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谨言 > 谨言最新目录

第二百零一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民国七年,公历1916年5月31日

天还没亮,天--安--门-城楼前,群便开始聚集,换穿新式军装的兵哥们,肩上的步枪已经上了刺刀,身姿挺拔的守卫检阅队伍即将通过的长安街两旁。

五月的京城,清晨仍有些凉,越来越多的汇聚一起,却丝毫感觉不到冷,许多的头上都已经冒出了一层惫。一些小贩群中穿梭,吆喝叫卖烧饼麻花包子馒头,还有挑着豆浆和豆腐花担子的,过去了,后来还有一个卖芝麻糊的。

很快,群中便传出了一阵阵食物的香气。

早起来占位的记者们,很多都没吃过早饭,一些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噜直叫,闻到食物的香气,叫得更厉害。

很多外国记者第一次尝试了华夏早餐,热腾腾的肉包子,拳头大的馒头,外皮酥脆的烧饼,热乎乎的豆浆和豆腐花,香甜浓稠的芝麻糊,喝进肚子里,只觉得浑身都舒服起来。

“好吃!”

一个外国记者,一边被包子的汤汁烫得直吸气,一边对卖包子的小贩竖起了大拇指。

周围的看到了,也没笑话他,都忙着填饱肚子,谁也没空去笑话别。

联合政府首次举办如此大的阅兵仪式,也是南北联合执政以来的最大盛事,政府内部有提出,阅兵前封闭长安街,除观礼者不许旁进入。

“此次阅兵,各国都关注,乃扬国威,壮国势之良机!”

华夏一向注重面子,举办如此重要的活动,各国目光聚集,自然庄重肃穆才好,乱糟糟一片不成体统。

最先站出来反对的是宣传部部长周炳勋,他联合政府里,向来以敢说话“闻”。这次阅兵由宣布部策划安排,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每一个细节都被考虑到了,自然不会疏漏这个部分。

“有民才有国,无民则无国,无国何来威?摆出来的面子,就为给外看?难道诸位家里来了客,还要事先考察一下家是不是会让没面子?若不然就赶出家门?”

一番话说得对方低了头。

楼大总统摸摸光头,周炳勋这张嘴的确厉害,说出来的话就像割肉的刀子。看他刀子割肉的确痛快,前提是这刀子不割自己身上。

就如他所说,有民才有国,一个国家的基础就是老百姓。扬国威,壮国势,为的还不是这个国家里的国民?本末倒置,摆出一副高高上的面孔算什么?

官老爷吗?清朝早就没了!

旭日初升,天际的光驱散黑暗,也照亮了们的面孔。

参加阅兵的队伍开始集结,群中也发出了阵阵议论声,只有守卫街道两旁的士兵依旧是一动不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留下一道道慑心的剪影。

一个华夏记者拍下了这一幕,见微知着,仅从这些士兵身上,便可看出华夏军队与以往的不同。他无法准确的表达出出这种感觉是什么,如果李谨言这里,他会告诉记者,这个词,就是精气神!

九时,所有受阅的队伍都已集结完毕,联合政府总统楼盛丰,副总统宋舟,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展长青及各省督帅,政府各部部长出现了天-安-门-城楼上,城楼前两侧的观礼台站满了被邀请的文化名,商界士绅,农民代表,学生代表等。

天津的宋老板也其中,如白老,顾老等耆老名宿,早已被请上城楼观礼。

作为楼家,城楼上原本还留出了李谨言的位置,却被他婉言谢绝,跑去和宋老板等站一起。李谨言并没多想,只是觉得,和诸多“长辈”站一起,楼少帅又不身边,当真是不习惯。虽说这是同各省实权派“拉关系”的好时机,诚到底不对,也只能放弃。

此举落白老眼中,却着实让老爷子眼前一亮,“不骄不躁,到今日仍能保持本心,当得清行二字!”

登上城楼之后,白老对身后扶着他的白宝琦说道:“宝琦,楼家果真是承天气运,当初给妹妹选这门夫婿,老夫果真是眼光独到啊!”

白宝琦:“……”

该说些什么?不知道。

干脆什么也不说。

城楼上已经装了扩音喇叭,虽然样子不太好看,但麦克风还没出现,只能凑合着用了。

楼盛丰上前一步,宋舟,司马君,展长青等分列两旁,宋舟身旁还站着一个早就退出国视野的面孔,前南方政府大总统郑怀恩。

虽已下野不理政事,身上还有同日本勾结的污点,但作为安庆起义的领导,推翻清朝的先驱者,郑怀恩仍被邀请进京。他如今居住上海法租界,除几名老友外,其余一律不见,政治上的事更是极少关心。镇日醉心于书画,还翻译了不少法文书籍。闻听联合政府阅兵,本不关心,却没想到,他竟然也被邀请进京。

看着长安街旁的国民,再看意气风发的楼盛丰和宋舟,司马君等,郑怀恩的心中虽有遗憾,却也释然。

他也曾怀抱理想为国为民,不想却被权力迷住了双眼,一步错步步错,猛然醒悟,悔之已晚。

如今这样,也好。能看到现今之华夏,也是他郑怀恩之幸。

九点三十分,二十门礼炮同时轰鸣,四名身着深褐色军装,宽边大檐帽,扛着少将军衔的年轻军,抬着一面代表华夏民主共和国的五色国旗,出现了众的视野之中。

雪白的手套,黑色的军靴,俊朗的面容,英挺的身姿。

他们踏着礼炮声前进,表情肃然,目光坚毅,军装领口和肩头的将星阳光闪烁,格外醒目,刚毅的军气概一览无余。

观礼台上的李谨言愣了一下,他只知道楼少帅会参加阅兵,没想到竟然会是如此“走位”……

走最前面的两,是北六省少帅楼逍和南六省少帅宋武,他们身后的,则是陕甘督帅马庆祥的长子和云南督帅龙逸亭的继承。

四名少帅,同样的年轻英俊,意气风发。

事实上,各省督帅的继承,虽不乏纨绔,但大部分也颇有建树。马少帅率领的马队,跟着马庆祥一路穿过外蒙,冲进了西伯利亚,龙少帅也曾率领部队亲自同菠萝头们打过几场,李谨言走--私到东南亚的军--火,很多也是过了他的手。

只因楼少帅实太过强悍,再加上一个“抢镜”的宋武,其他少帅再霸气,也威武不起来。

四个身高腿长的年轻军,四名位高权重的少将军官,抬着五色国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