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晚上十点钟,梁野舟总是按时把柳玉笛送到我家门口,柳玉笛目送着梁野舟孤单单地返回冷清的破草房,依依不舍。
七三年,看着别的大队招工招生又搞得轰轰烈烈,他们大队却一点动静也没有,连忙跑到大队去问,杨有才说今年清河大队没有分到名额。他们感到很奇怪,又跑到公社去问,党办主任惊奇地说:不是说清河大队的芜湖知青都上调了吗,所以清河大队今年没有分配名额。
柳玉笛急得跳起来:谁说芜湖知青都上调了?我们两个都是六八年下放的芜湖知青!这话是谁说的?是不是大队书记?
主任忙说:我不知道是谁说的。
那我们赶快找公社书记,可能还来得及。说着,柳玉笛拉着梁野舟就要往书记办公室闯。
主任上前拦住他们:公社书记不在家。你们要找还是去找大队吧。
两人掉头又往大队部跑,柳玉笛恨恨地说:一定是杨有才捣鬼,他是报复我们呢。
梁野舟说:他就是报复,主要是记恨我曾经打过他的儿子。
他更恨我,恨我欺骗他、捉弄他。
对呀,你是怎么和他斗的?我几次问你,你都不肯说。连我都不能说吗?梁野舟恳切地问。
你不知道也好,丑恶!肮脏!
柳玉笛的话进一步证实了梁野舟的猜想,他不禁骂道:这个畜生,我恨不能扒了他的皮!
忽然,柳玉笛想到了什么,对梁野舟说:舟舟,我一个人先去找他,我有对付他的办法。
梁野舟不解地望着她,见她目光坚定,就答应说:好吧,有什么事及时叫我。
柳玉笛加快脚步跑进她的房间,提起墙角落的一个帆布包,快步来到大队部,杨有才正得意地哼着小调。一看见柳玉笛柳眉倒竖,就知道来者不善。
杨书记,你为什么在公社说我们大队没有芜湖知青了?我们不是知青?你为什么要存心害我们?柳玉笛开门见山地质问。
杨有才作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小柳啊,你的意思我不懂,我怎么害你们了?我没有说过我们大队没有芜湖知青,我为你俩还特地找到公社书记呢。
那好。我们请你再去找公社书记,要两个名额,现在还来得及。
我上次去书记就说名额紧张,现在名额都分下去了,我再去找书记,不是自找倒霉吗!杨有才一副为难的样子。
你不去是吧?柳玉笛的一双杏眼直视杨有才:你曾经说过的,不刁难我们,而且为我们帮忙,你说的话难道忘记了?
杨有才忙说:我没有忘记,我第一次就为你争取了名额,可你自己放弃了,以后又让给朱诚实。我总是给,你总是让,我还以为你和梁野舟准备就在这儿安家了呢。
柳玉笛见杨有才百般狡辩,看来他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于是,她咬咬牙把提包拉链一把拉开,冷冷地说:杨书记,今天你要不答应我的要求,我们就到县里见。我说过的,我有证据。
杨有才一下想起四年前的事,望着提包里露出的被单和衬衣,眼里流露出一丝慌乱。但他马上镇静下来,故意俯下身子问:哦?什么证据?我看看。说着一把拽过提包,奸笑着说:证据?有证据你四年前为什么不去上告?还等到今天?你的这种证据,正说明你自己作风不正,以色相勾引大队干部子女,从而达到你不可告人的目的C哇,走,我们一道到公社去!说着扬起手里的提包,做出要走的样子。
柳玉笛没想到他这样无赖、无耻,气得浑身颤抖,她扑上去要夺回提包,但哪里抢得过杨有才?杨有才顺势一把把她推到门外,关上办公室的门,擦根火柴点燃被单,一会儿,提包里的东西都烧为灰烬。
杨有才拉开门,见柳玉笛坐在那里哭,他把提包摔在她面前说:好啦,过去的事都不要再提了,说出来对你也没有好处。你和梁野舟的事我们都不说吗,我很宽容你啦!
柳玉笛一听,从板凳上跳起来,指着杨有才问:你胡说,我和梁野舟有什么事?我们清清白白,你说话要有证据!
杨有才乜斜着阴阳眼说:你们孤男寡女早早晚晚搂抱在一起,还不发生那事?证据?我去捉奸?我可没那么促狭!说完发出一阵狂
笑,背着手走出大队部。
柳玉笛气得咬牙切齿,用尽全身力气从背后狠狠向杨有才撞去,杨有才正洋洋得意,冷不防摔个狗吃屎,弄得满头满脸的灰尘,半天爬不起来。
柳玉笛扬长而去。回到组里,她趴在桌上大哭一场,梁野舟以为她受了欺负,拿起锄头要去找杨有才拼命。柳玉笛拦住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都告诉了他,梁野舟气得直发抖,一定要去找杨有才问个明白。柳玉笛劝阻他说:这个下流无耻的东西,同他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们直接去找公社书记吧。
两人跑了好几次终于见到了公社书记,公社书记听说他俩是68年下放的老知青,怔了一下,心里说这老杨是怎么搞的,人家都下放五六年了,怎么不让人家走?现在招工名额都落实到人了,谁肯让出来啊?他用同情的眼光望着他们说:按说应该让你们先上调,但是大队没有推荐,今年的招工已基本结束。这样吧,明年你们优先。不过,大队这一关还是要过的,你们要好好表现。
梁野舟和柳玉笛总算看到一线希望,忙答应说:我们一定好好表现。柳玉笛又补上一句:我们的表现一直是好的,不信请书记派人去调查。
书记忙说:那好,那好,我相信你们。
74年的招工又开始了,杨有才来向他们表功,说他亲自找到公社书记,一下要了两个名额,让他俩一起上调,而且单位也不错,厂址都在芜湖,这样也好照顾家庭,要他们赶快办手续,大队一定为他们写最好的鉴定材料。对于杨有才这反常的热情,他们感到有些意外,估计是公社书记为他们打了招呼。整个招工过程一帆风顺,柳玉笛进了芜湖纺织厂,梁野舟到芜湖机械厂。两人凭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在农村坚守了七年,终于回城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杨有才想把他的儿子以回乡知青的名义推荐上大学,他已找了公社书记,公社书记答应了,但要他自己把大队的工作做好,到时不要有反映。
杨卫东小学没毕业,60年就弃学,根本不是回乡知青。连他自己都说,认识的几个字都还给
本章 共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