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是大户人家。只是这大白天的,为何人影罕见,人语难闻。”
两人沿石梯至院落前,才注意到门楣上有一方匾,上写着“蒲氏宗祠” 四个大字。在门柱之下,有一对相向而望的木狮,木狮之上的滚龙柱,雕有一对张牙舞爪、抱柱互视的龙。
两人久叩房门,才等至有人应声。大门一开,才发现一满眼血丝,脸带惊恐的老者。见来了两个年轻人,老人迟疑地问道:”你们是……“
梅庆书道:”我们俩从凤凰山下来,又饥又渴。您行行好…… “
老者点点头,将两人让进院内,又赶紧将大门关上。
梅庆书道:“老人家,镇上怎么这么安静?”
老者沧桑的声音道:“听说前几天清兵杀过来了,现在兵荒马乱的,能跑的人都逃难去了。我这把老骨头,就留下来看家守院。和我留下来的,老夫姓蒲名信义。里面还有我的堂兄、咱蒲家的族长蒲信仁。”
梅庆书道:““若大的院子,只有您二老在啊。”
两人随老者进入院中,一眼便瞧见院落中间的一座戏楼。戏楼的大门上悬挂着的匾额,上书“蒲氏尚书宗祠”六个大字,戏楼台边的围栏又雕刻有许多精美的浮雕。楼台左右两侧是厢房,上方是正堂。正堂墙板上皆有精美雕刻,如二十四孝图、忠孝节义、以及由渔夫、樵夫、农夫与书生所组成成的鱼樵耕读等人文图案。其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姿态可人,巧夺天工。
丁香兰问老者道:“老人家,原来你们家祖上官至尚书啊?”
蒲信义回应道:“咱蒲家的这座宗祠是为纪念宋朝的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蒲宗孟而建。宗祠正堂是供奉蒲氏祖先的地方,始建至今,已愈二百年之久。”
梅庆书环视院落,眼见青瓦朱檐、古朴典雅,独具疏朗淡雅的格调,不禁赞道:”好气派、好韵致的四合院,足以容千人同聚。“
蒲信义又道:“随我至青乐宫来吧,我堂兄正在那练字。”
两人又随老者过了厢房,便瞧见厢房北侧房内一白袍大袖的老者。散发如霜,长须飘逸,正全神贯注地在地面的宣纸上挥毫作书。他就是刚才蒲信义所说的堂兄蒲信仁,只见他运笔之手随所写笔画的横提折转,而随心所欲。蒲信仁的身旁,一柄秀气精致的宝剑置于桌上。在后面两侧的墙壁上,各是一排字体大小各异的书作。
蒲信义抬眼瞧见来了两位年轻人,停笔起身问蒲信义道:“怎么来了一对年轻人?”
两人见老者精神镌烁、目光如电,大有超尘脱凡的仙道圣僧气度,梅庆书赶紧答道:“我们从凤凰山下来,路经这里,来讨杯水喝。”
蒲信仁又问道:“衣上的血迹尚在……”
梅庆书又道:“我们与清兵作战,现在正被一队清兵追杀,在您家填饱肚子就走。”
蒲信仁道:“少年英雄,能杀敌报国,真是可喜可贺。”
蒲信义端上茶水糕点,两人狼吞虎咽起来。
梅庆书一边吃着,一边向前端详老者的书作。看到蒲信仁所作书法,不禁赞叹道:“真是神来之笔啊,能写出这么好的字,我是第一次瞧见。”
丁香兰道:“你这下知道了,你那判官笔只能打打杀杀,却写不出这么美的字吧。”
梅庆书道:“我从小就练字,虽达不到这水准,但还是懂得欣赏,懂得好与不好。”
丁香兰拿起蒲信仁写过的笔,在纸上写了起来。写完一张纸叹道:“唉,差太远了。”
蒲信仁笑呵呵地说道:“小丫头还真有两下,得让老夫刮目相看。这般年纪,能写出这样的字来,将来定能大有造化。”
丁香兰被那宝剑所吸引,将剑身缓缓抽出剑鞘。 蒲信仁见此又道:“你会舞剑?”
看完丁香兰的一套剑法,蒲信仁摇摇头道:“你的剑法比你的书法,差远啦,书法与剑法可是有相通之处。”
丁香兰问道:“什么相通之处,想听前辈高论?”
蒲信仁道:“品鉴书作,先考其神采与意味,再察章法与结构,最后审其用笔之巧拙; 反之,习书练字,首要点画纯熟,此亦是书家基本的功夫。其次则讲字的间架结构及章法布局,最后方可练至风格神韵之美。 常言道,言由心生。而于书者,字亦如人。其品格、气节、道德……发于笔端,行于墨迹 、溢于神采。观真卿笔墨,能感其庄严雄浑、正气凛然,必为报国忠臣;赏羲之兰亭序,可觉其风神卓然、清雅绝俗,必是美男子无疑。”
丁香兰问道:“请前辈讲讲剑法与书法相通之处!”
蒲信仁道:“ 唐人张旭,善草书。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剑,终有所悟,自此草书精进而成就草圣之名。由此可见,书法与剑法有相通之处。”
蒲信仁又道:“剑法有点、刺、崩、撩、云等。如同于书法中的点、横、撇、捺、折等笔法;剑法中有“虚、实”,笔法中有“藏、露”;剑者招式衔接紧密,劲断意不断,势断意相连。亦如书者行气中的顾盼呼应、承接映带、笔断而意连; 剑法配合剑者的身法步法,则能快捷凶猛,刚柔相济,潇洒大方。剑法运用自如,而达剑道精髓,则是无招胜有招。笔法在书者的运用之下,洒脱而奔放的绝美文字便在书者得意忘形之际、随心所欲之间跃然纸上。 书法是心的剑法,剑法是身的书法。”
梅庆书道:“今闻前辈高论,真是耳目一新。 ”
丁香兰纠缠着要蒲信仁也要舞一套剑法看看。蒲信仁在三人面前舞了起来。但见他剑锋如笔锋,挥剑如挥毫。人剑浑然一体,剑光闪耀恰似大片桃花林中的落英缤纷。
丁香兰道:“前辈一定要指点一下我的剑法,数年或者十数年之后,能达到前辈的剑法,我便知足了。”
蒲信仁微笑道:“孺子可教矣!不用数年,更不用十数年。机缘一到,数日之内,便可达出神入化之境。”
丁香兰大喜道:“前辈请指教啊。”
蒲信仁点头捋须咏叹道:“世间本有法,法有定法,渐悟为法;世间本无法,法无定法,顿悟为法。书法和剑法亦有渐法与顿法之分。常人习书,循序渐进,先笔法章法后至神韵,耗时长久,乃是渐法。顿法与之相反,由深至浅、由难而易。须使身心静极而达玄妙之境,常是冥冥意境中,自然而成。”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