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记忆里的故事——诗词话中国 > 记忆里的故事——诗词话中国最新目录

二 秦朝汉朝 —— 秦时明月汉时关(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河套一带实行屯田,又把边防设备烽燧、亭障从酒泉伸展到玉门,又从敦煌伸展到盐泽(今罗布泊),经过这一系列的军事、政治、边防和经济上的措施,匈奴在北方的威胁才基本解除。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汉朝暂时停止反击。汉匈双方经过长达40余年战争,双方在兵力、物力、财力各方面损耗巨大,尤其匈奴损失更惨重,上下疲备以极,人民痛苦不堪,各阶层都想暂时停战讲和。

就此看来,汉朝反击匈奴应该是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实不然。史书记载: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前140-前87年),几度讨伐匈奴,海内虚耗,人口减半,50%的人死亡。难怪北宋着名史学家司马光曾感叹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无几矣!”

的确,汉武帝有太多的地方与秦始皇相同了:秦始皇有焚书坑儒,汉武帝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筑长城、逐匈奴,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时间更长,规模也更大;秦始皇为寻不死药,走火入魔,汉武帝痴迷于长生,痴心不改;秦始皇一生征伐无数,汉武帝一辈子穷兵黩武;秦始皇当政,海内共愤,汉武帝当国,举国有怨;秦始皇迷信方士,远谪自己的长子扶苏,汉武帝迷信道士,逼死自己的太子刘据;秦始皇冷血,汉武帝冷酷……

在司马光老先生主编的《资治通鉴》里,他再一次提到:“汉武帝有亡秦之失,但却无亡秦之失!”

诚如是,汉武帝最终避免了亡秦之祸\重要的一点,我以为恰是他最后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悬崖勒马,调整了政策。这一点秦始皇没有,秦二世也没有。所以秦朝速亡了,而汉朝没有。

公元前89年(就在武帝去世前两年),汉武帝实际上已经开始在调整治国政策了。就在这年,被封为“富民侯”的丞相桑弘羊等人上奏建议派士卒到西域轮台去屯垦戍边,对此武帝下诏说:“前有司奏欲盖民赋三十(每口增加30钱税收),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奏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封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盖西乎!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悻,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当今之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因养马而免徭赋),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轮台罪己诏”。

一个“轮台罪己诏”为汉武帝赢得了不少的美名,同时也彰显了汉武帝人格背后的另一面:气度。但是,反过来看,一生穷兵黩武的汉武帝的这种转变,何尝又不是对他一生征战的否定吗?

看来,秦关汉月,在大汉王朝,除了表面强势的雄音和气度之外,还是少不了悲戚和眼泪。

包括大汉王朝文治武功最为后人引以自豪的汉武帝。

西汉末年,权臣王莽篡夺了大汉的江山,并改国号为“新”。新朝统治只有短短的16年时间,“托古改制”的新莽皇帝王莽非但没有改制成功,反而迅速地葬送了自己的江山。

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中,西汉皇室后裔刘秀逐渐脱颖而出,最终建立了又一个大汉王朝,历史称为“东汉”。刘秀就是东汉的光武帝。与西汉王朝一样,东汉王朝也曾经强盛一时,但是在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专权中,这个王朝也渐渐被蛀蚀一空了,最终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之下彻底地土崩瓦解了。到这时候,东汉的末代惺帝陈留王、汉献帝之辈也只能仰仗一个又一个权臣的鼻息而活了。

秦关汉月,其结局总是那么令人悲戚而神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