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降龙幻姬 > 降龙幻姬最新目录

第一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唐贞观末年

举世震撼、刺激到最高点的宫廷争斗刚终结不久,近畿一带歌舞升平,粉饰太平的欢欣景象,让人狐疑日前抄四皇子府第的重兵是干啥用的!

有天官观星家预言:「大唐会衰败於历代兄弟阋墙的腥风血雨下」,这话果然不假。素来以英明睿智着称的太宗皇帝李世民,终於到了无法控制宫廷派系,使三军真正对他心悦诚服?再展雄风的时候。

君不闻:老而不死谓之贼?

只要有点野心,又自恃学识财富所向无敌的年轻酗子们,哪个不想取代前人,站在权利宝座顶端,登高一呼,接受万民朝拜景仰?这--号称政治「艺术」。

人越老,越要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真谛。老霸着权势不放,便显得他不识趣,摆明要惹人嫌、讨人厌了。

长孙外戚一族,看透太宗蜡炬将尽,十二皇子病死的入殓、谋反的软禁、有才智者又非皇后亲出,为了长孙氏的将来,不得不发挥谋士辩才,在皇帝跟前耳提面命,力捧懦弱的九皇子--李治继任大统;也唯有李治做皇帝,才能确保长孙氏在朝中的地位有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依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李治确实有资格做个能让人一手掌控的帝王。

不要说政治是现实而且残酷的,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古训,所以长孙无忌为了後代子孙,亦是用心良苦,值得同情。

几经协商,以老谋深算着称的家伙夥同几位开国元勋达成共识,决定联袂上表,恳请圣命立定储君,藉以「安抚民心」、安邦固本。

只要抬出黎民百姓,以天下苍生的福祉为依归,向来标榜「爱民如子、敦厚爱民」的李世民是很难不低头的。

他一有软化的迹象,接下来便是皇宫大内门庭若市,鱼贯进出偏殿者多如牛毛的盛况不断上演。

「皇上,是该重新立定储君好安定民心了。」

「是啊!大皇子崩逝年余,圣上可有继任人选?」

「四皇子聪明绝顶,偏偏心术不正。前些时日学大皇子私藏兵械招罪,目前还囚禁黔州,储君之位,传予他并不妥。」

「九皇子仁德宽厚,应可继任……」

连日下来,长孙无忌等人「喷口水」、夹击围攻的小动作,已让大唐天子的金銮宝座变成一座水塘,迫使李世民坐拥「水」城,大叹天子难为。

也罢!把皇位交给九皇子,卸下肩头重担,他是该喘口气,过几天含饴弄孙的清闲日子了。

李世民某日招唤内侍为他做耳垢清除工程,横陈在以湘妃竹镂刻而成的凉椅上,一脸享受闲适气氛的瞬间,顿时茅塞顿开,脑袋蓦地闪进一道灵光,他眉开眼笑的思忖:大唐第三代由李治继位,似乎是一件不错的事。

大舅子连同一帮老臣子极力推崇九皇儿李治更胜於大太子,夸赞他温文仁孝,颇有皇后贤德之风,他们至少会努力不让小家伙把大唐江山玩掉吧?!

只要李氏能够千秋万载,趁此良机,挟贞观盛世之名,风光下台也好。

打定主意,李世民以急诏召来诰命大臣。

环顾恭身伫立的老部属。龙座上的脸光泽生辉,李世民他喜不自禁道:「诸位爱卿,朕已决定听从诸位卿家建议,立治儿为太子。待选定吉日,昭告天下,即举行册封大典,届时还有劳长孙兄、房爱卿等从旁辅佐,务必要使大唐基业得以发扬光大哪!」

「皇上圣明。」一干大臣打揖附和,相视而笑,长孙无忌计谋得逞的贼眼,更是裸露精光。

身形微敛,长孙无忌逢迎谄媚地拍着太宗马屁,哄他道:「皇上半生兵马倥偬,是该过过含饴弄孙的优闲日子。九皇子仁德宽厚,必是明君。圣上将帝位传授与他,黎民甚幸、大唐甚幸!」

「是啊!江山代有人才出。自乾儿病逝,一班元老亦先朕一步驾鹤西归,跟淑颖贤妻作伴去也……唉!想想,朕还真有些寂寞!」

李世民晚年,庞眉皓发,龙体微恙,已不注重边幅修饰;再加上李承乾薨逝的噩耗传进京城,他体内幽默的因子消失殆尽,就连个性也变得阴晴不定,难以捉摸。

阴晴不定,难以捉摸?

不好意思,李世民的晚年即是如此。所谓「朝令夕改矣」,刚宣布完储君,不到一刻钟,他就反悔了。

细细长长的凤眼眯成一直线。他支手托腮,闷闷不乐的将视线落在御用宝座上,无病呻吟的感叹:这坐惯的龙头宝座,到头来还是得易主啊!

抚触雕刻精细、栩栩如生的龙形扶手,李世民难掩惆怅,冲动地俯下身去亲吻了下光可监人的青铜表面。自怜的泪流满脸;想当年他逼迫老父退位,应当也是此等情景。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亦难逃报应哪!

权力之於他,就像水蛭之於血--密不可分。他好不容易拥有今日众星拱月般的地位,要他把闯出来的江山拱手让人,真是舍不得。

继承人由他钦点又如何?没有他,李治又算什么东西?

「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阿谀奉承欢呼声,宛若天籁仙乐。他是百听不腻啦!偏偏长孙无忌这群老贼,非逼得他下台不可,难道他们看准治儿软弱,想起而代之?

不,他们不是这种人。

从决定立储君以来,李世民像是掉了一块心头肉似的患得患失。

他时时挂着嗒然瑟缩的表情,乍看之下,真有几分晚景凄凉的可怜模样,就连随侍在侧的内侍瞧在眼里,也忍不住要怜悯他。

何谓「高处不胜寒」?瞧瞧李世民晚年便可学习到它的精髓。

他真的可以安享清福吗?

可惜日前附和臣子吹捧之辞的李世民,到眼睛阖上的瞬间,都未曾学会「纳凉」两个字怎么写。

秉性善良仁慈的九皇子,生就一双招风大耳,耳大招妒是没有关系,反正他将来是大唐天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天之骄子,只要无人叛变,谁也不敢妒忌他;怕就咱他的耳根子比烂熟的柿子还要软,易遭人控制,任人宰割,那大唐的天下便岌岌可危了。

听闻战争,龙颜丕变很正常;听闻开打,躲到桌子底下全身蜷缩猛打哆嗦,吓个半死更是不足为奇。

号称马上英雄的李世民,生出个本性窝囊的儿子,也头痛不已。

为巩固大唐千

本章 共4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