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滇路盘旋 > 滇路盘旋最新目录

第三十六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自言自语的继续说道:“那会丢到哪儿去了呢?这屋子还有谁会进来呀?里面还夹着一百块钱呢。”前些天换了一张大票,单独夹在本子的塑料封里。

小王懒于答理,闭着眼睛不吭声,装做睡着的样子。后来听到说钱,似乎对方怀疑自己为了那点钱偷了他的本子,心中不高兴,一表清白地说道:“就是一千块我也没拿。”其它又拿不出什么强有力的道理,他想还是不要吵翻为好,就换了种口气提醒道:“你认识的人挺多的。来来往往的,会不会被谁拿走了。”

丁龙江想了想,除了同屋的另一个同伴,这些天还有小江来过。可她是党办的秘书,又是旧时青梅竹马的老友的妹妹。怎么可能呢?“她是老相识,要拿会告诉我的,我相信她。”

小王坐了起来。“你可以相信她,怎么就不相信我?”本来他还想多说几句,证实自己的清白。不是吗?当初既然对同室之友也抱有怀疑,就不该选在这儿下榻。但他身上乏力,头脑也沉重,不耐烦与人争辩,就退避三舍,忍让息事算了。“再说,我的包你不是也翻过了吗?”

不料丁龙江却把对方的退让误认为自家的进攻有了希望,跟着又冒出一句:“敢不敢让我搜搜你身上。”

小王可真火了。按理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自己心中坦荡,就让他搜一下也没啥。但这口恶气叫人没法咽下去,这是对人身人权的侵犯性侮辱,不能容忍的。于是他跳了起来,叫道:“你还算个大学生呀,狗屁都不如。还是喊我声老师,让我这初中生来教教你吧。你想搜查人家,首先得出示搜查证。懂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签发的搜查证,这是国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随便搜查人的。要不然,在大马路上,看见过往的的姑娘媳妇长得漂亮,你就说丢了东西,上来就动手动脚地乱摸乱抓的,那成啥世道了。告诉你,要敢乱摸我一下,等着你的就是这个。”他把老大的拳头攥紧,在对方的眼前晃了晃。“这叫正当防卫,谁碰着谁倒霉,伤不负责,死不偿命,这也是国法。”

局势顿时僵住了。小王见丁龙江被震住,也想就此算了。缓了口气说道:“再声明一遍,我没拿你的本子,你想我要它有啥用嘛。有本事再到别处找找。”

丁龙江也只好表示让步,另寻途径。“我要的是材料,那对我非常重要。至于钱,要用就拿去好了,只求你把本子还给我。”

“你为什么认准了就是我呢?那点钱我也有。”他拍拍胸前,恶意挖苦道:“难道我就不能认为你是借此名目来敲杠子。我也可以说,如果要用钱,直跟我说,我会给你的。”

这下倒把丁龙江弄得下不来台,一时没话说了。

过了好一阵,开晚饭的钟声敲响了。小王从床上加大动作量的爬起来,拿起碗筷,故意敲打着往外走,到了门边忽然站住,回头望了一眼,见丁龙江还在呆想,毫不客气地说道:“哎,吃饭钱还有没有?”不等他回答,摸出十元钱来,鄙视的朝他丢去,转身走了。

过了几天,尤振雄又进山来了。停下了车子,他又钻进老友的房间。

小王和丁龙江见他到来,都迎了上来。争着和他搭话,都想让他给评个是非曲直。

进屋坐定后,两人相互瞪着眼,看模样都有点恨恨的,反倒没人先吭了。尤振雄也感觉出有几分诧异,大度地笑问道:“发生什么事了。做好友还有啥不可相让的。”

“他•;•;•;•;•;•;”两人同时举手指向对方。

“不要吵,不要吵。”尤振雄赶快劝解道。“慢慢说,一个一个来,有啥不能让人的。”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份小报递给丁龙江。

一看见那熟悉的《运输报》的刊头,丁龙江心中的火气顿时消散。他做出很有教养的姿态,宽宏大量地说道:“好,好,你先说。”自己就到旁边翻看小报去了。这时,他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两尺见方的纸面上,也不去管小王说了些什么,有没有夸张和伤害的成分。

正如想象的那样,在头版上就有标着“龙江”大名的文章,多么让人得意。虽然不想认真读,还是花了不少时间仔细玩味着,编辑们做了什么改动,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前几天总站一把手亲自进山深入调查,细致研究,几次召集大家讨论,肯定了这个做法是有独到见解的创举,这就给他吞了颗定心丸。辛书记还专门和自己谈了半个小时,澄清了许多以前模糊不清的观点,并鼓励他要大力宣传新事,积极报道先进。这样,他写作的视野也放宽了,胆子也大了。这一篇就是托小江带出去的。

看完了得意之作,接下去就是挑别人的差了。按老习惯,先选那些认识的人的作品,将标题扫视一眼,比一比与自己的文章谁占版更大,谁的见识更新。遇到诗歌散文等短小简练的小文多看几下,品味深意。看着看着,几句熟悉的文字吸引了他,重新细读了一回题目:《进山杂感》,作者名叫“江山”。这个名字以前没见过,不知为何许人也。再看文章——

“严冬的滇西高原,纯粹是一个神话的境地。四面高耸的山峰,无一遗漏都披上了洁白的雪装,与那高天的白云遥相呼应,简直分不清其中有何分界。乘坐着车子在盘旋的公路上颠簸前行,让人难以想象,是进山呢?还是上天?•;•;•;•;•;•;”

他惊呆了。这段语言和自己的思路完全出于一格,自从上次轻易挑起抄袭的大辩论后,科里对这方面有了些比较明确的规定,他也不敢随便怀疑人家的写作不是尽力的。但面对这篇完全属于自己的感想,他不能不再次斥之为伪作。难道世上真会出现两人的创作灵感基本重合?不可能。即使有百分之一的可能,难道还会有表达的语法文字都八九不离十的文章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可是,眼前这篇文章却叫人难以相信,这里排出的全是自己的念想,那是进山初期听尤振雄讲过的有关日记的大论后,学着每天将随日的感想收集起来而已,它们是零星的只言片语,还没来得及整理成篇,也没有向任何人出示过。

他愤怒地继续往下看,越发感到不可能出于他人之手。你看,连那段即兴的拙劣小诗也一字未动的夹在其中:“朝起梦境别下关,东风奔驰几重山。足不点地非神通,千里只在笑谈间。”这再也不由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