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万强壮男丁入伍。一月后送往静音山军区。
静音山,沙漠外的绿洲,位于苍茫山和静阳山之间,且邻近沙漠,在地势上是绝佳的操练兵马之地。
这对于吃了憋亏近乎于亡国的枭国人来说,是振奋人心的大事。各州郡踊跃验兵的人儿络绎不绝,就为了入伍能按时拿到军饷,若在军中表现良好,还有封赏。不仅可给家人增加脸面,最重要是能靠着军中军饷养活家人。
帝寒这一用意,并非意气用事,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决定——枭国历代以来,几乎是战火连绵不绝的局面。靠着征战,得了不少赔偿,也因征战,死了不少青壮年。所以枭国鼓励生育,凡是生男丁,登记在案后便可获得当地政府的奖励。这奖励很多,黄金一两。在贫瘠的枭国,物质匮乏,大凡靠商贾贩卖,物价相对天殇等出产地贵了不少,但是黄金一两也够七口之家吃上一年的大鱼大肉,穿上冬暖夏凉的西锦。
可是,很多人家生了健壮的男扼都不上报,不愿得那一两黄金。一般来说,天赋异禀的男丁登记造册后不久,便会被官府带走,说是从小进军中。大部分呢在七岁时便告知得了某种瘟疫死亡,很难得等到十八岁在军中建功立业,方能给家中寄军饷。所以啊寻常百姓宁愿孩子种地或者学个手工业谋生,再不济做个走南闯北的商贩养家糊口,也不想从小进入军营。
可广征兵丁时,青壮年们又挤破头的希望自己能应征上。毕竟在枭国任何行业都难以养家糊口,更别提过上达官贵人般的好日子。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方法就是入伍,并在战中立下战功。据说当年白屠白将军就凭一人之力,手刃敌军首级上千,赏了一座白城。这,成了奋勇入军的新兵们心中的神。
“娘,若我能像白屠将军那般英武,便可让您跟弟妹们过上好日子。”
“大壮,可夜神国的大军很是神武,你去娘怕你有危险。”
“战死总比饿死强。就算一命换一命,您和弟妹也可以多拿几摞钱。”
“大壮,去天殇国学个手艺,也比拿命换的钱好啊。”
……
年迈的妇人阻止不了儿子的决定,扶着寒窑外的门框静默的盯着他魁梧的背影消失在街道尽头。
这一别,有可能是永别,亦可能是等来衣锦还乡的荣光。
事件事儿都如此,哪有什么不冒风险的事儿呢?
黑砖瓦房泥子巷,艾草萧索秋雨凉。
老泪忧责少时诞,儿命换来暮年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