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龙曜太和 > 龙曜太和最新目录

第四十四章 舍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的过程中倒地而亡。“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场杀伤力极大的瘟疫于这一年的春夏之交向灾区袭来。河南省几乎十人九病,陕西省“灾后继以疫疠,道馑相望”;山西省百姓因疫而死的达十之二三。

光绪五年(1879年),尽管山西省仍然大旱如故,但在东起直隶、西迄陕甘的广阔土地上,上天眷恋地降下甘霖,干涸的河床里重新荡漾起清波,龟裂的土地开始重新滋润,四处泛起了绿意。终于,旱灾已进入尾声,苦难的岁月就要宣告结束。可是,正当死里逃生的人们准备重建家园之时,一场新的灾难悄然而至,这就是7月1日发生在甘肃武都的震级达8级、烈度为11度的大地震,更重要的是地震所波及的地区大部分在旱灾区域之内。

“丁戊奇荒”因为瘟疫和地震而将人世间推向惨绝人寰的境地。据不完全统计,从1876年到1878年,遭受旱灾的州县,山东有222个,山西402个,直隶331个,共955个。而整个灾区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灾民人数,估计在一亿六千万到二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近一半;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在一千万人左右;从重灾区逃亡在外的灾民不少于二千万人。

这场特大旱灾,堪称清朝甚至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劫难。当年清朝官员提起这车灾,称其为“二百三十余年末见之惨凄,未闻之悲痛”。中华民族在这场灾难中经受住了考验与磨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显示了无比坚强的勇气与决心。

自从山城县出现灾民起,龙兴堂所有店铺停止出售一切粮食,打起粥棚开始舍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加上灾情不断蔓延,灾民越来越多。

龙兴堂的粥棚从刚开始的一个,增加到二个、三个、四个。。直到最后所有店铺都变成了粥棚。

灾民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只要知道山城县龙兴堂天天舍粥的灾民,都从四面八方往山城县涌来。。

山城县县衙没有粮食储存,朝廷期初根本不重视赈灾,听说最早向朝廷要求开仓放粮赈灾的河南巡抚也被免职,像山城县这样偏远的县城根本得不到一粒朝廷的赈灾粮,即使真的有赈灾粮,也会在途中被无数的灾民一抢而空。。

龙大居士走下双龙山,动员几家稍有实力的商户加入舍粥的行列。有限的粮食和无限增加的灾民,舍粥迟早会无法继续。

舍粥还在继续,粮食越来越少。

周边根本就买不到粮食,即使花高出平常二十倍的价钱到南方买粮,想要万里迢迢运回山城县,真是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

照此下去,别说是九九八十一天,舍粥七七四十九天也难以坚持下去!

龙兴堂上上下下一个个想破了头、愁断了肠!

在卢医庙卢医爷神像前发下的弘誓大愿难道就真的无法实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