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滇路盘旋 > 滇路盘旋最新目录

第四十二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四车队的团支部正式宣布撤消了。

又是一桩年初就轰动整个总站的新闻。按某些人的说法,今年是总站三十年的大庆年,必须要过几个大槛。

这前无先例,上无定论的出格行动,立刻招来了不少异议和非难。有指责轻率的,有担心过火的,有预言前景的,有哀叹未来的。当然,这些论点主要来自与此没有直接关系的车队中老年干部和车间及机关的青年,而车队青年们,却无一例外的全部举双手赞成,这不能不是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只是四队先走一步已成定势,其它队的青年,尤其是各团支部的负责人,对此事都表现出少有的热情和积极,不等上面的文件下来,自己就跑到书记队长跟前,详细打听,什么时候咱队也能照样来一下。

车队的团员不好当,团支书就更难作了。组织不健全,工作没人抓,连参加活动、交纳团费这两项基本义务都没法保证,更不要提扩大发展,弄出成绩。常年疲塌松散,众人心也懒了,不把它当回事。可是有这么一个“团员”的红帽子压着,就不得不有所付出。

就说四队的团支书,也曾是运输系统名噪一时的优秀团干部。酗子和周永福是同批毕业的专业生,七五年分到车队时才二十一岁。从报到的那天起,许进山在他们众多的证明文件中看到了几张团员证,就开始注意每一个人了,盘算着如何把瘫痪多年的团组织重建起来。几个月以后,周永福已成为全总站有口皆碑的明星级人物,而那个土里土气的酗子姓甚名谁,在队上却仅有几人知晓:一是管理员,二是财务员,三是许书记,四是易天昭(他是师傅)。其他人连这个叫杨亚林的名字都感到陌生,包括队长也在内。因为他跟着易天昭的车,整天东奔西跑,用当年省报记者报道老易事迹的笔法分类列项,大概可以排成这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车路用去二百天,睡觉休息一百三,吃饭洗澡半个月,剩下娱乐带吸烟。

虽然这样的比例统计并不够严谨,但基本可以体现开车人的生活状况。事实上,老易一年坐在队里的时间也不足二十个小时,听说他还没看过《海港》和《奇袭白虎团》,所以跟他的车实习的徒弟成了那样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许进山把重整车队团支部的计划在支委会上摊开后,得到了全体委员的一致赞同。但是当他把新支书的候选人周永福推荐出来时,却遭到众人的反对。

“什么?你让那个司令家的小少爷当支书?他算个啥货色呀?”副队长朱文山首先提出质问,“一年上车没一月,技术不练政不学,成天满世吹大牛,下棋常悔棋风劣。你想让他搞出个什么性质的团支部?我不同意,依我之见,他需要的是立刻跟车实习,先跑个十万八千里再说话。至于团支书,我看那个杨,杨什么了,一下叫不出来,就是跟老易车跑的那个青年不错。”

他说的姓杨的小青年,车队的多数人也不熟识,没法形成决议。这件事就只得挂起来了。为此许朱还闹了场别扭,好在当时是老队长当家,一力调解,才没影响到正常工作。

没过多久,年轻的实习驾驶员转正上岗了。杨亚林头一个过关,单独正式接受任务。有车就在队上的运输大榜上挂了名,有任务就能显示开车人千里之外是勤奋还是懒散。很快,许进山也注意起这个能干的酗子。多次找他谈话,鼓励他不仅生产要冲在前,政治也不能落后,要做又红又专的新工人。

杨亚林是个很懂事的青年,对担任团支书的任命并不推托,只是向书记提出一些没法解决的困难。“我们做司机的第一任务就是在路上跑,要过次活动,人也难得聚拢,没有半数的人也不成之为组织活动。你让我如何操持。还是找个没车的替补驾驶员来主持,也许更合乎车队的特性。”

许进山把各方面的情况都向他做了讲解。“党支部对这些问题都做了细致的研究,最后大家还是认为,既然是车队的团支部,没有一个比较出色的驾驶员担任这个支书,是难得叫人信服的。”接着他又认真的说道:“你放心,我们要重建团支部的目的,无非就是要把车队的工作搞好,为了这个大根本,全队人都会帮你的。”

杨亚林没有多说什么,承担起了在文革中瘫痪了七八年的团组织的支书职责。大张旗鼓地搞了几次活动,在七十年代末的总站大整顿中也算个不小的事件。

车队的共青团工作确实难做,杨亚林刚上任时热血沸腾,情绪激昂,用尽一切手段来维持这久病未愈残缺不全的组织。象最基本的召开支部大会,学习文件也凑不足最低要求的人数,他干脆按体裁衣,见机行事,有几人就召几人,履行最简单的会议程序,然后带上记录材料,在路上遇到一个传达一个。尽管一次会议要拖上两三个星期,到底还是做到了团员与团组织保持紧密的联系。这种被誉为“盘山路工作法”的先进经验,一时在运输战线传得红红火火,抄得沸沸扬扬。为此杨亚林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四车队团支部也被评为优秀团支部,为车队赢得了一面锦旗。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亚林的年龄在默默增长,酗子的满腔热情在滇西北高原逐渐冷却。驾车以外的时间,自然而然开始向谈情说爱,成家立业的方向倾斜,原先搞的那套见缝插针的团支部活动,也就不声不响的被人忘记了。许进山相当着急,又找他谈了几次话,已近而立之年的杨亚林,这回口气也不一样了。

“许书记,按团的章程,我已是超龄的老团员了,还当什么团支书呀。又来了不少年轻人,让他们干吧。你给我卸了包袱,轻轻爽爽干个痛快,象易师傅那样争个大劳模。”

“小杨,你可不能一走了之。对新学徒,你们负有传帮带的任务。看一看哪个有这方面的才能,我让他跟你的车跑上半年,你耐心的把那些工作法传授传授。”

“不用,不用。听说这批学员可能着呢,还有三个秀才,比我们那时候的水平要高一头呢。”

许进山并不相信他的话,只以为是普通的托词。这里说不通,又到总站党委那边去找老友商量。正好这期间换了个辛书记,新书记也想把团委的工作大刀阔斧的抓一抓,听他如此自荐,非常开心。“你队上有如此能人,怎么能长期埋藏呢,快快上调,尽其所力,尽其所用。”

不久,总站的红头文件就下来了,一个成绩显赫的基层团支部书记升为团委书记。四车队的团支部又一次瘫痪了,党支部想了多种办法也

本章 共4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