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三名侦探恋上水萘泉子 > 三名侦探恋上水萘泉子最新目录

第二十一章 客车枪杀案件 (单篇推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检察完这些,潇彬从勘察人员手中索要了一盒卷尺及一张白纸。然后,他仔细量了量看看车窗的弹孔,其直径大约为7。65mm,而死者颞部镶嵌的那枚金色弹头直径为7。62mm。旋即,潇彬又将那张白纸对折两次,紧贴在玻璃上量了量,弹孔切面与玻璃面的夹角大约为90度……

潇彬手托下颌,闭眸冥思着这起枪杀案件的大致过程。随后,他缓缓走下公车,摘下口罩,准备出来透透气,顺便看能否再从警长那里问到一些重要线索。

“潇彬侦探,怎么样?”警长看到潇彬走来,心中开始有些迫不及待。

“海鹏警长,请问报案人是公车司机吗?”潇彬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发问道。

“哦!是的,报案人的确是公车司机!难道你认为凶手会是公车司机吗?”

“不是!”潇彬轻轻摇头,扼腕蹙眉道,“对于本次案件,我已经大致了解凶手是如何将被害人杀死的。不过,我现在还有一点疑惑,需要核实一下我的推理是否正确!”

“好的,我马上将报案人带来!”玉树次郎热情高涨,恭敬敬礼,连忙转身跑向那几辆红蓝光闪烁不定的警车。

望着玉树次郎的背影,潇彬缓缓转过头,调侃笑道,“中国有句古话叫‘强将手下无弱兵’#鹏警长,玉树次郎似乎对工作热枕得很呢!看样子这是您的栽培!”

“呵!潇彬,你说错了!他平常总是一副黯然颓废的样子,根本就不对这么无聊危险的工作感兴趣。我看他大概是因为想听你的‘推理演讲’,所以才会异乎寻常!因此,我建议你用‘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谚语来形容,我的心里可能会好受一些!”警长点燃一支香烟,叼在嘴角苦笑道。

“嗬嗬!不过,我的警长先生!有件事情我必须要和你汇报一下!”轻声发笑,潇彬一边用手旋转着雨伞,一边慢悠悠地哉道。

“什么事情?”望到雨伞上的雨珠飞溅在周围,警长漫不经心地答道。

“警车一直在发出尖锐的鸣笛声,您这无疑是在侵犯周围居民的夜间休息权。所以,我劝您现在将警笛关掉。否则,您绝对会遭到市民的强力投诉!”

沉默片刻,警长旋即满脸严肃地语道,“抱歉,我的确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以后我会注意的!同时,我也要谢谢你的建议!”语毕,警长没再踌躇,直奔警车那里。

半分钟后,玉树次郎领着一位女子向潇走来,想必应该就是玉树口中所讲的那位司机吧。细细看来,那女子大概四十出头,整体削瘦,深邃的双眼充满着智慧光芒,饱满的深红嘴唇散发着一种成熟女性的气息,一身天蓝色的制服显得极其专业。经过玉树次郎的介绍,这位女性名叫新田彩美,是这辆公交客车的司机,也就是本起案件的报案人。

“您好,彩美女士\高兴见到您!我是筱跸峎侦探,有几个问题想咨询您一下,可以吗?”轻点眉梢,潇彬彬彬有礼地说道。

“荣幸之至,请问侦探先生有什么需要我回答的?”彩美抿嘴一笑,显得热枕友好、平易近人。

“好的,谢谢!请问当汽车抵达最后一站的时候,车厢里是否只剩死者一人?”

“嗯!是的,当客车抵达末站后,我习惯地瞥一眼车厢的监控屏幕,却发现死者拿着报纸纹丝不动地坐在那里。当时我以为他睡着了,便去好心叫醒他,结果却惊恐地发现他已经死掉了!我颤颤栗栗没敢碰他,就立刻向警方打电话报案。”

“那么,死者手中的报纸是上车前携带的吗?”

“好像是吧!我记得每次他与我打招呼的时候,都是带着一份晚报上车的!”

“好的,感谢您的精彩回答!您可以暂时回去了,我想您的家人一定对您非常担忧!”

“就这些吗?我真的可以回去了?”彩美受宠若惊,似乎有些不敢相信。

“就这些,尊敬的女士!当然,晚安!”潇彬点点头,随手将那把黑色雨伞撑给彩美。他想,或许这就是一种爱的传递。

彩美走后,警长随之赶来,喘息未定就问潇彬进展如何。潇彬神秘一笑,转身朝公车左侧100米处的楼房跑去,“随我来,我来给你推理一下!”

“你的意思是你已经知道凶手是谁了?”警长一边在雨中奔跑,一边大声问道。

“呵呵!我又不是万能的上帝,我只是想说我已经推断出凶手是如何在雨夜中将被害人准确枪杀的。倘若我推理没错的话,凶手应该是潜伏在前面那栋楼的二层窗口,用英国L96A1PM狙击步枪在客车停止的那一刹那将被害人击毙的。”

“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在大雨和黑夜的遮蔽下,凶手怎么可能做得到一击致命?”

“当然可以!不过,您得听我循循推理。首先,当我对死者进行尸检的时候,我观察到死者伤口周围无明显灼伤痕迹,这说明凶手不是近距离将被害人杀死的,而是从至少一米的位置开的枪。其次,车玻璃上的弹孔与伤口取出的弹头直径基本吻合以及死者脚部散落一些细微的玻璃渣,这两点说明子弹的确是从外部射入的。紧接着,我用一张对折的白纸测量弹孔上的切面与玻璃的夹角近乎为90度;根据切入点较小子弹、飞行速度快这点常识,我推断凶手有可能使用的是一把装有红点瞄准镜的手枪;可是当‘手枪射击的有效距离为50米’和‘公车与左侧楼房相距100左右’这两点事实产生矛盾时,我不得不又重新冥思一番。终于再次默念7。62这个数字时,我轻松地想到了英国L96A1PM狙击步枪,因为这种狙击步枪所使用的子弹就是7。62mm的亚音速弹。至于我是如何推理出凶手在公车停止的那一刹枪杀被害人的?那是根据物理学中的惯性原理----被害人手中持有一份报纸;假如被害人是在公车行驶的途中被人狙杀,那么抵达终点站公车减速的时候,尸体由于失去意识会向前倾、所流出的血液也会随之洒向前方;然而,这并不符合尸体的真实特征,所以只有一种可能暨凶手是在公车停止的那刻将被害人枪杀的。最后,综合以上所有推理,我大胆地断下结论----这里就是凶杀的第一现场。”

“原来如此,不过潇彬你还没说凶手如何做到一击毙命的呢?”

“额……关于这点,坦白地说,我有两种推断。第一种,凶手通过另一个同伙确定公车中剩下

本章 共4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