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夜深了。
顶着温书迎考的压力,奋笔疾书的男孩,突然停下了手中的笔,抬头看了一眼桌上一分一秒走着的闹钟,随即从抽屉里掏出一台随身听,按下FM键,戴上耳塞,熟悉的音乐正好开始响起了前奏。
他闭上眼睛,握着笔,轻轻地打着节拍,没有发现书房的门悄悄地打开,端着牛奶的母亲,小心翼翼地走到他的身边,把托盘放在一边,猛地摘下他的耳塞。
“都要考试的人了,还听什么音乐呀?”母亲责备着。
随身听里适时地传来了歌声。
“……Astimegoesby
I'vebeendreamingofyou
Holdingmeintoyourarms
Thinkoftheday
Isaidgoodbyetoyou……”
“听英语歌曲可以提高听力水平的,”男孩煞有其事,为了增加可信度,还强调着:“上次家长会,老师不也说过嘛。”
母亲满意地点了点头,离开书房,没听见音乐过后,那舒缓而流利的一串中文。自然更没有看见男孩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而那讲述夜的故事正刚刚开始。
霓虹灯闪烁着夜的鬼魅。
靠窗的秋千架上坐着一个女子,长长的卷发,遮住了她的脸,她望着窗外,今夜又是一个等待,等待着晚归的人。
身子一沉,止住秋千的椅,伸出手,拿起桌上那精致的雕花咖啡杯,轻啜了一口已经悄悄冷却的咖啡,不知它原是如何的醇香,更不知它究竟是怎样的滋味,却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了这夏日的午夜里,那一抹冻彻心扉的冰凉,从食道,从胃,迅速地蔓延到全身,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她蜷缩着,一声又一声地叹着气。不远处的钟楼开始准点报时了,那沉钝的声音悠悠远远地传来,竟让她感觉恍如隔世。
小小的咖啡屋里悠扬的笛声在那瞬间被换成了有一丝嘈杂的“滴答滴答”的电子报时声,“您好,这里是合德经济电台,现在是晚上十点整。”
她愣了愣,电台节目?
一串一串柔和的音符从角落的音箱传出。
“……Teardropjustefrommyeyes
Beingalone,standbythesea
Thinkofyoursmileandtears
PrayingtoGod
Hopingsomeday
We'llbetogetheragain……”
她侧着头很认真地听着,任那旋律温暖她的五脏六腑。
咖啡屋很小,深夜里客人也不多,她听见坐在她后面的那一桌的男女招来服务生,询问音乐转换的原因。
服务生带着笑意的声音很清晰地传来:“非常抱歉,这是我们店主所剩无几的坚持哦。”
训练有素的回答,她可以想象那服务生的笑是多么灿烂了。
电台的DJ开始讲述一个又一个在繁忙的都市里匆匆的悲欢离合了。
她听着,想着。
闭上眼睛,任由那黑暗把双眼中的朦胧一一剔除。
再一次睁开眼,已经是一个小时之后了。节目结束了,她也没有等到要等的人。于是结账,跳下秋千,把剩余的冷咖啡一饮而尽。
走过吧台时,她看了一眼趴在桌上只露出一个黑色头颅的男人,所剩无几的坚持呀,能够做到的人其实也不多。
走了一会儿,突然回头,那有着木头质感的招牌上隐约写着“流水浮灯”四个篆书大字,用这一般人看不懂的古久字体,是不是也是一种坚持呢?
她摇了摇头,觉得今晚莫名其妙的念头似乎太多了。
而从那以后,她知道,她来这里的原因又加一项——“坚持”。
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一辆出租车见缝插针地忽左忽右行驶着,运气不错,没有出什么事故,而因为有了夜幕的遮挡,而没有被发现。不过这种行为还是不要提倡的,毕竟安全第一。
车内坐着一个扎着花头巾的司机和一个满头大汗的乘客。
乘客紧张地催着:“快点快点,我的飞机快来不及了……”
司机笑着道:“您看我这速度,一定准时到的,不怕的。”突然又像是想起了什么,挪开方向盘上的右手,在旁边的一排按纽上按了几下。于是,一袭如风般的旋律迎面而来,缓解了车内紧张的氛围。
“……Astimegoesby
I'vebeendreamingofyou
Holdingmeintoyourarms
Waitingfortheday
Youwillebacktome……”
司机的手随着音乐的节拍在方向盘上摆动着,车子也似乎按着这节奏前进。
“师傅,这……”乘客想说些什么。
“不用担心啦,我一定准时送你去啦。”
乘客满头黑线,好想打电话请电台的DJ换个比较劲爆一点的音乐,估计这样他赶上飞机的几率比较大呀,哭。
十分钟后,某机场旁。乘客蹲在草丛里吐得头昏目眩,肝胆俱裂。
“先生,你的包!”花头巾司机很尽责地把他遗落在车厢里的黑色手提包递给他。
他很虚弱地站起身,接过包,翻出一包纸巾,擦干净身上不小心溅到的污秽,艰难地从西服的口袋里掏出钱包,挑了两张一百的大钞,表情复杂地递给乖乖等在一旁的司机。
花头巾司机麻利地接过钱,落下一句“谢谢惠顾,欢迎下次搭乘”,就一溜烟地把车开走了。
并不宽敞的空间里,只有从车窗呼呼灌入的风与DJ细碎的声音附和着,却奇异般地抚平了他内心的每一处褶皱。他低下头,趴在方向盘上,扭头看着窗外的点点灯光,有些孤单,有些疲累了。
忙忙碌碌讨生活的人,大概都有他这样的感受吧。每天十几个钟头的匆匆来去,除了长期的肉体疲乏,短暂的物质满足,精神却一片空虚。而他选择了电台,喜欢在这样一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