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信是有缘 > 信是有缘最新目录

第二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以来,我未曾发觉致生有什么额外惹我憎厌的言行举止。

很奇怪,我们还是在最初的表明动向意愿的阶段,我觉得跟他相处,已有点老夫老妻的气氛。

太多的不言而喻,代表着沟通不成问题,可惜同时象征出平平无奇,缺乏刺激与突破。

章氏真的走运了,除了非洲的生意客路通畅无阻之外,其余美国的订单亦滔滔不绝,单是输往前者的银器首饰,与运进后者的女装丝袜,贸易金额竟高达每年六百多万。

章德鉴和我实在忙得头昏脑涨,不亦乐乎。

这天,章德鉴把一份早报放在我办公桌上,说:“我已刊登了一段雇用文员与信差的广告,想这一两日内,就有应征的来信,你且挑严意的录用,功夫太多,我们实在应付不来。”

果然,应征信一大叠,花了我整整一个晚上,才整理完比。

而章德鉴又让我担任面试的主考官。

这份职责带来了一份无比的喜悦与荣耀。

我对那个叫方婉如的女孩子说:“你明天就来上班吧!”

话才讲出口来,心上就有种前所未有的权威感。这种感觉原来很好受。

第18节

现在我明自为什么当权者会得抓紧权位不放,连我这么一个小职员,初尝当权者的架势,也使我心旌摇荡,很受用。

这个方婉如比我还年轻,十九岁,刚预科毕业,念一年商科,现今一边做工,一边上夜校,考高级秘书文凭。

就因为看上了她勤学这一点,因而录用她的。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她可以立即上工。

其他的求职者,最快也得候上两个星期,我怕自己都要忙死了。

绝不夸大,这十天八天,因赶运货品,日间奔波于厂房与中区写字楼之间,每至黄昏日落才摸返公司去,坐下来整理文件。

每晚直熬至十一时多,又披星戴月地赶回家去。

母亲曾怪异地问:“你这是干什么了?差点比舞小姐还要晚下班!”

我懒得分辩,赶紧蒙头入睡,随她想什么去。

这一晚,又搞至十一时多,章德鉴对我说:“很晚了,一切留待明天吧!”

我把档案簿合上,有点如释重负。

“有人来送你回家去吗?”

章德鉴这样问,是因为致生差不多晚晚都在十时左右摇电话来,讲好时间,在办公大厦门口等我,送我回家去的。

今晚,没有电话,因而章德鉴有此一问。

我摇摇头,自动解释:“致生今儿个晚上有朋友摆结婚酒,不来了。”

“哦!”章德鉴轻轻地应了一声,就再没有什么表示了。

我们是一块儿走出中环的大街上的。

章德鉴为我扬手叫了部计程车,拉开车门时,他稍迟延了一秒钟,就说:“让我送你回家吧,这阵子街道上治安不是那么好!”

坐到计程车上去时,我的疲累一下子发作了,把头枕在沙发上,身子稍稍滑下。

我心里蓦地警觉:怎么竟会忘了仪态了,对方还是我的老板呢!

这微细的举动,看在有心人眼内,是可以起误会的。

太过不拘束、不客气,只象征着自己以为跟对方的关系至为熟络密切了。

我跟章德鉴,就是这种情况吗?

跟在他后头工作近三年的日子,不错,很有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亲切。然,尊卑有别,我们依然有一份挥之不去的生疏与隔离,我怎么都忘了?怕是累昏了所致。

于是,慌忙微微坐直身子。

章德鉴一路上并不做声,他向来是个沉默的人。

车是差不多已到目的地了,他才像下了什么大决心似的,分明看见他狠狠地吞一吞唾液,才跟我说话。

“我们今年赚了一点钱,这真要多谢你。”

没想到他会如此真诚而客气,一时间不晓得回答。

“我老想在公司里向你表示谢意,只因一忙,脑子里头只有公事,别的就记不起来了。”

我原本可以回答一句半句,什么“托你鸿福”之类的客气话,只是总出不了口。

只觉领受了他的感谢,很有点天公地道似的。

我是确曾花了精神血汗在这章氏的生意上了。

别的且不去说它了。其实在这么一间一人公司任职一年后,学晓了出入口生意的板斧门径,要转到较大规模的公司去,也不是没有机会的。

反正经验已经到手,大可伺机跳槽,过桥抽板。

然,我连报纸上的雇人栏,也一直懒得翻看。

实行一心一意,要跟章德鉴做到章氏成功为止。

才在上星期,我气冲冲地跑上厂房去,为着佛特尔公司的订单吵嚷不已,无非是对公事入心入肺的表现。

我办事的原则是除非不答应客户,否则必定如期完成,断不能以任何借口,延迟货品赴寄的船期。

这是基本的做生意于法,相信任何人都明自,并不是我一个如此,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如此反应,所以,厂房生产部控制时间失调,以致货品起货时间拖长,最能使我急如热窝上的蚂蚁。

厂长给我解释说:“是我们那弃出了问题,并非我们刻意迟起货。”

我暴跳如雷,道:“故意与否根本不成问题,客户只看后果。后果无伤大雅,他管你是不是一番恶意。否则,就算是好意他也不理会。”

我说错了吗?

世界上太多好人做坏事了。

我才不管谁是好人坏人,只不希望好事多磨,坏了大事。

客户关系不是容易建立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非谨慎不可。我相信这绝对正确,而且百分之百。

我也不管那厂长高兴不高兴,就此拉长了脸,坐着也不肯走,直至肯定他们的维修部人员把弃修好,再加开夜班赶货,我才放心地离去。

人是有惰性的。只有不断有人在旁鞭策,才会发奋。

那些工厂,多多订单都接到手里去,为求不要走漏生意,根本明明是力不从心,于是很多良善的客户就会倒霉。只有凶巴巴、睁大牛眼的看牢着他起货的人,例如我,才会平安大吉。

本章 共1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