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天宝风流【完结】 > 天宝风流【完结】最新目录

第二百六十三章 战事〈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们本就是皇帝亲信,统军大将若是性子弱些就抵挡不住,由此不知引来多少无妄大败,又有多少士卒在他们想当然的纸上谈兵下冤枉而死。本来出于对哥舒翰的信任,以前军议时唐离从不坐帐,只是这次大战实在太过要紧,关系到王朝盛衰存亡,哥舒翰固然是坚请,他也没有推辞。

只是坐帐虽坐帐,唐离保持了自己的好习惯,在明知自己并无军事才能的情况下,绝不对哥舒翰及高仙芝的安排布置指手画脚,基本就是在军议中不发一言,任由随身而来的书吏依实记载。

这次军议如前几天一样,既对今天战事的总结,记功罚过,又是对明天战事的安排布置,前前后后持续了个多时辰才结束,等众将退去,唐离出帐时,天色早已黑沉,天际那轮血日也换做了弯窄的上弦月,射出清冷幽寒的冷光。

就在唐离看着那轮幽寒的上弦月失神的当口儿,就听身后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道:“唐大人,今天你也尽够累了,快去休息吧!”。

唐离闻言,醒过神来侧身道:“高大人,你也没走?”。

“按说今日本该是我巡营,哥舒大帅执意要抢,老朽拗不过他,也只得允了”,伴随着低沉的笑声,高仙芝走到唐离身边,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牙儿后,似是自语般道:“晚霞如血,新月明幽,明天是个厮杀的好天气呀!”。

高仙芝调任潼关之前,本是安西都护将军,驻节在河西以西弹压护卫附属唐朝的数十个小蕃邦,其后防的守护及粮草辎重的供应线全仗陇西军护住,是以与哥舒翰早就认识,且交情也很不错,有这么个渊源在,此次两军会合之后就配合的很好,高仙芝也不自持年纪资历,主动将两军的指挥权交给哥舒翰,而哥舒翰对这位前辈老将也尊敬有加,象巡夜这种差事都一力主动的承担了下来。

凉意不减的夜晚,高仙芝这句话幽幽传来,竟使唐离不自然又想到了厮杀后尸血遍地的战场,微微的打了个寒噤,他的声音也飘忽起来,“是不是我错了?”。

无论是此前听说的传闻,还是当日在潼关的见面,再到此次领兵而来后两人这几天有限的相处,在高仙芝的印象中,唐离从来就不是一个软弱的人,这几天,身为监军的唐离与士卒们同起同睡,同时出战,虽不至于到一线冲杀,但在战阵中督战押阵的他从没有晚来过一刻,也没有早走过一刻,士兵们杀到什么时候,他就牢牢的在监军节旗下站到什么时候,无论搏杀的士卒在杀场上什么时候回头,看到的除了帅旗,还有的就是监军大人的节旗,虽然这些说来没有什么,但久在军中的高仙芝自然知道这对一个以诗才名闻天下的状元公、天子宠臣而言有多么难得。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印象,他对唐离的迷茫甚是吃惊,“错?唐大人何出此言?”。

“也许我不该这么急!我军身后有坚城可守,如果不是我这么急,大军尽可在城内以逸待劳,若是如此,就不至于死这么多人了!就因为我一道促战文书,二十余万将士放弃城池与敌人血肉搏杀,四万人,这才几天,四万人就这么死了……”,上弦月下,思绪复杂难言的唐离没有了往日的审慎,自然的将心中的想法尽数说出,这一刻,披着月光的他没有了素日的风采,有的只是一个青年的迷茫,甚至还有愧疚,无论他怎么适应这个时代,都无法抹去后世中深入骨髓的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四万人,当四万条生命压在自己身上时,这本就不是一个年轻人,尤其是一个象唐离这样背景的年轻人所能承受的。当然,如果他不来云州,没看到眼前这样血腥惨烈的场面,他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最多不过在听到这个伤亡数字时叹息一声,但也仅仅只是叹息而已。然而,当他真正亲眼见到这样的场面,亲眼见到大规模的杀戮在眼前上演,亲眼见到一个活人变成尸体的过程,他的心理不能不产生反应,尤其是当他想到这些人的死亡跟自己有关时,这种反应就变的更为强烈。

扭头看着身边这个少年得意、名动天下的青年,看着他月光下愈发苍白的脸色,看着他眉宇间透出的悲悯、追悔,甚至还有迷茫,高仙芝心头一暖,只觉心中与这青年的距离又拉近了几分,毕竟他这个天下兵马副元帅也是从士卒一步步做起来的,毕竟他这么多年的生涯都是在军中度过,他明白以唐离的年纪和身份能有这样的表现该有多难!

统兵多年,唐离这种症状高仙芝见的多了,他属下新兵第一次上战场见血杀人后,能完全没有异常的实在是微乎其微,依往常的惯例都是不与理会,慢慢的自然也就好了,若是有闹的太厉害的,几军棍下去也就不敢再闹了,慢慢的经见的多了也就习惯了,好兵不都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嘛!但是眼前这个人身份实在特殊,不能打,也不能不劝,被西陲风沙吹的一脸褶皱的高仙芝微微一笑,“错?当兵吃粮,就该为朝廷厮杀,命好的能博个出身富贵,命不好的战死疆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大人有什么错?”。

“如果不是我促战,他们就有坚城可恃,也不会死这么多人!”,唐离的话语只换来高仙芝又一个轻笑,“当兵厮杀还要选择战场不成?难道让他们一直躲在城后面?这样的兵是怂兵,最没用的兵。再说大人若真不促战,只会有更多人死,那时大人又当如何?”。

迎着唐离的目光,高仙芝道:“大人少年聪慧,焉能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只是一时心智被迷罢了!如今范阳疲弱,缺乏粮草、士气低落等等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其根源却在一个人身上”,没等唐离答话,高仙芝已径直接道:“安禄山!所有的问题都在安禄山,若非安禄山一入河东不久既眼疾发作,范阳的形势岂能在短短时间内败坏如此?正因安禄山得天之报眼疾突发而性情大变,才致使范阳军四分五裂,内斗不休,而这内斗才是范阳形势败坏的根源,范阳兵精,甲于天下,此绝非虚言,若非他们内部纷争不休,难以合力向外,大人以为朝廷平叛能如此顺遂?不是某涨别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不提那些后征召的河东兵,单只二十万范阳旧部精锐若能同心向外,单凭眼下朝廷的军力若想平叛,实在难比登天,一个不慎处,国朝甚或有倾覆之忧”。

想着这几日所见敌军阵中许多士兵饭都吃不饱犹自奋勇苦战,对范阳兵精有了深切认识的唐离点头道:“高帅说的是”。

“正因如此,我军才该趁其病,取其命,若真如大人所言据坚城而守,这仗要拖到什么时候?且不说朝廷财力无法支撑,就这迁延的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