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会细分他们之间的情感成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虽然她说爱他,但他总觉得还是不够?
曾几何时,他变得这么的贪婪,想要更多更多?
「梓言?」每当他不快乐时,她会毫不迟疑地握住他的手,就像现在。「你又在想什么啦?」
他回握住她,贪恋她掌心的温度。刹那间,他觉得好冷,而唯一的温暖来自身边的她。「十年了,娃娃。我在想,我跟你认识已经十年了吧。」
「是啊,好长一段时间喔。真难想像我们竟然已经认识对方这么久了,有时候我都还有一种好像昨天才刚刚遇见你的错觉哩。」她想着,思绪跟着飘回过往。
认识官梓言的那一年,她才六岁,还很小,他也差不多,七岁多一点而己。
初相遇,她是英勇的女战士,拯救落单被欺负的小男孩。
他们从不是朋友,到成为彼此最好的朋友。
过程中,一起走过生与死。她陪伴他走出母亲离世的悲伤,他则拯救她远离死亡的阴影。七岁那年,他们发誓要永远不分开,成为彼此生命里最重要的存在。
那绝对不是开玩笑的。但对她来说,所谓的「永远不分开」并不是像罗蜜欧或茱丽叶那样,是为了爱情的缘故;也不是失落的一角遇见另一半;更不是海枯石烂、天长地久。而是另外一种难以言说的,彷佛天经地义的亘古诺言,他们生来就应该属于彼此。
很难用实际存在于这世上的语言来形容他们两人之间的联系。
真要形容的话,那或许更接近于某种习惯吧。
习惯一转过身就可以看见他。
习惯沉思累了,想找个依靠时,他的肩膀就在旁通。那是属于她的肩膀,随时为她准备的。
习惯悄悄收藏起他偶尔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寂寞表情。
习惯在为他感觉冰冷时握住他的手,把自己的温度传递给他。
习惯分享彼此的哭、彼此的笑。
也习惯让所有人知道,方心语和官梓言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长久。但她习惯于相信,即使有一天,天塌下来了,海水都干涸了,他们之间的友情仍会历久弥新。
习惯了这样子的习惯,实在很难不继续下去。
十年了呢。他们一起经历了小学同班、中学同班、高中也同班的青涩岁月。
很难,却绝非做不到。在小镇生活范围有限的情况下,对她来说,能一直与他在一起,真是世上最棒的事。
能跟好朋友永远不分开,让这段友谊从他七岁、她六岁起,就不断地加温加深,彷佛泥和水融在一起,再也分不开,直到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
大概没有人像她这样的幸运吧?
能有这样一个此生不渝的好朋友。
***凤鸣轩独家制作******
「那狗娘养的。」二十七岁的方心语方警官吐出一句跟她一张娃娃脸不相称的脏话。「我真他妈的后悔认识这个人。」
二十八岁的葛美美和杜小月面面相觑一眼,还不及应话,又听见方警官一拳捶在桌子上,说:「在离开整整十年后,他怎么还有胆子再回来?!」
小月倒出杯里的冰块替方警官那只可怜的手冰敷,道:「也许是因为要累积一份足以承受你怒气的勇气起码需要十年吧。」
娃娃又冰又气的缩回手。「美美,你听,她这是什么话!」好像她方心语是只凶恶喷火龙似的。
美美想了想,决定公允地回答:「实话吧,我想。」
不等娃娃发作,美美又接着问了一个一直以来都想问、却又不敢问的问题。「其实我一直想知道,当初他为什么会选择那样离开镇上?」
娃娃不假思索便骂:「因为他爱慕虚荣、背信忘义,还崇洋媚外!」
小月反驳:「我们都知道他是到国外去念书。可是以他当时的能力,他大可留在国内念大学,别忘了,他可是班上万年的第一名。」
「所以他爱慕虚荣、背信忘义又崇洋媚外。」娃娃坚持地道。「而且他之所以会拿第一名,都是我让他的。」也别忘了她曾经是个天才少女,拿第一名对她来说何难之有!所以说,都是她让他的。
有够固执的。美美与小月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就算是第二名好了,还是可以留在国内读大学的啊。只是正在气头上的娃娃大概不会承认这一点吧。
小月发问:「如果官梓言真的是你说的那样的话,那么他又为什么要回来?」
「因为他——」娃娃突然词穷。
美美追问:「他怎么样?」
「因为……」继续词穷当中。瞪了两个姐妹淘一眼,她哇哇叫道:「干嘛这样看我?!」挥手跳足地说:「我怎么知道他干嘛要回来,该死!如果你们真那么好奇,干脆去问他本人不是更快?!」
小月老早收拾好桌面上的纸笔,溜下座位。「好主意,我这个太阳报记者是该去问一问当事人的看法。」去工作总比坐在这里当炮灰来得好。
美美朝她眨了眨眼睛。「那么记得帮我预留一份下期的报纸。」一定会很畅销,为了避免到时候卖到缺货,先预约再说。
呴,这是什么姐妹淘啊!
娃娃差点没气炸了。「喂,杜小月,你到底站在哪一边啊?」
小月回头嘻笑道:「当然是真理所在的那一边。别忘了夏日镇另一句名言:人们有知的权利。」挥挥手,工作去也。
娃娃一时间无法反驳,只能气到可怜兮兮地转过身来,看着美美。
「美美,你看小月她、她欺负我啦。有没有清凉退火的冷饮?」
一杯冰镇柠檬汁立刻快递到她面前。
「后面还有一大桶,你慢慢喝,今天真的是很热。」美美拿起冷气的遥控器,将温度调得更低。
而外头,有关某人回来了的消息正如五月初夏的阳光一样,越发炽热地散播开来。
***凤鸣轩独家制作******
至于「当事人永远最晚知情」这句小镇名言的背后实况,当时其实是这样子发生的——
第一现场当然是春花奶奶的杂货店。
每天都会来杂货店买鸡蛋的
本章 共6页 / 第5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