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谨言 > 谨言最新目录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民国七年,公历1916年1月10日

李谨言坐房间里,眼睛看着铺桌上的账本,心思却早已飘远了。

元旦那天,楼少帅说要给他取字,隔日,楼夫又从京城发来电报,说外祖得知他今年加冠,也要为他取字。据说楼大总统也提了两句,碍于他之前楼少帅和楼二少名字上的“突出”表现,当即被楼夫否决。

楼夫还告诉李谨言,白宝琦和展长青都曾有这个意思,不过得知白老爷子亲自“出山”之后,全都十分有自知之明的靠边站了。

等李谨言将这件事告知楼少帅后,楼少帅的脸色未变,却当天就给京城的楼夫发去一封电报,不过姜是老的辣,李三少的“冠字权”,恐怕还是要归属白老爷子。

不过楼少帅的字是白老取的,如今白老爷子开金口,为李谨言取字,足以对外表明楼家和白家长辈对李谨言的态度,对他只有好处。

楼夫叮嘱李谨言,今年的生辰必须好好办,楼家,白家,展家都会出席。李家只是一带而过,只重点提了二夫。

李谨言把楼夫的意思告知二夫,二夫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许久之后才抚上李谨言的发,缓缓言道:“若是庆鹿,的字本该是他取的。当初为取名时,他写满了十几张纸……”

“娘……”

“也罢,这样也好。”二夫温婉的笑了,笑容里带着怀念和一丝极力隐藏的忧伤,“能得白家家主为取字,也是之幸。”

室内静谧,母子俩都没有再说话。

窗外又开始飘雪,透过挂着霜花的玻璃,可以看到纷纷扬扬的雪花伴着风空中飞舞。李谨言突然没心思再处理公事了,他很想到外边走一走。

想到就做,放下笔,合上账本,拿起厚厚的斗篷,推开房门,几个丫头正隔间围着炭炉夹松子核桃,其中一个正拿起火钳拨着炉子里的炭,见李谨言推开门走出来,胳膊上还搭着斗篷,诧异的问道:“言少爷,要出去?”

“恩。”李谨言把斗篷披肩上,“出去走走。”

几个丫头面面相觑,不怪她们疑惑,今年的关北格外冷,入冬以后,雪几乎就没停过,大的时候,能没过的膝盖。城里的商家,城外的工厂见天的都有扫雪,可往往是刚清出一条能走的路,天上就又飘雪花了。

李谨言怕冷,大帅府的都知道。说是因为几年前寒冬腊月里掉进过冰窟窿,身体底子被伤了。刘大夫还特地叮嘱过,天冷的时候,李谨言一定要注意别受凉了,否则病根未去又添新病,会更伤身。

如此一来,李谨言不出屋,大家安心,他一走出房间,不说整个大帅府,凡是伺候他的丫头,给他开车的司机,跟着他的刘副官,全都会绷紧神经。

“言少爷,外头正下雪呢,”丫头们站起身走过来,其中一个开口说道:“要不等天晴了再出去?”

“不是风一吹就倒的,没那么娇贵。”李谨言知道丫头们是好意,但他实是屋子里憋得难受,想出去透透气。

丫头们劝不住,也没辙,却也不能让李谨言披着这么个夹棉斗篷出去,翻箱倒柜的找出一件狐皮斗篷,雪白的毛皮,没一丝杂色,披李谨言的肩上,斗篷领子上的一片白,衬着他的面孔,愈发让移不开眼睛。

几个小丫头的脸又有些泛红了。

天公作美,只是换件斗篷的时间,雪就渐渐小了。

李谨言不让丫头跟着,收了伞,自己走到院子,脚踩雪地上,咯吱作响,深吸一口气,再呼出,眼前一片白雾。

他突然来了兴致,弯下腰团起了一捧雪,没等他起身,就听到背后传来了脚步声,回头,视线只及踏雪而来的黑色军靴。

视线向上,挺拔如松,锋锐如刀的男。

雪白的手套,乌金的马鞭,黑色帽檐上沾着雪,军装领口镶着毛边,走到近前,也不说话,俯身一把将蹲地上的李谨言整个抱了起来,就像抱起一个孩子。

李谨言忘记了手里的雪团,习惯性的把手放楼少帅的肩膀上,雪水瞬间打湿了黑色的斗篷。

“毁尸灭迹”肯定来不及,李谨言只得咧咧嘴,“少帅,不是去军营了?”

“恩。”楼逍根本没意肩膀上的雪水,把李谨言放到地上,摘掉右手的手套,掌心覆上李谨言的脸颊,皱了一下眉,“呆多久了?”

“才刚出来。”李谨言无奈了。他是怕冷,可也没到那个份上,前三年不都好好的过来了吗?就算今年比以往都冷,也不见得……

可惜话不能说得太满,正想着这些的李谨言,突然鼻子一痒,打了个喷嚏。

李三少揉揉鼻子,没等说话,又被楼少帅一把捞起来,转身,回屋。

“少帅,自己能走。”

“恩。”

答应着,两条胳膊又紧了紧。

李谨言:“……”

丫头对李谨言被楼少帅抱来抱去的样子早习以为常,等到两进来,李谨言被放到地上,立刻上前掸落两身上的雪花,除掉斗篷,送上热茶。

回到内室,李谨言搓搓手,热茶入口,整个身体都暖和起来了。

楼少帅摘掉军帽,也坐了下来。

舒了口气,李谨言放下茶盏,开口道:“少帅,雪这么大,是不是安排到各处看看?听说城外的一些村子里,有些房子屋顶都被雪压塌了。”

这些事,李谨言还是从广播里听到的。

自从关北无线电广播公司成立,收音机几乎成了北六省家家户户必备的物件。

广播电台的辐射面越来越广,广播内容也越来也丰富。

从最早的戏曲,评书,相声,到后来的时政新闻,读报,再到西洋音乐和新兴起的歌星歌曲,甚至还有几部电影改编成的段子,每天定时广播里放送。家里的老孩子,放工的工和忙完了手头事的农户,最喜欢的事就是一家围收音机旁,听听又有什么新鲜事。

见识到广播的“威力”,有些商家还起了广播里打广告的主意。如今报纸上发广告已经不再稀奇,广播里却是独一份。

第一个做这件事的不是李谨言,而是一个开烟花爆竹厂的商家。进入腊月,采办年货的愈发多起来,商家不愁没钱赚,却也互相竞争着。这个烟花爆竹厂的老板还是首批和官银号借款办厂的之一。虽说广播里打广告的花费要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