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寸心焚天 > 寸心焚天最新目录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两年论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道德经》更是被后世人视为文学级瑰宝,与华夏共祖炎黄血脉源泉始祖黄帝所着的《黄帝内经》等同并列。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可以说,可以名,但义不是我们所说的一般有名有象事物,因为那不是永恒的道。大道产生於天地之先,是开辟天地之始;大道产生於万物之前,是生育万物之母。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生。道是宇宙的本原,万物的始基。它是永恒、绝对的形而上存在;既超越主客观的差别,又超越时间、空间、运动和因果等经验范畴;是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说、不可思议的一种绝对存在。

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沈兰妮与老头子坐而论道,两人谈古论今,老头子知无不言,一老一少探索着自古至今困扰无数人杰的道。

“道在何方?”她这样问,眼神清澈,不曾迷茫,心志坚定,未曾深陷其中。

“道无不在,无所不通。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老人答道。

大而言之,宇宙、天地、万物、人类,到处都是道的所在。道象泛滥的江河,到处流淌,上下左右,四面八方,都有道的存在,道无时不在,自古至今,道是永恒存在的。

华夏道家说,人在道中,而不知道之存在,好象鱼在水中,而不知水之存在一样。大道之大,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但是无所不在。知道、明道、悟道、得道、守道。得道不失,乃可长存。

“如何寻道?”沈兰妮再问。

道为何?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即万物,万物亦道。无所不覆、无所不载、自生自化、永恒存在。

何为道?

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成万物之后,又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而蕴涵于天地万物自身之中。道是普遍存在的,无间不入,无所不包。

道虽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但它不同于可感觉的具体事物,它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是构成天地万物共同本质的东西。

所以,道存在于人类语言及图文之外,心灵可以感知而无法言传和图示。不能靠感觉器官去体认,也难以用普通字词去表示,只能近似地用比喻和描述来说明它的存在。

悟道,悟道,悟了,便悟了。

……

这一次的战而论武,坐而论道,对于沈兰妮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是深远的,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道的种子。若是有朝一日这颗道种萌芽,那么对于她来说,不亚于二次涅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