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三天后,她已经坐在南下的火车上,在车窗里飞掠而过的是乡间无垠的绿畴,温润的春雨打湿了玻璃。
雨水浸湿的柏油路上,女儿甩开身后的养父母,飞快地兴高采烈地向她扑身而来。
“妈妈!”
她紧紧抱住幼小的女儿,这稚弱纯真的小小心灵与身体,是她的新生,是她生命里最珍贵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妈妈,这一次可以不走吗?”女儿依恋地亲她的颊。
她闭上眼睛,哽咽地说:“是的,妈妈再也不离开了,永远都不了。”
☆☆☆
她在临近的镇上找到工作,定居下来。
每个星期六,她骑上单车载着女儿,沿着乡间宽阔的柏油马路,去探望女儿的养父母与哥哥。南日本的春天湿润多风,清晨的单车劈开淡金的阳光逆风而行,她怀里的女儿像天使一样欢笑,车篮里沿路摘采的野花散发着草露的清香,身后碧绿的稻浪随风起伏,一直延伸到远方淡蓝色的天际。
回到镇上的时候已经是星期天的下午,她带着女儿绕远路去看海,那是一片荒脊的海岸,碧蓝的海水沉默而深邃。女儿总是欢呼着去拾海滩上遗下的贝壳,然后奔到废船那边,那里常常聚集着嬉戏的孝子。
她弯腰将女儿堆成一堆的贝壳捡进车篮,远远的海滩那一边,响着孩子们清脆的笑语声。
她长久地站立着,她的眼睛被风吹得迷离,远方是无限的大空与夕阳。
几千万公顷的海域那一边,他说过海水永远是翡绿色的,拉开窗,那晴朗的颜色会在一瞬间汹涌而至,注满她的心胸,她会觉得自己就像一尾自由的鱼,正徜徉于自由的江湖,无限广阔光明。
他带给她福祸难测的爱情,关于自由的邀请。她呢?她是一个固执的女人,除了她的心,她什么也不能给他。
他在做什么呢?在他寂寞的海岛上与寂寞的人生里。这个孤独决绝的男人,外表冷酷内心却有着比岩浆更灼热伤人的热情,比孩童更真挚的痴心。
她令他伤透了心吧……
“妈妈,海那边有什么?”女儿轻扯她的裙角问。
她低头,眼里的伤怀还来不及藏尽。
“爸爸在海的那边吗?”女儿又问。
她吃了一惊,“我说过吗?”
女儿一转身,又去捡不远处的一粒彩贝,漫不经心地说:“是小骥哥哥说的啊,我告诉他,妈妈常常带我来看海,她自己却又对着海水发呆,他猜你一定是在想爸爸”
她有些释然,却又不禁紧张。还好女儿似乎并无兴趣讨论这个问题,她只是把收集的贝壳放进她的手里,拍手笑着说:“妈妈,我把最漂亮的一颗送给小骥哥哥,好不好?”
她亲亲女儿的颊,将她抱上单车,微笑着说。“好啊,妈妈帮你做成风铃再送给他,他会更高兴”
女儿五岁了,天真无邪,为什么只有妈妈没有爸爸,她还并不在意。然而肯定会有一天,她要问:“爸爸呢?爸爸在哪里?”她该怎样回答?
她是自私的,为了怀念她的父亲生下了她,却又不能给她健全的家庭与正常的环境,祖父舅舅虽有,却不能相见。甚至,她的父亲都不知道她的存在。
一步步走至今日这境地,她后悔吗?似乎也没有,没有人比她更清楚,她曾得到过一份怎样炽烈凄楚不能见容于世的爱情。都是她自己的选择,在他之后,她总算可以不被任何人再强迫。
她只想把全部的爱给这个小小的女孩,抚养她引领她,不必背负上一代的信仰与爱恨,平安快乐地成长,做一个心灵自由、眼神纯真的普通姑娘。
“妈妈,我肚子饿了。”女儿撒娇地摇她的手。
她开了灯,乳白色檐灯照着阶下紫色的铃兰草,与玄关前一大一小两双白色拖鞋。
“妈妈肚子也很饿,我们今天晚上做窝蛋饭吃好吗?你肚子里的小青蛙吃了鸡蛋就不会咕咕地叫了。”她笑着说。
女儿“格格”地脆声笑起来。
她的生活从来没有这样宁静过,女儿令她感到幸福。
这是她人生里可预见的惟一的幸福了。平和。安详,令她的心灵重新纯洁起来。
他想要给她幸福,然而,那燃烧一般的幸福她无法坦然承受,她与他永远是两个世界的人。他的爱过分凄烈狂嚣,有着可怕的仿佛可以摧毁一切的力量,她可以天天叨念着他,却惧于与他相见。
她曾经有过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幸福,她背叛了给予她平凡幸福的那个世界,千里之外,白发萧然的父亲、痛心疾首的恩师,她有何面目再见?那个情深不疑的君子,她亦辜负得毫无余地。怎能原谅?
她的人生已进退维谷,除了女儿,她再无其他幸福的权利。
☆☆☆
女儿每一个明显可见了的成长痕迹,会令母亲的心充满感恩与富足,她因此可以忽略来路的困惑与前路的忧。
这秀丽拙朴的乡间,住久了,能够抚慰心灵。
她常常在工作的间隙从窗口向远方的原野眺望,风动绿树,草长如波,一片晴光浩浩,世界仿佛从来就是如此明亮。她在心里想了想晚餐给两个孩子做什么菜,然后回到工作上,却忍不住又看了窗外一眼,不知道这晴朗还可以持续多久,气象图显示,似乎快有风暴来临了。
朋友夫妇遇车祸出事那天,她匆匆赶往医院,行过街角时她全然未曾留意到正在做实景拍摄的那几个人和他们手中正工作着的摄像机。
她一直十分警醒。隐居在这僻静的海镇,被寻找到的机会并不大,但她从来不敢掉以轻心。父亲与兄长们,甚至端木,应该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她的下落,而他,他那庞大组织的触须无孔不人,无远弗届。她知道他一直未曾死心,在他离去之后而她出走东京之前的那四年多里,她在家里的生活始终被人似有似无地注意着。或许是这种种蛛丝马迹,才令阿澜师姐心生疑窦。她不敢想象女儿的存在被他知晓的后果。一旦有异常的情况出现,她必须立即再次迁移。
一切似乎都很平静。
他们去世后,她又不容辞地接过抚养小骥的责任。生活不免略感吃力,然而两个纯良的孩子,实在令她安慰。
结局到来的时候,正是同往常一样的黄昏,她在楼
本章 共4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