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谨言 > 谨言最新目录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皆有野心,李谨言也不例外。若想实现他的野心,让华夏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站到最高处,必须胜过其他对手。

日本已经不足为惧,只要继续猛踹几脚,就能将这个岛国彻底踩趴下,至于他们是不是会鼻青脸肿的站起来……站起来也只能继续挨揍。

受战争影响,英法等列强国家经济衰退,两年后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之所以能顺利缔结,表面是为了“和平”,实际和欧洲老牌强国不断削减国防预算也有一定关系。法国最为明显,英国表面仍是海上霸主,实际怎么样,只有约翰牛自己知道。

世界第一的海军强国,不只接受了同美国相当的舰队总吨位,发展航母时期,更是落后于美国。美国的强势,可见一斑。

一战之前,不提英国,德国和法国都能甩美国海军一截。

历史上,美国的崛起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但这个时空中,华夏成为了一个变数。

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没有出现,华夏的民族经济仍蓬勃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必然会让华夏可以挺直腰杆说话,任何国家面前都能大声说“不”。

为华夏保留住最后的元气,欧战中寻觅发展的机会,这些目的都已经达到,甚至比李谨言期望的结果更好。现需要考虑的,是让华夏能够更进一步。

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击败两个对手,一个是美国,一个是苏俄。

华夏占领了东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白军盘踞西西伯利亚,苏俄的处境并不妙。有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两个孩子,高尔察克能召集起的力量比历史上更多,而原本该陆续成为苏俄力量的各加盟共和国和地区,例如几个斯坦,此时都观望,就算苏俄派来游说,也一样能推就推,这让苏俄的上层领导很恼火。

弗拉基米尔的健康状况愈发糟糕,党内上层总是出现意见分歧,虽然还没达到水火不容的境地,却也相距不远。苏俄领导层发生了一次又又一次激烈的“斗争”。

本该站斯大林一边的布哈林,此时却和托洛茨基关系紧密,加上手握军权的基洛夫,以及分别拥护三的政治委员和军官,形成了一个很难攻破的铁三角。即便有季维诺也夫、索柯里尼柯夫等的支持,斯大林依旧处于劣势,意见表决时,这种劣势更加明显。

但斯大林也有他的底牌,那就是契卡。弗拉基米尔因健康问题逐渐淡出权力层,契卡与斯大林越走越近,他们对斯大林的命令总之不遗余力的执行。

从陆续发回的情报中,李谨言总算看到了关于喀山的消息。

五百吨黄金的事情最终还是传开了,值得深思的是,最初将这个消息大肆散播的,竟然不是白军,而是苏俄的契卡组织,他们声称掌握了切实的证据,要求对喀山等进行严格审查。

消息传出,不只震动了苏俄上层,包括白军上层和各国干涉军,全都将目光聚集到了莫斯科。驻扎伊尔库茨克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地的华夏军队,也表示出了“恰到好处”的兴趣,不会显得突兀,也不会让”竞争对手”产生过多的警惕。

“作为一个忠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问心无愧M的战士们都没有接触过那些黄金,甚至见都没见过。们被迫从莫斯科撤退,却一直都和敌战斗!们没有怯懦,们用鲜血证明了对国家的忠诚,们不接受任何指控!这是对战死者的侮辱!”

从昏迷中醒来,却始终没有完全恢复健康的喀山,被契卡带走关押,面对审查,始终无所畏惧。

他很消瘦,脸色十分憔悴。他被契卡带走后,和他一同死里逃生的士兵全都聚集到克里姆林宫前,领头的正是同为华夏情报员的苏军上尉。

苏俄上层没有出面,相反,几名契卡一队士兵的护卫下,上前将那名苏军上尉也抓了起来。

“以叛--国的罪名被逮捕了!”

此言一出,士兵们顿时炸锅,他们没有武器,便赤手空拳的冲了上去,另一边的士兵不愿意向自己的战友开枪,几名契卡却从腰间-拔--出手枪,朝天示警无果,继而向冲过来的士兵扣动了扳机。

一名士兵的肩膀被打伤了,这非但没有起到震慑效果,反而让事态进一步恶化。

随同契卡一起来抓的苏军士兵表情瞬间产生了变化。他们是忠诚的战士,却对契卡十分厌恶,若不是有上级的命令,他们绝不愿意站战友的对立面。

发生克里姆林宫前的骚--动渐渐扩大,一些对政府上层决策不满的莫斯科,部分对苏俄政权感到失望的知识分子和退役军纷纷加入了进来,高喊着口号,包围了几名契卡,局面变得更加混乱。

之前还耀武扬威的几名契卡,脸色惨白,他们的手枪,无法驱散这么多的。

克里姆林宫中,基洛夫和斯大林正激烈的争吵,斯大林坚持要对喀山等实行严格审查,“那些士兵也必须接受审查,他们背叛了革命!”

“坚决发对!斯大林同志,这种做法与沙皇政府有什么区别?”基洛夫满脸怒气,大声咆哮,“不会允许的战友,最亲密的同志继续遭受这样不公正的待遇!契卡必须放!否则就自己动手!”

“基洛夫同志,请注意的态度!”

“已经很注意了,斯大林同志!”基洛夫抓起手枪,一下拍了桌子上,“和的战友,们对国家的忠诚不容污蔑!只因一个没有根据的传言,就要对同敌厮杀流血的战士做出这样的事情,绝对不同意!”

基洛夫和斯大林争吵的声音传到室外,正走过来的托洛茨基等的脸色也变得凝重,对于弗拉基米尔和斯大林的某些作为,尤其是对革命队伍的“肃-清”一事上,托洛茨基是持反对意见的。喀山的事情上,他更支持基洛夫,但是目前看来,斯大林比他想象中的更加固执。

砰的一声,房间的门被推开,怒气冲冲的基洛夫大步走了出来,甚至没有和托洛茨基等打招呼,他大声的召集卫队,他要亲自去把喀山从契卡手中带出来。

基洛夫军中的威望不是其他能比,他率领军队冲向契卡的行为,更是引起了克里姆林宫外众的欢呼,他们就像法国大革命中冲向巴士底狱的巴黎。

喀山并没有受刑,精神状况却很糟糕,当他被战士搀扶出来后,更引起了多数的同情。基洛夫和战士们热情的拥抱了他,基洛夫还趁势发表了演讲,有力的声音,攥紧挥舞的拳头,带着一往无前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