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枫林漫步 > 枫林漫步最新目录

第十一章 第二次枫林漫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我合上笔记本。

看来我必须主动找他示好了。

我几乎没费什么工夫便在图书馆找到了他。

“你这是干嘛?放开我。”

“你终于肯开口说话了,我还以为你哑巴了呢。”

“哼,谁哑巴了。”

“你用功怎么不叫上我呢?”

“谁说我在用功。”

“要是我没猜错的话,近段时间你一直躲在图书馆里看罗蒂和海德格尔的书,对吧?”

“你怎么知道!原来你看了……”

“对,看了你的笔记。”

“那又怎么样?”

“嘿嘿,你不是说你更喜欢文学吗,今天我们不谈哲学,只谈文学。”

“文学?谈什么?”

“谈……哦对了,就来谈谈复调问题吧。巴赫金在这方面的学说让我产生一个联想,陀思妥耶夫斯基相当于文学史上的巴赫吗?”

“利用复调的形象、对位的形象,不过是为了指出小说的结构方法超出独白型统一体时会出现的新问题,正如音乐中超出单声便会出现某些新问题一样。但音乐和小说使用的材料大相径庭,谈不上更多的相同点。”

“巴赫金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福楼拜、托尔斯泰等人放在一起作的比较使我非常感兴趣。他所说的‘典型的主观浪漫主义’应该指的是雨果吧,典型的独白式结构,再加上让人受不了的浪漫主义,其结果只能是缺乏现实基础。福楼拜则将作者的意识完全剔除掉了,进入一种彻底的客观主义。《包法利夫人》似乎只在开头第一个词出现过第一人称,而且还是复数格,非常奇怪,不是吗?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儿呢,作者与主人公则变成了平等的对话关系,主人公拥有绝对的自我意识,可以公然反对作者的意见,这是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一大变革。我觉得从雨果到福楼拜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脉相承的。”

“那类小说,如《布瓦尔与佩居谢》,融汇了内容极不相同的材料,不过这种内容差异没有也不可能在小说的结构方法上表现得很明显,因为材料性质的差异服从于贯穿作品始终的统一的个人风格和情调,服从于一个统一的世界,一个统一的意识。如果用独白的观点来理解情调,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就是多色调的小说,包含着相互矛盾的褒贬;在他的作品中,每个字里都交织着互相矛盾的色调。这是巴赫金的原话。”

“莎士比亚呢?”

“戏剧从本质上便同真正的复调格格不入;戏剧可以囊括多方面的生活,但不可能容纳多种世界,它只能有一种而不是几种尺度。莎士比亚的人物不是充分意义上的思想家。”

“提到思想,巴赫金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作为艺术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总是能够战胜作为政论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最终不可再分的单位不是个别的仅仅指物述事的狭小的论点、思想、主张,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观点、完整的立场。思想是超个人超主观的,它的生存领域不是个人的意识,而是不同意识之间的对话交际。思想是在两个或几个意识相遇的对话点上演出的生动的事件。陀思妥耶夫斯基从来不以独白的形式叙述现成的思想,也不在某一个人的意识里表现这些思想的心理形成过程。”

“巴赫金在论述狂欢体诗学问题时说,小说体裁有三个基本来源:史诗、雄辩术、狂欢节,随着哪一个来源占据了主导地位,就形成了欧洲小说发展史上的三条线索:叙事、雄辩、狂欢体,正是这最后一条线索引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个变体。”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不是产生于某一个人的头脑里的,它是在人们对话交际的过程中产生的,于是苏格拉底便将人们拉到一起,让他们争辩。这种对话体后来演变为了教义问答。与‘苏格拉底对话体’相比较,‘梅尼普讽刺体’有更大的情节自由和哲理上的虚构。梦境、幻想、癫狂——它使人和人的命运无法获得史诗和悲剧中的那种整体性和完整性。‘国王’加冕和随后脱冕仪式是狂欢节的世界感受的核心精神所在,这个核心便是交替与变更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精神。死亡给生前加了冕的人统统脱了冕。这一全民性的传统在拉伯雷那里得到了完成。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梦境里,发笑的不只是被杀的老太婆,还有楼梯上和楼下广场上的人群。小说结尾,拉斯科尔尼科夫在去警察局自首前,就来到广场,给人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枫林。

想不到枫叶都已经这么红了。

阳光透过间隙洒落在大地上,溅起无数尘埃。

“在你看来,世界上最好的小说是哪一部呢?”我问。

“其实有好多部都可以被称为是杰作。不过,被公认为史上最好的小说还是《战争与和平》。原因有很多,我想最主要的还是作家的人格魅力吧。托尔斯泰完全站在人类福祉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通过安德烈公爵眼中高远的天空否定了拿破仑,皮埃尔是贯穿整本小说的自传性人物,思想历程尤为复杂,从上流社会的浪荡子到加入共济会,莫斯科遭劫后虚无主义的思想又占据上风,直到最后与娜塔莎结婚,成为十二月党人思想的萌芽,托尔斯泰的思想在皮埃尔一天之内的两次举动里全部展现了出来,法军进入莫斯科,皮埃尔从子弹下救了一个法国军官,第二天,他又从大火里救出了一个俄国儿童,在这里,人类的生命是平等的,托尔斯泰通过安德烈公爵的口说出‘只有骑士才可以做俘虏’,‘杀人犯没有资格’,又通过库图佐夫将军的口说出‘不要把精力用在屠杀和迫害已经失败的敌人上,而要用于拯救和怜悯他们’,通过俄国普通士兵的口说出‘他们也是人’,托尔斯泰当然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但他更是一个基督徒,他的出发点完全是宗教的,‘人类将来应该生活在那里’,安德烈公爵牺牲在战场上,他真的生活在了那里,可是活着的人终究还是死死地被引力所操控着,并且可笑地宣称自己是多么地自由。有人说,Communist就起源于基督教义,我想,这一点在托尔斯泰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那么世界上最有趣的文本是哪一部呢?《尤利西斯》?《跳房子》?还是《命运交叉的城堡》?”

“都不错。《好兵帅克》也挺不错的。托尔斯泰的说教在哈谢克

本章 共5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