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谨言 > 谨言最新目录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独掌南北的物,行事手段自然不缺。是不是能比楼茂功做得更好,暂时无法定论,总要做了才见分晓。

不过,楼茂功有个军事政治一把抓的好儿子,还有个会搂钱的好儿媳妇,又老来得子,聪明伶俐不再兄长之下,仅是这些,旁就不得不甘拜下风、

司马君和宋舟互看一眼,心有戚戚焉。

书房中,楼少帅正处理公文。

出征部队已经归建,伤亡数字也报上了上来,抚恤金的发放有专负责,最终却要送递楼少帅审阅。

这些年处理的贪官,不只有政府员,也有军队中。其中就有掌管抚恤金发放的。情况一经查明,不管贪污多少,楼少帅都只有一个字:“杀!”

弟兄们为国尽忠,为民流血,敢朝这些钱伸手,哪怕只有一个铜板,也该杀!

当时,一些资历老的官员和军官,猛然想起楼少帅刚回国时做的两件事,剿匪,杀官。

经过了这些年,以为楼少帅的杀性不再如早些年那么重,却没想到,该举刀时,楼逍依旧比任何都狠。那一次,不说彻底清除了军中蛀虫,也足以让多数敢生心思的胆寒。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敢冒险,就要有“不要命”的觉悟。

室内很安静,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李谨言敲门进来,楼少帅敲看完最后一页,拿起印章,盖页末。

“少帅,忙?”

“没有。”楼少帅合上公文,抬起头,“有事?”

“恩。”李谨言点点头,拉过一张椅子坐到楼少帅对面,“有件事想和少帅商量。”

“什么?”

“那个投降的日本师团,少帅打算怎么处置?”

“关着。”

“然后呢?”

“送去西伯利亚。”

“少帅,听说木下宇三郎不是个简单物。”

楼少帅面前,有话直说才是正理。依两现的关系,掩饰来掩饰去,猜来猜去纯属矫情。

“依清行之意,该当如何?”

“分批进行思想改造教育,教育好了另作安排,教育不好再送去西伯利亚挖矿。”

有了给俄国水兵上课的经验,又得到了李谨言的建议,沈和端正着手编写相关“教材“,身边还聚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些日本兵,正好给沈和端他们“练手”。

当初答应日本派遣留学生的事总要兑现,就算华夏国会不通过,日本矬子也会想方设法把送到华夏。与其事后防范,不如将主动权掌握自己手中。

不过,日本也的确够奇葩,前脚九州岛刚打完,后脚就上门询问留学生一事,态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谦恭。

“少帅,这个主意怎么样?”

楼少帅静静的看着李谨言,过了一会,才开口说道:“好。”

“那派去通知沈先生。”李谨言站起身,“少帅忙吧。”

结果,没等他走到门边,就被一把捞了起来。

“少帅?”

“恩。”

“想干嘛?”

“说呢?”

“……”这又是被什么刺激到了?

摸摸有些凉的桌面,李谨言颇有些无语。

实情是,就算事情办完了,李三少也不该这么“急着”走,很容易给一种“用过就丢”的错觉。

楼少帅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吗?

当然不会。

结婚八年,李三少对楼少帅了解远没他想象中的透彻……

四月十六日,华夏政府正式照会日本驻华公使,允许日本向华夏派遣留学生,每年三十个名额,后期视情况增减。期间的学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均需自理。

“校期间,留学生同样可以申请奖学金,毕业后也可以留华夏工作。”

除此之外,必须保证遵守华夏的法律,不得从事任何损害华夏安全和利益的行为,一有发现,立刻驱逐出境。

“正式入学之前,每个留学生都要经过华夏语考试,不合格者需要进行一年的语言学习。”

简言之,想到华夏上学,先学华夏语。语言不过关就要学习,再不过关,继续学习。什么时候合格,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正式“的留学生活。

具体要上几门课程,考核要达到多高的标准,自然是华夏说得算。

芳泽谦吉对写满十五页的条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发给大本营的电报中,重点提及,首批留学生最好选派熟悉华夏语之,这样才能确定华夏制定的这些条条框框根本用意为何。

吃了这么多次的亏,面对如今的华夏政府,就算是傻子也该学乖了。

按照日本矬子的说法,那就是华夏大大的狡猾。和华夏打交道,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还不够,必须加倍。

四月二十六日,楼盛丰以华夏联邦大总统的身份向国-民发表了最后一次讲话,讲话末尾,宣布不再连任的消息。

翌日,全国各地的报纸头版均刊登了这一消息。

楼盛丰卸任,新总统会是谁?

司马君,宋舟,还是突然杀出来的龙逸亭?

或许是觉得报纸上的新闻不够有“爆-点”,亦或是三个候压有点“太少”,西北三个马大胡子也凑了一把热闹,马家多力量大,三个胡子推举马庆祥为代表,昭告天下,老子也要参选总统。

马少帅们看着自己的爹和叔伯们“胡闹”,只能无语望天。

对于马庆祥这匹“黑马”,司马君等均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就算是阎淮玉和宋琦宁也比这位靠谱……

不管靠谱不靠谱,总之,华夏联邦成立以来,最“盛大”的一次总统选举就此展开。

比起候选,更忙的反而是下边的幕僚和官员。报纸上,广播中纷纷开始造势,争取民意。就算最后投票的是少数,决定总统位置是不是能坐稳的,还是多数。

有楼盛丰珠玉前,不说更胜一筹,也必须做到可丁可卯。

况且,竞争者多了,压力也就大了,华夏虽然没有什么党派,却也有各个派系,亦有不同的政治主张。

到了后来,根据施政纲领不同,干脆分为了北方系和南方系,其中又各有分支,例如西北,东北,中原,西南,东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