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有毒的天使 > 有毒的天使最新目录

第二章 无奈弃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随后的几年里我对母亲的态度已然未变,母亲似乎也没有那意识需要我对她的态度有所改变,我变得更加少言,在家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转眼我上了高中,弟弟上了初中,父母为筹我们的学费经常发生口角,有时半夜里两人也会谈论,我起身上厕所偶尔听到了一些,母亲的观点就是不让我再读书,出去打工得了,女孩子没必要读那么多书,能认识几个字,出门不至于找不到厕所就够,而且高中大学费用高,我读大学时弟弟就赶上读高中了,家庭条件就只能供读一人,这个人当然是弟弟,父亲的观点是谁的成绩好就送谁读下去,当然是我了,接着父亲又说就是砸锅卖铁给会让弟弟继续读书,父亲的心思我懂,就希望简家有朝一日能飞黄腾达,祖上没一个大学生,希望我们这一代出两个来,在同乡面前好挂脸,母亲觉得这样会给他们带来很大负担,便一直抱怨父亲执拗,木头脑袋,父亲唯有叹气。

此时我稍稍能够体谅父亲的心情,便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为父亲争一口气,一时心里激动,便是深夜了,我还在看书算题,或是练习书法,祖上虽没有一个大学生,却是留了许多书,我住的房间以前是爷爷一辈住的,房间里有一个大书架,架子上摆着许多经典文集,还有许多对联书法模本,想来祖上都是爱书法的人,我大致看了一下,都是古代可考究名人的书法模本,只是这些都是印刷出来的,不是原本,八岁时我便将正楷毛笔字写得有模有样,到了十八岁我已经将隶书和行楷以及草书都写的很好,虽没有名人大家那般行云流水,也有八分神似。

高中二年级的一个寒假期,因为已至高二学期,转一年便要高考,放寒假比较晚,补上了一周的课才放我们回家过年,距春节只有一周时,全村的人都热闹起来,挂灯笼的挂灯笼,办年货的办年货,买对联的买对联,写福字的写福字,放鞭炮的放鞭炮,结婚的结婚,好不热闹,可这些都似乎与我无干,我像往年那般在自己的书桌前看一本武侠小说,是金庸大师的一部名着,里面的情节,文字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对于古代文字我总是喜欢的紧,总觉得现代的小说语言贫乏,字句太过直白,不似古语的那般婉转悠扬,每每看到男女主人翁纠结的情愫不愿说破时,我便为他们叹气,细想自己的人生也是这般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盼望属于自己的光明早些到来。

正在我遐想着自己的未来时,父亲进来了(我的房间没有门,只一张帘布遮挡着)说:“简一,你出来,今年我们家的春联就由你来写,你练了这么多年,也该看看你练得如何。”

我害怕父亲看到我手里的小说书,立即答应下来,心想我这字挂在自家门上也没什么不好,这样也可以节省买春联的花费,于是便放下手里的书跟着父亲走出房间,走到大门口便听到一阵蜜蜂似的嗡嗡声,我的视线越过父亲看向院子,心里登时咯噔了一下,只见小小的院子里挤满了人,男女老少,老叟婴孩都有,个个见了我和父亲都满面堆笑,其中一个人我认得,是乡长朱某,站在他身后的是我们村有名的书香门第李府上的李老师,他在乡里的小学教书,都叫他李老师,还有一些是邻里,还有一些是父亲的朋友,这架势我何尝见过,登时心脏扑腾扑腾直跳,便知大事不妙,果真父亲带着我走进人群中,笑着说:“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这对联在街上买的自然好,但是还是不如自家写的好,今天叫些朋友来,不为别的,就是想高兴高兴。”

李老师看了我一眼,拉着一副夫子口气说:“早闻你二女儿写了一手好字,读书成绩也好,这可是我们全村的人才呀,既然生在你家,你就得好好养着,别糟蹋了。”

父亲赶紧附和着说:“是是是,李老师说的是,我一定好好养。”

朱乡长也说:“是呀,他日你二女儿考上大学,我会领着全村的人为她庆贺呢,到时候打腰鼓,挂大红花,叫你喜得合不上嘴。”说罢院子里笑声不断,只是我听到这么吵便起了倦意,越是吵闹的诚我越是想睡觉,越是安静的地儿我越是清醒,灵感也来得快,不由得想起我们的开国主席来,他能在闹市里看书,我呢,只能在闹市里睡觉。

乡里的人各自围着我家的话题聊了一番,听着着实无趣,但也不好就此离去,在场的大多都是长辈,父亲回头见我一副睡意绵绵的样子,便对众人说:“大家先安静一会儿,我这女儿有个毛病,就是能在吵闹的环境中睡觉,越吵她越睡得香。”

朱乡长说:“哦,真是奇人呀,就连平常的生活习惯都跟常人不一样,好了,大伙就别说话了,先看看简一写的字吧。”乡里的人便不再说话。

我不由得深深的打了个哈欠,父亲便瞪了我一眼,脑袋立即清醒了许多,父亲赶紧拿来桌子和早已准备好的红纸条,宽约二十厘米,长约一米五,跟我的个头差不多,提起我的个头,我不得不说一句,我虽已成人,但是个子矮小,身材偏瘦,面相也只是一般,就外形而言,活脱脱简爱在世,这也使得我时常为这个感到自卑。父亲又取来墨宝,都不是上等货,但还使得,我背脊向外,将红纸条摆正,自己站在一处便于提笔的位置,取过一支羊毫笔,沾了墨水顿在空中半晌,想着写什么好,记得早些时候在‘书房’看过一本对联书,里面记着许多春联,想到一句,便以正楷的形式写了下来,这一写可是激起了我的兴致,全不记得还有旁人,便又拿了纸来,写下这两句,这次是以隶书的形式写得,再写一副,是以草书写得,期间每每笔中快无墨时,须得沾墨,经十几年的经验得知,一只笔墨写了完若是沾墨便写,那后一个字的开头笔画必然要粗大一些,为避免刷笔调墨太久耽误时间,我自己想到一个好方法,那便是喝墨,将沾多了墨的笔头放进嘴里一吸,便省事多了,特别是在自己灵感踊跃,连绵不绝时候,急切的想要将所想的记录下来,若还要调墨,真是急煞人也,所以这么多年来,我肚子里喝的墨恐怕比吃的盐还多。

写罢停笔正准备自己欣赏一番,眼前便出现一只手将面前墨还未干的纸条拿走,我抬头望去,原来是李老师,接着纷纷有人来拿字去看,个个对着我写的字频频点头,李老师高兴的说:“名笔呀,名笔呀!真想不到,这信息时代发达的年代还能有你这样将书法练就如此境地的年轻人,难得呀,难得呀!这可是堪比古人了,这副草书对联我要了,我出价五十块。”听到此,我心里一惊,随便写几个字,怎么就要被人买去,出价还算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