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贵妃起居注 > 贵妃起居注最新目录

第160章 吹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文渊阁内难得这么安静。

作为阁臣入值办事的地方,文渊阁常常是很热闹的。如今内阁的几位大臣,虽说也有些面和心不和,彼此间难免很多事上都有博弈和冲突,甚至于很多时候也是吹眉毛瞪眼睛,彼此间争得死活的,恨不得把彼此吃掉,但更多的时候,还是要好好地坐下来商量事情。——说实话,国家这么大,官员这么多,庶务如此繁重,不是每件事都要争,也不是每件事都能争的。

至于什么事能争,什么事该怎么争,争到什么程度,每个阁臣心里都是有一本账。官场上的门道实是太多了,多到《文献大成》简直都写不完。这些从翰林院一路升上来的阁臣们,哪个不是宦海里浸淫了几十年,才能把官场这个大游戏的所有规则都给摸透?所以说,文渊阁里撸袖子的时候其实并不多见,真的吵起来的情况,其实反而不是博弈最激烈的时候——激烈的博弈一般台面下都给搞完了,台面上还是要按规矩来走。吵起来,那是事发突然,各确确实实,意见难以统一,无法给皇帝一个统一的态度时,才会吵得厉害。

当然,真的是都无法统一意见的大事,皇帝也不会就交给内阁来办,有时会下令廷议,有时也会召阁臣入文华殿商议。反正文渊阁和文华殿相聚并不远,为的就是方便这群帝国的统治者可以随时开个小碰头会。

所以,文渊阁的主旋律,一直就是很低沉、很温柔,很有条理的絮语,就像是有一场永远也开不完的会,偶然的沉默,只是方便处理一下私需求。无数庶务就是这样内阁值官手里被贴上了票拟,再送到宫中,由司礼监代抄朱批,也就是所谓的批红。当然了,皇帝有闲空的时候,还是会听听节略、票拟的意见,有时自己不满意的话,便会令司礼监王瑾等执奏章返回文渊阁,和阁臣们商量出一个新的票拟,再送回去由司礼监批红——每当这时候,值房里就会又多了司礼监秉笔太监那略有几分尖细的嗓子。

但今天的内阁却是安静得落针可闻,难得到得齐全,但个都只是闷头翻阅着手中的奏章——有些例牌折子,本来扫一眼节略也就罢了,此时却都是翻开了细细地看着里头的内容,好似那是孔夫子着的《春秋》,实微言大义得可以。

就连被派来催促阁臣们的王瑾,都是没有做声,他尴尬地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左看看、右看看,干脆手一叠,往那一站,也不吭气了。

也就是半个时辰之前,皇帝刚召见内阁,商议废后流程,内阁首辅杨大是罕见地动了情绪,他再三以宋仁宗为例,恳劝皇帝不必无过废后,尽管皇帝已经拿出了皇后的自请废位之表,依然阻挡不住首辅杨大,乃至内阁多数重臣维护正统的决心。

君父君父,臣子要把皇帝当爹尊敬,这就是儒教王道的要求,全天下的读书读的都是鼓吹孔孟的这一套,皇帝是爹,皇后那就是妈,天下有爹要休弃妈,做儿子的旁敲锣打鼓的吗?当然,爹睡不睡妈那不归儿子管,可身为皇帝,那就是天下的表率,有些事不守规矩,大家忍一忍也就都过去了,可有些事是不能不较真的。废后显然就这样的一桩大事——内阁重臣们的标准,有时候就是这么有伸缩性,所谓大义、小节,分得是非常清楚。

内阁里有三个杨大,一位金大,首辅杨大是西杨,坚决反对,金大不说话,另一位杨大东杨大,那态度就暧昧了,刚才皇帝跟前,还说了一句,“母以子贵、子以母贵……”

这句话,历来是废无子皇后,让有子妃嫔上位的最佳借口。比如说汉武帝的上位就是很典型的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东杨大如此说,明显是已经靠向太子东宫了,不过,这话立刻就被南杨大喝住了,“天下无子皇后多矣,难道个个被废?”

——这一位南杨大,因为处理政务上看不出有多少成绩,过往的岁月中,也没有建立多少功勋,于内阁之中一向是很沉默的。没有多少把他的话当作一回事,可这件事上,他一发话,连历来为文皇帝心腹机要,临终前就随侍侧的顾命大臣东杨大都不能不立刻闭嘴。也是因为他的一句话,内阁到现都很安静。

原委么,也很简单——南杨大资历没亮点,能力没亮点,亮点哪里呢?

亮点就南杨大的忠心和气节上,他一直都是仁宗昭皇帝的死忠,文皇帝年间,东宫迎驾事件几乎是把昭皇帝的太子前程都给断送了。南杨大就是当时忠心耿耿,一直站太子身边,甚至是为此一直被关押诏狱里坐了十年的牢,一直到昭皇帝即位才被放出来。

但,昭皇帝年间,虽然南杨大屡受提拔,得到了非凡的重用,可他起点太低,本来也就是个太子洗马,按部就班要做到阁臣,简直不知何年何月。南杨大坐火箭一样的入阁,发生当今即位以后,皇帝直接就把他原来做事的弘文阁给撤了,让南杨大入阁听用。

话说回来,东宫迎驾那一年,当今还小呢,未必就记得住他南杨了。真正把南杨大的名字记心里的,只怕是另有其。当然,这话不能乱说,说了南杨也不会承认。而且这也不算是他的污点,当今太后历经四朝,贤良淑德女中表率,国之大事皆可周知,能得到她的赏识,那是南杨大的福气,这内阁之外,羡慕着南杨大的还不知有多少呢。士大夫们的气节一直就都是这样,是比较有弹性的……

如果是原则性问题、政策性问题,那没会把南杨的说话放心上,该争就争呗,太后就太后,怕不成?问题是现说的是皇帝家事,是后宫里的事,哪个阁臣愿意为了这么点和切身利益没牵扯的小事儿得罪太后?都知道,皇帝军国大事上经常征求太后的意见,太后对政治还是有参与度的。惹来了老家的记恨,关键时刻一句话,谁知道仕途是否因此就受到影响?

老家的意思,通过南杨一句话就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了:说废后可以,少拿太子身世做文章。

御前争辩,内部会议上是常有的事,皇帝也不会因此而降罪,一直都是微笑着旁静听。可南杨大这句话一出,皇帝的脸很明显就扭曲了一下,之后不一会儿便喊了散会。会后王瑾就到文渊阁来了,还是让众臣商议着该怎么操办这废后的事儿。

这明显是催促阁臣们快点表态了,但这个态怎么表可实是不好说,废后该怎么弄难道皇帝心里没数?他现欠缺的就是个话口子,但这个话口由谁来开?刚才东杨好像表现得很支持孙贵妃和太子,但南杨一开口,他也不吱声了。

再看王瑾的态度,也是透了玄机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