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滇路盘旋 > 滇路盘旋最新目录

第三十七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许进山从财务员那儿领到一份春节加班费,几天的出差费,加上在山里装车得到的小笔财富,心里有点沾沾自喜。一个人坐在小办公室里,细心盘算着这笔额外的钱可以买些什么。如今山里人也开始富起来了,家中的老父老母妻子儿女也不象过去一样,一味的只要求买吃买穿。年前收到的家信,儿子希望今年能买个手扶拖拉机,女儿则要几本种植果树的专科书籍。看来时代全变了,也该学着城里人的样,买几件新奇时髦的用品。可还没容他从小小的得意中解脱出来,一阵突然降临的暴风雨般的斥责把他给闹懵了。

桌上的电话响了。许进山很快拿起话筒,没说几句很快就分辩出是党委辛书记。

“老许呀,这几天跑哪儿去了?找了几次都没影。”辛书记挺严肃的,听口气大有责怪之意。

“噢,出车去了,昨天才回来。”许进山立即回答,倒象表功似的。

“你是老书记了,怎么能丢开自己的工作跑出去呢?”辛书记以前也曾开过几年车,知道在领导岗位上的人出车有些什么规定。象许进山这样的车队干部,如果只是临时顶班,或救急抢险,当天能赶回的,与队上说一声就行。若要连续几天在外过夜的,则需报请上级批准。

“哈哈,现在不是提倡这个吗?咱也来个紧跟党中央,建设四化。”老许还不以为然。

“谁说提倡了?怕是你自己在新形势前又昏了头脑,耍小聪明了吧。”

“啊!”从辛书记那毫不客气的话语中,他感觉到不对头,不象往常的打趣说笑。他忙认真了几分,不敢轻易答辨应声了。

结果,辛书记严厉的把他训斥了一回。指出此错误是严重的,虽然没有造成损失,但性质很恶劣。要他深刻反省认识,并反复强调,不要以为近期讲抓生产多了,就可以不学习了。正相反,处在新旧时期改革变更的关口,更要加强学习,尤其是搞政治工作的干部。因为新时期的学习目的不是只要求背诵几段话了,而是要弄懂其中的真实含义。

放下话筒后,许进山很有些不舒服。做这么多年车队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几乎没有被什么人批评过。无论从党纪党纲衡量,从干部作风考虑,还是从仁义礼信观察,从民族信仰斟酌,他都敢说许进山从来是对党忠心耿耿,对工作积极负责,对朋友以诚相待,对部下谦虚谨慎,多少年来,其他车队换了多少回书记了,唯有他的位子象铁打的坚定不动摇。今天意外的挨了领导的批评,是不能掉以轻心,要认真想一想。可是,到底错在哪儿了呢?

这天晚上,他失眠了。想了很多,还是没有一点头绪。

今年是许进山的本命年,再过四个月就满四十八岁了。在这将近半个世纪中,他经历了不少难以忘怀的沧桑岁月:五十年代的总路线也吹到了这片原始森林,下关总站应运而生,彻底改变了千百年刀耕火种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六十年代,他同大批的青年一道,冲破旧习俗的束缚,昂首挺胸的走出大山,当上了第一批民族驾驶员,开起了汽车。正当他们踌躇满志,为本民族的富裕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七十年代初期,文革的高潮正涌,趁着那特殊时期,他从普通的群众中脱颖而出,凭着本身的勇敢无畏,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很快的,他就入了党提了干,成为当时非常耀眼的一颗明星。既是青年工人中最活跃的革命分子,又是同代少数民族人员中最早受提拔的先进人物。人们都说他有运气,各种清赞浊颂,冷嘲热讽,他全听过。一心为党的事业尽献力量的许进山,从不把这些无聊言谈放在心上。他只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能力,为不辜负党的重托而发奋。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再没有调动过。在这个车队做书记,一干就是十五年了。过去一起出山开车的老伙伴们,后来也有不少人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甚至比他许进山的地位还高。象易天昭那样只知干活不哼不哈的落后分子,如今也同自己平级了。应该说,老易能提上来,可不是凭运气了,而是靠几十年来练出的本事,还有多年来积累的威望与名声。一年多来,人家的工作也干得不坏呀。他想到,是不是应该注意某些方面的变化,是不是自己缺少了老易身上的什么成分。不然为什么当年被领导看重的特殊人物,今天却被人们淡忘了,或者说近来的所作所为,总遭到众人的不满和指责。该不会是改革开放又改到这上头了吧?

第二天到了办公室,情绪低落的许进山还是按惯例把早学习应付了,打发走了队上的闲杂人众,回到小屋里,把门关上后,很快从储藏学习资料的柜台中翻出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所有文件,还有几年来报上发表的重要文章。他准备花几天的时间,好好看一看。

可是队上的人却不能体谅他的苦心,人人照样该做啥还做啥。没等他念完头页的开篇语,就有人来敲门了。尽管心里有九分不乐意,他还是得起身把门打开。

进来的是车队的计统员。“许书记,有个事情要向你汇报。”

“什么事?”

“我要提醒你们,这段时间车队的节油情况不太好,耗油量大幅度上升。”

“你找队长说吧,平时学习也多讲讲。”节油属于队长工作的责任范畴,他不想干预,随口应道。

“还有,胡秀才的车有点不对头,你们是不是也该注意一下。”

“怎么了?”

“不好说。从货票上看,有许多不正常。十天才跑一千吨公里,可耗油一点没减。”

“等他回来问一问吧。”许进山没把计统员反映的情况当回事,草草应付着。说到这里,无意中想起了去年胡少杰在外耽搁了几天的小喜剧,笑道:“说不定又在哪儿参加汇演,收集材料了。这些年轻人呀,总有他们的名堂。”现在他对队上的几个秀才的印象好多了,觉得他们还是有几分能耐的,不必过多的为难。

计统员走了后,一支烟没吸完,管理员又来了。

他带来了今天的报刊信件。每天到收发室转一趟,是他风雨不误的一件大事。把各种报纸文件拿回队上,先让书记过目,然后将报纸分夹在各个报夹上,把信件放在信袋里。他一看到书记桌上堆放着那么多的报纸和文件,乐了。“书记,又准备做哪方面的研究呢?得了,别伤脑筋了。针多不带线,线多拧疙瘩。哪里弄得清,还是看这个吧,自己人写自己事,保险一看就懂。”说着,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