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这篇论文,是肖兰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她教学新路探索的尝试。
肖兰的思想是很新的,她在教学中,对那些教程的规定,很是反感,她不喜欢死板的教程规范,她喜欢有灵活性。因为,在具体的教学中,临时会出现新的情况,那么,就需要酌情处理,特别是让学生讲话,双边活动,你还墨守成规,怎么能适应?肖兰的这篇论文,在学期总结会上宣读,获得很高的评价。肖兰计划从一九九五年开始,多写一些论文。
肖兰的思想,还是很能跟时代的步伐的,特别是到了这二十世纪的末期,国家的改革开放出现了新的局面,在教育战线上,也是出现了新的课题。肖兰喜欢新颖独到,她在教育和教学上,都是和一般的情况有所不同,她的教育上,很早就主张和实践着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这一点和重要。
早在她当班主任的时候,她就注重对学生自觉性的教育启蒙和培养,再就是她主张和实践着,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主要是指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这样,一个是学生自身的自觉,一个是学生干部来管理学生,这一点,就是很先进和很独到的,她实践的效果也很好的。
在教学上,肖兰也很早的就主张和实践着双边活动,尤其是开展了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肖兰不喜欢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老师讲课,就是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她主张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就是后来的会学和学会的辩证关系了。
在学习课文《项琏》的时候,肖兰就指导学生自己预习课文,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肖兰就让学生自己就着这篇课文,发挥自己的分析判断等能力,讲述主人公马蒂尔德为什么借琏、丢琏、还琏,这回答的,并不是文章表象上的原因,而是隐含的原因,也就是马蒂尔德的思想上的原因,这样,就挖掘出了文章思想内涵,也就大力地挖掘了学生的主观上的能动性,使学生们有所发现,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出来的思想内涵,结合课文,给课文写个结尾,这就是有所发明。肖兰的教育探索,是这样的深入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