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言。”青年恭敬地回应。
“我听说,掌玺玉氏只为拥有天命的天子掌玺,你成为掌玺官在我登基之前,那时候你年方十二,你如何能肯定我是拥有天命的帝王,为我掌玺至今?”
玉印为她掌玺十年,知道麒麟一直怀疑自己之所以能得到上天的“承认”,是因为太傅从中使力的缘故,她不相信自己是真命天子。
然而玉印却深信不疑,是以他答复道:“陛下不必多虑,掌玺官只能为天子掌玺,这是玉氏族人的天命所在。”
“所谓的‘天命’,看不见、听不到,只是祭祀昊天上帝时,经由巫祝口传而无人能解的语言,谁知道是真是假?”此言若是一般人说出,必定是大不敬的,但麒麟是帝王,她只是质疑自己。
玉印笑答:“陛下不必怀疑。因为倘若陛下不是真命天子,玉印却让陛下用印,那么玉印是活不长的。但如陛下所见,玉印仍然十分安好,全托陛下齐天鸿福。”
闻言,麒麟瞪大双眼。“开玩笑的吧?”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事!
玉印笑而不答,表示已经说尽该说的话。
麒麟放弃追问,取笔来,打算自己下诏,因此不口述旨意。
动手拟诏时,她想:真讽刺,下旨给娄欢,却还要担心这道圣旨会被人丢回来,甚至纠正错字?
史上有哪个皇帝当得像她这样,把大臣的想法这么地放在心上?
拟完圣旨后,麒麟正要唤玉印,让她将国玺盖在金绸圣旨上。
玉印手捧国玺,却低讶一声。
麒麟注意到了。“怎么了吗?”
“……”玉印没有开口,只是沉默地看着麒麟,似是有话想说;但身为掌玺官,只负责为帝王保管传世玉玺,不该左右帝王的意志,他不应该多说什么的。
“玉印?你有话想告诉我?”
犹豫了半晌,玉印才勉强道:“陛下要下旨给太傅?”太傅自罪入狱三十日的事,京内已无人不知。
“正是。我非要他出来不可。”圣旨一出,若不接旨奉行,便是抗命,而触犯圣颜是可以处以极刑的。
“……倘若太傅不接旨呢?”侍奉麒麟多年,玉榆清楚宰相与帝王之间的角力。
“那么朕就——”就怎么样?砍了他的头?
麒麟顿时梗住,说不出后续的话。
是了。以娄欢的个性,他怎么可能因为怕被砍头而接下这道圣旨!他已经摆明了不接受毫无理由的特赦,倘若她硬要下旨给娄欢,岂不等于把他送上断头台?
君无戏言啊。这句话,也是娄欢教给她的。
她手中握有大权,掌握全国百姓千千万万人的生死,却无法随心使用。
原来,再大的权力也是有局限的,不是一切都由她说了算……
娄欢可是在赌她不会滥用权力?他凭什么敢下这种赌注?凭她需要他,所以不会杀了他吗?国玺一旦盖印在拟好的圣旨上,可是连她都收不回来的。她真能毫不犹豫地砍了娄欢的头吗?
推开桌案上的笔墨,将拟好的黄绸扭在手里,麒麟叹了口气。
败给你了,太傅……
明白娄欢一定不会接旨,而她也不可能真砍了他的头,下这道圣旨,只是给双方添麻烦而已。麒麟露出一抹苦笑。“把国玺收起来吧,玉印,朕不下这道旨了。”
“玉印该死。”玉印躬身拱手,低垂着脸认罪。他刚刚干涉了帝王的心意,这是不应该的。
麒麟明白玉印身为掌玺官的职责所在,她抱歉地道:“是朕的错。你无罪。”下次她要召玉印用玺前,得再谨慎一点才行,她可不愿意见到玉印左右为难。
过去她虽然也下过几道任性的圣旨,但玉印从来没有说过什么,直到今天……这还是他第一次对于她的用印面有难色。
麒麟不禁想到,倘若历代以来,必须保持沉默的掌玺官看着帝王下旨用印,而帝王却滥用权力,胡乱下旨的话……不知他们作何感想?
“玉印,我有时会故意下一些令人无法接受的圣旨,我很想知道,看到我下那些圣旨时,你心里有什么想法?”玉印为她掌玺十年,不知可曾皱过眉头?
“掌玺官不该评述君王的旨意。”
麒麟只是看着玉印的眼眸道:“你们玉氏族人累世以来守护着国玺,但并非每一世都能遇到贤明的君王。史上昏君不少,滥用君权,下过无理圣旨的君王想必也不在少数……玉印,这十年来,你为我掌印,可曾感到遗憾或难过?”
并不期待玉俞回答这个问题。玉氏族人的口风向来都很紧,但麒麟不太喜欢想到玉印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旨意而感到受伤,因为确实是有那种可能性。诚如太傅所说,她并不是一位明君,还不是。
听出麒麟话里对自我的不确定,玉印沉吟半晌才答说:“玉榆高兴能为陛下掌印。”
闻言,麒麟眼色一亮。“真的?”
玉印淡淡一笑。“是真的。玉印认为,陛下是一位仁慈的君王。”虽然有点调皮,但就过去麒麟所下的圣旨来讲……他眼神温煦地说:“陛下应该也很清楚,您有一颗善体人意的心,也许不是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但是出发点都是良善的,这一点,太傅也是知晓的,陛下不必太过忧心。”
麒麟不禁微笑。“谢谢你告诉我这些,玉印。我知道你其实可以选择不说的。”
“或许是因为玉榆久没有看到陛下的笑容了。”
麒麟笑着站起来,视线梭巡着左近,找到了另一个总是随时跟在她身旁的人。
“史官,刚刚朕与掌玺官的话,可以不要记下来吗?”她不希望后人质疑玉印身为掌玺官的公正性。
掌史的史官是一名面貌清秀的少女,她的回答并不令麒麟意外。
“请陛下恕罪,微臣不能不记。”掌史官负责记录帝王的言行和起居,留下史料,以作为未来史馆修史之用。
麒麟忍不住嗟叹。“想必你的史册上一定记满了朕登基以来的糗事,那可是拿来编撰《皇朝见闻录》的最佳材料啊。”
“启禀陛下,《皇朝见闻录》是民间野史,文人加油添醋之作不足以采信,无法与正规的国史相提并论。”
换句话说,那本《皇朝见闻录》根本只是道听途说的民间传闻罢了
本章 共6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