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听说你宫里近来多了个女子,与你交从甚密。”元初帝坐在偏殿的胡床上,落下一子,抬头看了眼对面抚着棋子的太子姬振镛,不咸不淡地说。
“是来了个孩子。”振镛跟着落下一子,风轻云淡地答。
“孩子?”元初帝听他这样答,反而吃了一惊。
“是舅舅的女儿,先前流落在外,如今千里寻父来了。父皇,该您落子了。”振镛淡淡地答。
“是这样。”元初帝落了一子,“如何不在镇西王府中住,却跑到你宫里来了?”
“父皇有所不知。她母亲和舅舅只是露水姻缘,如今已过世了,她孤身一人,如何能在王府立足?舅舅自觉亏欠了她母女,自是要为她多多打算。儿臣新丧了太子妃,舅舅便有这意思。”
“他倒是有心!”元初帝边落子边说,“两边都得了好。”
“也怪不得舅舅。如今齐氏能帮父皇的,也就是这个舅舅了。”
“你母后和娘家走动是不多。这个舅舅对你,倒是没话说,什么都肯为你做。”元初帝垂眼落子,让人看不出心思。
“大概是看在母后的薄面上吧。”振镛淡淡答复。
“你呢?如何打算这位‘齐小姐’?”
“这便看儿臣与她的缘分了。”他说得含糊,仿佛有意无意。
“哼!你倒是忘性大得很。”元初帝冷笑,“寿玉过世还没几个月呢!”
“父皇!”振镛便垂头不语,半晌才开口,“父皇曾那样殷殷叮嘱儿臣要善待十九公主,儿臣亦发愿守护她一生一世,谁知……”他举起袖子擦了擦眼睛,衣袖上的水渍在静默里慢慢晕开。
“是寿玉命薄福浅……只是,朕日后如何有脸见她母亲……”元初帝似真似假地长叹了许久,“你舅舅那女儿叫什么名字?如今多大了?”
“她母亲取的名字,叫璇玑。快十五了,因是先前受苦,所以长得瘦小,倒像是才十二三岁。”
“是吗?那倒是挺可怜的。瘦小,没什么大碍,日后悉心调养就好。人……生得好吗?”
“尚可。说起来,真有几分像……像十九公主,儿臣因此便有几分怜爱之心。只是没十九公主的气度不凡,到底是效人家的女儿,略略美中不足。”
“是这样。几时带来给朕看看。”
“是,待她登得了台面,必会请父皇过目。”
元初帝略一颔首,对他说:“朕有些倦了,你先退下吧。”
“是,儿臣告退。”
室中安静下来,许久传来一声轻叹。
“她在那里可好?”
“小姐在……府中过得不错……少爷确实善待她。”
“这样也好、这样也好……”
☆☆☆.la☆☆☆.la☆☆☆
春天来的时候,沈太傅却没有来,据说是病了,璇玑不便出宫,就托人送了些参茸燕窝去。振镛去太傅府上探藏来,说太傅要告老还乡了。璇玑叹息着问新的太傅会是谁呢?她开始怀念那个花白胡子,清瘦整洁,学识丰富,不善对弈的老太傅了。
新来的太傅姓文,很合适的姓氏。璇玑无精打采地坐在明德殿里,振镛近来更加忙碌,明德殿里渐渐只剩下她和文太傅了。虽然文太傅很尽职尽责地教导她念书,但她依然兴趣缺缺,渐渐蛰居在景阳殿里了。
振镛很快地发现了这一点。想了想,问她:“你可是寂寞?”
“振镛在的时候便不觉得。”她垂下头,“我只是不太愿意活动。”
“这样对身子可不好,你该多走动走动。”他抚着她的头,“我也想留在宫中陪着你,那是最快乐的时光。”
“可是我知道振镛有自己必须做的事情。”她在他怀中闷闷地说,“我懂的。”
“那我不在的时候,我找个人来陪你吧。”他轻叹着,“你也没个年纪相当的玩伴。”
五月的风里,清如来到了璇玑的生活之中。
很快,十四岁的沈清如以她是沈太傅之女和自身的安静灵巧赢得了璇玑的友谊。
东宫里渐渐多了少女的欢笑嬉戏。
“璇玑很喜欢沈清如。”振镛在廊下看着院中踢毽子的璇玑,满头大汗却桃腮如霞,自是一番动人模样。
“是,小姐很喜欢沈侍读。”承幽答道。
“孤以为沈清如是个安静的姑娘,她没什么不妥之处吧?”
“沈侍读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平日行为举止倒没什么出格之处。”
“对璇玑呢?”这才是他最关心的。
“对小姐也是客客气气的,如今更成了手帕之交。”
“璇玑快乐就好。”他含笑看璇玑跑到跟前。
“如何玩得满头大汗?快叫人擦擦,不可着凉。”
“振镛,你看我踢得好吗?”
“很好啊,璇玑本事不小!”他接过承幽手上的丝帕为她擦汗,“可是赢了?”
“没有!清如更厉害呢!”她拉过立在一旁不声响的清秀少女,“振镛还没见过清如吧?清如都来了一个多月了,只每天和我一同上明德殿,倒像是我的侍读了!你却不来看看我们!”
“璇玑!”清如惊呼,这齐璇玑竟如此大胆!敢这样和太子殿下说话。
“不妨事。璇玑是心直口快,我知道的。”他帮璇玑整理好略有凌乱的鬓发,不以为意。
清如心中一动,不由叫绝:好一个温柔少年郎!只是,他和这齐璇玑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机会我会来明德殿的,看你可有偷懒!”他拉起璇玑的手,“该用膳了,丫头!”
“她是镇西王的小女?是了,她是姓齐。”清如倚着雕花木椅,若有所思。
“奴婢听说,她是王爷在外留下的孩子,才入京没几年。”
“哦,是私生之女。倒是仪态大方,不见寒酸之气。”
“这位小姐待人确是至诚之心,东宫上下都绝口称赞的。”
“看得出来。这么说来,她和殿下是表兄妹了?”
“是。殿下宽厚仁爱,对她关怀备至。”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家中送她入京时,母亲曾提起这位殿下新近丧偶,宫中正是群龙无首之时。
本章 共4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