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民国军阀生涯 > 民国军阀生涯最新目录

第五十二章 建设成果(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胡明华的明华集团公司下属的明华航空公司,1930年研制出来了“鹰-31”战斗机、“雷霆”轰炸机的2种新机型,到1931年云南航空部队已经装备了1个“鹰-31”战斗机大队、1个“雷霆”轰炸机大队。.在加上原已有的2个P12战斗机大队,至1931年,云南航空兵部队总共有4个飞行大队。共近130架飞机,占整个中国飞机数量一半以上。

“鹰-31”战斗机是以p26战斗机为蓝本设计制造的。p26战斗机是历史上美国陆军航空队所使用的第一种单翼战斗机,也是波音公司在1931设计1933 年1月才开始生产的最后一种战斗机。胡明华从红警系统中将有关p26战斗机的有关资料整理后,交给明华航空公司。在总工程师巴玉藻、工程师朱家仁、钱昌祚等人联合设计出中国第一架单翼战斗机。

巴玉藻,字蕴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人,1892年7月17日生于江苏镇江。巴玉藻自幼颖聪,13岁考入南京水师学童。17岁时,以品学兼优被选派留学英国、攻读机械工程。次年考入阿姆斯特朗学院学机械工程,继入唯喀斯厂实习。

1915年,由于欧洲爆发战争,巴玉藻从英国转赴美国,考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继续深造。巴玉藻刻苦攻读,仅用6个月的时间便拿到航空工程学硕士学位,被美国通用飞机厂聘为第一任总工程师。

1917年冬,巴玉藻毅然辞去两家飞机厂高级职务与优厚待遇,回国开创自己的飞机制造业。

在巴玉藻的要求下,海军部拨款在福建马尾创办了一个小规模飞机制造厂,他被委任主任职务,制造负责飞机和培养飞机制造人才。经巴玉藻的刻苦努力,1918年8月,制造出我国第一架飞机。同年冬,航空局长杨仙逸亲自驾驶这架飞机,作了飞行表演。从建厂到1928年夏,这个飞机厂共制造生产出达到当时国际标准的飞机11架。

1928年,巴玉藻代表中国到德国参加万国航空展览会。回国后,经黄翔、朱霖等人的多次上门邀请,巴玉藻见胡明华重视航空工业的发展,而且1928年云南航空部队就装备了先进的双翼P12战斗机,巴玉藻终于在1929年1月初到云南明华航空公司担任总工程师。历史上1928年,巴玉藻代表中国到德国参加万国航空展览会。会后又去英、法等国考察,于1929年遭日本间谍暗杀身亡,当时年仅37岁。由于胡明华将其邀请到云南,从而改变了巴玉藻被暗杀的命运。

“鹰-31”战斗机的设计配置大致如下:

最大起飞重:1366公斤,

航程:679公里,

最大空速:385公里/时,

实用升限:8350米

爬升率:719米/分,

武装:7。62毫米机枪两挺,机身和机翼下可以携带2枚45公斤或者是5枚13。6公斤炸弹。

这是这个时代极为尖端的空中武器了,对比起现在日军陆军主力装备的九一式战斗机来说,这款战斗机显然占据了上风。要知道,后来的1932年一二八上海事变,美国飞行员萧特驾驶着波音p12在2月19日攻击由所茂八郎驾驶的三式舰上战斗机,萧特把它打伤后长扬而去。

2月22日在苏州上空,萧特再遇上三架日军三式舰上战斗机和三架十三式舰上攻击机,萧特的p12轻易避开日军三式舰战的攻击并把一架十三舰攻的机长打死和打伤后部机枪手,虽然萧特的p12最后仍寡不敌众被日军三式舰战击落,但已证明了p12比日军现有的三式舰战优胜。老式的p12尚且如此,新式的p26则更不用说了。

而“雷霆”轰炸机,它有着肥胖的外形从外表来看就象是一只笨拙的肥鸭子,但若是有一个后世二战军迷在的话一定会惊叫出来。对,它就是大名鼎鼎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雷霆”轰炸机就是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中国版。也是胡明华利用红警这一大神器,将JU-87的完整资料,谎称是自己设计的一款轰炸机,交给负责轰炸机研制的总设计师王助。

王助,字禹朋,1893年8月10日出生于北京,因八国联军入侵,举家避难迁回原籍河北省南宫县。幼年就读于南宫县立小学。12岁高等小学毕业,正值清廷兴建海军,他考入烟台海军水师学校。16岁以优异成绩毕业。

1909年8月奉派赴英国学习。1910年先入阿姆斯特朗海军大学就读,又进维克斯工厂实习。后又进入德兰姆大学学习机械工程,1915年毕业后留在英国监造我国订购的“应瑞”与“肇和”两艘军舰。因欧战战火蔓延,王助和巴玉藻等4人奉命转赴美国深造。

到美国后,先学习飞行技术,9月进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1916年6月成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第二期毕业生,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1917年王助被聘为波音飞机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王助得以路身于美国航空界先驱者的行列。由于美国军方的种族偏见,他因此愤而辞职。他早已立志回国建厂,要为自己的祖国设计和制造飞机,于1917年冬毅然回国。王助他们是我国最早的一批留学归国的高级航空工程技术人员。

王助等回国后,即向海军部提出创办一个小规模飞机制造厂的建议。1918年2月,海军部批准在福建马尾海军船政局内,创办了我国首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海军飞机工程处,后改称为海军制造飞机处。任命巴玉藻为主任(处长),王助为副主任(副处长),并批准了开办费5万元。由于当局者对制造飞机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且购买外国飞机还可以取得回扣,因此制造飞机的计划和经费极难批准,原批准的开办费始终未曾拨下。在这种条件下,飞机制造根本无法按计划进行。王助等人利用原有造船的机器设备,集中优秀技工,进行专业培训;筛选国产材料,测试物理性能;吸收欧美技术,改革创新;殚思竭虑,闯过道道难关,终于1919年8月为中国海军设计制造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1号”初级教练机。试飞时因操纵不当,飞机失速侧滑坠水,人存机毁。飞机工程处第二年又制造出同型飞机一架,顺利通过了试飞。以后每年设计新机1~2架,从1918―1930年的12年间,海军飞机工程处陆续设计制造出教练机、海岸巡逻机、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