢宋棠的病发作得很厉害时红莲都会很害怕,害怕宋棠会死掉。为了掩饰己心里的害怕,红莲总会给她讲些己小时候从父母和邻居那里听来的笑话,有时候也会编一些笑话来讲,但天她实在没有心情讲,也知宋棠没有心情听,便只好暗暗祈祷上天让宋棠的疼痛快点过去。

这时,外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宋棠立即隔着窗帘往外看。

朦朦胧胧中,她认了来者是谁,便将窗帘撩开一角。

刘义朝她拱了拱手,汇报道:“小姐,据陆公公那边回复,皇上将你的折子阅过之后便扔到一旁去了,之后整个上午也没再提起这事。”

宋棠听了沉默片刻,然后强打起精神坐直,道:“你暂时不用去大理寺那边了,就在这边随时候命吧。”

随即将窗帘放。

刘义忙说:“好。”又斟酌着说,“小姐,说句惹你不高兴的话——古以来,鲜有皇帝愿意接见平民百姓的,何况此次是没有事先预约。”

里头一片沉默。

他见宋棠不语,便又小心补充道:“虽然我也很希望皇上愿意见你,是,规矩就是规矩。”

宋棠道:“规矩不也是人定的?”

刘义听了轻轻地叹气,倒也没再说什,安静地立在了马车旁。

宋棠背靠着座位闭上了眼睛。

方才忽略的痛感此刻又无比清晰起来。

她将眼睁开,看向窗帘外的

倾盆大雨。

从这个方向是以看得见皇宫里面几座较高的宫殿的,不过日由于天色和雨水的原因,她只隐隐约约地看见离她较近的集贤殿。

红墙黄瓦的集贤殿在风雨中岿然伫立着,带着几个朝代的记忆,仿佛石头般冷硬静默。

皇宫的大门紧锁着。

风渐狂,雨渐大,天空越来越暗了。

宋棠闭了闭眼。

这等去不是办法,而且越等去情况就越对连她在内的一百八十五人不利。

她不再犹豫,立即给皇上写了第二道折子。

作者有话要说: 新文,请各位看官多多支持,如果喜欢,请收藏一,谢谢!

第2章 不见

当宋棠的第二道折子被送到英华殿时,皇帝的贴身公公范仲通立即双手将呈交给皇帝,但皇帝没有接,也没有让他放,而是问:“大理寺那边行动了吗?”

范仲通便将奏折放到皇帝伸手及的案几上,恭敬道:“回禀皇上,尚未。”

皇帝一脸凝重地注视着手中正在批阅的一份奏折,略作思索后对范仲通说:“让大理寺立即行动吧。”说罢,他看向范仲通,“让他先将那些家属安置在明正大院里,再来带走等在门的那位姑娘。”

范仲通的脸上顿时掠过一丝忧虑,犹豫了片刻才低声道:“皇上,人然是会按照您的吩咐去抓的,只是宫门外那姑娘已经第二次上呈折子了,想必是有要紧的话......”

皇帝不耐烦地打断道:“不外是求朕手留情而已。”

然而案子太过重大,他怎手留情?

范仲通轻声道:“确实,不过她也并非没有求情的理由。”他快速地看了皇帝一眼,接着道:“您听听她怎说也无妨,何况——”

又觉己这般为宋燕和‎­​父‍‌‌女‍‍­说话难免会惹皇上不高兴,他又不大敢说去了。

皇帝抬眼看了一眼欲言又止的范仲通,道:“你以为朕不知这些家属很有是无辜的吗?九天灵珠鼎的失踪意味着什?意味着我大旸国的镇国之宝没了,意味着大家心中戒备森严的皇宫不过形虚设,意味着有人在向朕示威,如果朕只处死馆长、副馆长和青铜馆那区区

几个守馆员,如何服众?如何安民心?又如何起到警示作用?”

说到后面时,皇帝非常激动,几乎要咆哮起来,他咻地扔奏折走到窗边,将手背在身后,只留给范仲通一个背影。

范仲通赶忙跪道:“是奴婢考虑欠周,请皇上息怒。”

他一边磕头一边观察着皇帝。

皇帝看着窗外黑蒙蒙的天叹气道:“你跟了朕这多年,怎一点也不明白朕的苦衷呢?”

皇帝上官定年三十岁,坐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十年了。

他还记得当年先皇忽然得急病且被告知无药医时己心里的慌乱,那时先皇才十岁,而他也才不过二十头,他先前还以为先皇至还以在位十五年的。

先皇病故,身为太子的他顺利登上了王位,然而当时有几位先皇的弟兄表面上顺从暗地里却起了谋反之心,很快便开始‍私‍­密‍‌谋,他察觉到后立即派人将他杀了,手段非常的干脆利落,其他王爷得知后吓得赶紧表忠心,私里也不敢有丝毫的造次。

转眼已过了十年,时间过得真快啊,他回想起己登基那天的情景,仿佛还在昨天。

十年,他从当初的慌乱、无奈和偶尔的厌倦到如的镇定若、游刃有余,这个中付的努力以及心境上的转变,只有他己最清楚。

十年治国的经验告诉他——站在他这个位置,不只讲仁义道德。

所以他是了名的铁腕国君。

他觉得跟了他几十年的范仲通应该最懂他才对,但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