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怎么说他都该谢这个比他小了一轮还有多的年轻人
所以他将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闻佑怎么说他就怎么听着应和着,好在闻佑也是个聪明人,什么都是点到为止,既不会让人觉得他在显摆,也不让人难堪,刁难是半点没有
在来的路上他还在担心闻佑会对他有看法,甚者不会给他好脸è看,甚至排挤他,毕竟对于一个来摘果子的人,谁都难免会心有不愤,可是闻佑没有
将辛苦几年的成果拱手让人,他表现得太过平静了
马醒然此时才有些了然为何他犹豫着问皇上由他来接任是否合适时皇上会说:你去了就知道
也是,若闻佑是个贪恋的人,又怎会在形势大好时出任兖州州牧
皇上继位后,闻佑会被重用是众人心里都有数的事,可是谁都没想到他却从权力中心离开了
那时还有流言传出,说是闻佑居功自傲遭了皇上厌弃,被皇上发落至穷得叮当响的兖州,可真要厌弃,皇上又怎会在四年里来了兖州两趟?
在兖州遭灾时,闻佑的折子还没上到皇上手里,皇上便下旨户部筹银筹粮,这是一个厌弃之人会有的待遇?
在他看来,闻佑才是有大智慧的人,该退时退得彻底,该做的绝不含糊,既让皇上知晓他的忠心不二,又让那些盯着他的人知道他的离开并非是他没有本事,用事实赢得尊重
这样的人,也难怪皇上会看重
这边在交接,华如初也没闲着
这两年兖州渐好后,一些小铺子她都收了,剩下的那些她打算全数盘出去,只留下一个琳琅阁
“黄掌柜,明年我打算在徐州再开一家琳琅阁,在那之前,你先留在兖州给我带个人出来,你觉得华明如何?撑不撑得起来?”
自打跟着华如初后,黄清源经历的就颇多,而且都极具挑战ing,很合他ing子,这几年他过得很是畅快
闻言摇头道:“我留在兖州没有问题,只是华明不行,华明ing子不够果断,万一店里有个什么突发*况,他会应付不来,依我看他适合做个副手”
华如初微微点头,“你可有人选?”
“齐南不错,但是他志不在此,还有一个倒也合适,彭宇,这两年我抽不出身时都是他单独压船来往于南北两地,从未出过差错,不知您记不记得这个人”
跟她多年的人,华如初自是记得,何况去年她还为他和她的一个二等丫头主了婚,只是,“他做事不错,但是平日里没几句话,做掌柜免不了要和各种人打交道,你觉得合适?”
“该说的话他一句不少,这就够了,要是夫人舍得,不如将他留给我,教得半年,保管又给夫人添一大助力”
华如初想了想,“又绿,你去叫彭宇过来”
“是”
彭宇就在院里,来得极快
“夫人,您找我”
华如初仔细看了下他的面相,暗暗点头,“彭宇,你可有心留在兖州和黄掌柜学着打理琳琅阁?”
彭宇呆住了,知道马上要回扬州,他和身怀六甲的妻子将重要的东西都打包收拾好了,现在夫人却突然给他这样一个机会……
打理琳琅阁啊,跟着夫人的人谁不知道琳琅阁意味着什么,只有极得夫人信任看重的人才有这样的机会,当时王林拔得头筹时把他们给羡慕得,可现在,这机会轮到他了……
“小的一万个愿意,只是担心做不好让夫人失望”
“那就努力做好,勤能补拙,只要你有心就一定能成,这家琳琅阁虽然暂时比不得别处,但是以后一定会好起来,你用点心,跟着黄掌柜好好学”
“是,小的一定会努力”
彭宇一走,华如初就给了黄清源一个时间限制,“我希望徐州的琳琅阁能在明年九月东洋西洋两边到货时开张,最迟六月,你要去到徐州,五月你先回一趟扬州,另外,对夏言好点”
“夫人只管放心就是,家里现在是儿子比她得宠,她又比我得宠,我才是垫底的那个”
“黄伯母英明”
琳琅阁有了交待,茶园交给了宋大山,回春堂也低价盘给了一个江轩很看好的大夫
这次华如初并没有替他们师徒做决定,人老了便想落叶归根,做出这个决定的是江轩
这样华如初也大松了一口气
而云书,这个跟随她最久的人这次却注定要分别了,陈坚的家在这里,她只能留下
每每看着云书红肿的眼睛,华如初也几番忍不嘴了眼眶
兜兜转转,从扬州出来的人终是又回了扬州,只是她由一个姑娘变成了两个孩子的娘,跟着她出来的人有的经历了感情的业障,有的成了亲嫁了人,有的留在了太原,有的留在了兖州
而一直在外奔走的马柏在华如初离开兖州的前一天终于赶了回来
“华翎派人来接手了?”
“恩,其他人手我让他们直接回了扬州”
“朝廷这次的动作倒是快,也好,我们回扬州抢地盘去,和那些做生意都做成精了的人抢才有意思”
马柏笑,想起了他和小姐,云书,还有夏以见一起并肩的那些日子
确实,那样的日子才有意思
码头上,来送别的人很多
马醒然穿着一身腥红的官服站在最前头,身后的一众官员皆是官袍加身,不管官还是武职全都努力ting直了腰背
他们能有今日,全赖闻大人,闻大人改变的不止是一个兖州,还有他们心中的信念
是闻大人让他们知道为百姓忙活,被百姓爱戴是那般美妙的滋味,是闻大人以身作则的告诉他们,官员应该无愧于心
而在不远处的百姓有的已经哭起来,他们不舍,也害怕,担心走了一个对他们好为他们着想的闻大人,现在的好日子会没了,他们心里永远都不会忘记,兖州曾经来过一个叫闻佑的大官,让他们吃上了饭饱,让他们手里有了余粮余钱,那个大官还有个仁慈心善的好夫人,在他们快死的时候,是那个夫人买来粮食接济他们,让他们有命活到今日
这些,他们永远都不会忘
在百姓之前几步站着的是以纪子兴为首的昌邑富户
明明这么多人,却安静到压抑的码头上,纪子兴突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