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柿子要捡软的捏,世皆知,俄国同样也不例外。
勃鲁西洛夫深知俄国军队的优势与劣势,也了解俄国的敌,他没有选择去撞德国这块硬石头,而是将矛头对准了同俄国一样外强内中干的奥匈帝国。
从进攻计划被通过的那一天开始,欧洲东线的俄国军队就干起了和法军一样的活,他们开始抡起铁锹挖掘地道,修建掩体,目标直指奥匈帝国境内。
德国忙于准备发起西线凡尔登的进攻,即便察觉到俄国的动作,也只是通知了盟友奥匈帝国,希望奥匈帝国至少能抵挡住俄国的进攻,不要轻易被击败,等德国从西线取得胜利后腾出手来,再一起对付这头北极熊。
奥匈帝国军队的指挥官答应了,他甚至保证,只要俄国敢进攻,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他认为,俄国“错误”的将战场选定奥地利境内,凭借四通八达的铁路和交通系统,奥匈帝国能十分快速的得到援兵和补给。
况且一战的整个过程中,防守永远比进攻占据优势。
但让奥地利和德国都没有想到的是,勃鲁西洛夫不只是个勇敢的军,更是个天才的指挥官,他的进攻计划,本就是针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境内发达的交通系统而制定的。
于是,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俄国像是土拨鼠一样的挖掘地道,奥匈帝国的军队则冷眼旁观,同时开始大量向前线调集军队和物资。这种自以为是的“以逸待劳”,让奥地利六月的战争开始后就吃了大亏。
当然,战争的双方并无法提前几个月预料到战场上会发生什么,他们只是各尽所能,为争取己方的胜利而努力着。
沙皇能够顶住各方压力,甚至是来自皇后的压力,任命勃鲁西洛夫为前线进攻总指挥,为的就是能取得一场胜利,为此,他将不惜代价。
沙俄驻华公使库达摄夫接到沙皇直接从前线发来的电报,尼古拉二世“允许”华夏按照之前的约定继续使用西伯利亚大铁路,作为交换条件,俄国希望能从华夏购买大量的武器和战略物资。
对于远东被华夏军队逐步蚕食的领土,沙皇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一则,海兰泡条约中已经写明,这些土地重新归属华夏。之前让尼古拉二世气得拍桌子的条款,此刻敲能“挽回”一些他的面子。
二来,只要能欧洲战场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一切都是值得的。西伯利亚很大,这些地方可以暂时被华夏占据,伟大的俄罗斯早晚有一天会再夺回来。
库达摄夫遵照尼古拉二世的意思,照会华夏联合政府,外交部第一时间报告了楼大总统,楼大总统也没有片刻犹豫,很快给关北发去了电报。
远东和俄国死掐的是楼逍的军队,就算他楼盛丰是楼逍的老子,也不会关乎军事行动和国家利益的事情上独断专行。
“父亲的意思,明白了。”
楼大总统的电报只有寥寥几句,楼少帅却能轻易看出隐藏字里行间的意思,父子俩都很了解彼此。
很快,远东的第二师就接到了楼少帅攻击暂停的命令。
命令下达得没有预兆,却也很好理解。再过几天就是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这个本该合家团圆,共祝新年的日子里,大兵们也会想家。
第二师的进攻脚步停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沿线城镇,斯科沃罗季诺,不过杜豫章也没闲着,他和新编第十七师一同配合军政府派遣官员,开始着手整顿之前占领的土地。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俄国为了彻底占领这些本属于华夏的土地,不只修建了远东大铁路,还大量的移民。国土庞大有好处也有坏处,从欧洲迁移来的俄国,散落到广阔的远东西伯利亚,数量实是太少了。哪怕有不断流放来的罪犯,也无法填补这个空缺。
相比起沙俄前期,如今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大多是政-治-犯,大量有着“政-治--错-误”的聚集到一起,共同为推翻沙皇残暴统治的伟大事业架柴堆火,添砖加瓦,
基洛夫领导的反抗组织彻底伊尔库茨克站稳了脚,从华夏军队离开之后,他们便开始向附近的村民宣传布尔什维克主义,号召大家共同起来对抗沙皇政府的残暴统治,不少生活困苦的村民加入了他们,进一步壮大了反抗组织的力量。
喀山已经成为了基洛夫身边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最勇猛的战士和最好的同志。
长成了大姑娘的米尔夏,也负担起了基洛夫秘书的工作,她识字,并且会读写,长得又漂亮,赢得了不少年轻酗子的注意。托洛茨基新派来的联络员,是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同样是个情窦初开的酗子,他从见到米尔夏的那一天开始,就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可惜的是,米尔夏对他毫无兴趣。
这让他相当沮丧,又从别口中得知米尔夏的心上是那个同样有着鞑靼血统,名叫喀山的男,这让他很不服气,不由得开始关注起喀山。因此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每隔半个月,喀山就要带着一些离开驻地,没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即便知道,也会自己的面前三缄其口。他们的来去总是显得很神秘,这里的却都习以为常。
他同样注意到,基洛夫领导的反抗组织从来没有为武器和食物发过愁,他们还组织附近的村民去发现金矿的河中淘金,并且利用简陋的设备开采煤矿,淘出的金子和开采出的煤却很快都不见了踪影。
这个联络员想起了他的前任,同沙皇军队的一场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谢廖沙,他曾向托洛茨基密报,基洛夫领导的反抗组织和华夏走得很近,他甚至怀疑,基洛夫身边的喀山就是华夏的间谍!
这封密报发出之后,谢廖沙就战死了,托洛茨基为了查明真相,才将他派来了伊尔库茨克。
年轻的联络员无法下定决心,难道基洛夫的信仰真的产生了动摇?他们真的和华夏勾结了一起?
就他陷入沉思的时候,房间的门被敲响,一个冷冰冰的声音门外响起:“科尔奇同志,基洛夫同志要见。”
另一个房间中,基洛夫拿起一把喀山从华夏军队手中换来的俄制手枪,面露喜色,这是只有军官才能使用的手枪。
“喀山,做的好!”
他们彼此之间的称呼变得很亲密,喀山彻底得到了基洛夫的信任。对于他提议,只要是他提出的意见,基洛夫总是会认真考虑。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