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销售人生 > 销售人生最新目录

第一百零三章 圆梦乡村学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如果要是别人,对于一个从未上过讲台的新手来说,面对校长和优秀的女教师的旁听,一定会神

情紧张。可是王浩则不同,他是那种“遇强更强”的喜欢挑战极限之人,心里素质超一般的好。他自信地接着讲课:“谢谢同学们的欢迎!我们今天要上的是语文课本上的第十三课《南京长江大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说完之后,王浩拿起一支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上:第十三课《南京长江大桥》。那粉笔字写的工整,清楚,有劲。

随后,王浩又回身,面对学生们说:“我知道大家周末回家都预习过第十三课,对课文《南京长江大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我在此也先不来诵读课文,我只想问大家一句话:谁亲眼见过南京长江大桥吗?”

下面二十几个学生沉默不语,王浩便问:“没人亲眼见过吧!”

就在这时,中间位置有个女同学举起右手,王浩一看,正是班长小艳荷。王浩便朝她和蔼地问道:“王艳荷,你要发言吗?请你站起来说吧!”

小艳荷站起来,向王浩问道:“请问王叔叔,噢!不对。请问王老师,你有没有亲眼见过南京长江大桥?”

王艳荷刚说完话,课堂里的学生就在交头接耳说话,其中一个男孩举手,征得王浩同意,该男孩站起来问道:“请问王老师,你与我们班长王艳荷是亲戚吗?要不你们怎么会认识?”

王浩笑笑,看了看该男孩,又看了看小艳荷,最后看向坐在最后的王校长和王婉。然后和颜悦色地叫该男孩和小艳荷都坐下,这才说道:“刚才同学们很好奇我与你们班长王艳荷是怎么认识的,告诉你们吧,我们也是昨天才认识,只是我们一见如故,我们还一起唱歌,一起在村庄里游玩。”

下面的学生们这才“啊”了一声,不再议论。

接着,王浩回答小艳荷的提问:“老师当然亲眼见过南京长江大桥,并且好几次经过南京大桥。”

说到这里,课堂上的学生们又是一阵惊叹之声“哇!”

王浩稍停了一下,朝学生们笑笑,接着继续说道:“老师小学时也上过《南京长江大桥》这么一课,当时对于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公路两用的南京长江大桥,心里特别特别向往,并且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等长大以后,一定要亲自踏上南京长江大桥。为了这个决心,我一直发奋努力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高中毕业后终于考上大学,离开大山,走向大城市。可是,我第一次踏上长江大桥时,并不是南京长江大桥,而是武汉长江大桥。记得火车载着我跨过武汉长江大桥时,列车上的广播正在播放《歌唱祖国》,那是一首爱国歌曲,歌声特别嘹亮,让人热血沸腾。”

这时,王艳荷又举手问道:“王老师,你会唱这首歌吗?”

王浩说:“会的,相信你们的王校长也会的。”

王校长听王浩这么一说,便也神情激昂地说:“我当然会,我们那代人都会唱!”

王浩接着说:“我给同学们唱一段吧!”

王艳荷和班里所有同学以及王校长、王婉都热烈地鼓起掌,王浩摆摆手,让大家静了下来,然后他调好呼吸,开始歌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日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日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平原、越过高山,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土地,

是我们可爱的家乡!

……

唱完第二段之后,王浩便停了下来,他对同学们说:“这首歌好听吗?”

“好听,老师接着唱!”全班学生都被这首雄壮嘹亮之歌搅得激情飞扬起来。

王浩说:“我们今天是上语文课,我只有一节课的时间讲课,大家如果想听我唱歌,每个月我都会与兰溪武警中队到王艳荷家,到时候欢迎同学们来王艳荷家,我一定给大家唱歌!”

全班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王浩继续上课,只听他说:“同学们请看课文中的那张南京长江大桥图文,这是一座钢铁架起的大桥。”

王浩把南京长江大桥当年在国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在苏联撕毁合同,拒绝提供造桥所需的特殊钢材后,我们国家通过自力更生,用了六年时间终于在长江上架设了第一座铁路公路双层大桥。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这时,小艳荷又举手提问:“王老师,你走过南京长江大桥吗?”

王浩说:“走过,去年秋天时我终于到南京出差,当我办完公事,我就立即乘公交车来到南京长江大桥头,下车后就步行走过大桥,然后又步行走回来。”

这时,前面举手提问过的那位男同学又举手提问:“王老师,走在南京大桥上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王浩说:“当然有,一开始是心情特别激动。走在那跨江的钢铁长龙上,看着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在脚下流过,那种自豪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但是,通过在大桥上来回行走将近两个小时后,我的心情又突然变得很沉重起来。我发现,大桥上车流不断,桥面上很多地方己变得破破烂烂,这让我想起早前看过的一篇文章!那文章主要是讲述当年造的南京长江大桥已过时,满足不了目前的车流量。而且大桥经过将近二十年的超负荷运行,早已变得疲惫不堪。另外一个重点,是讲述当年造桥,让天险长江变成通途,只是二十年后,因为当年造大桥时没考虑到后来长江水运的发展,大桥建的太低,而且后来南京河道,上下河又造了几座长江大桥,都以南京长江大桥高低为标准,致使万吨巨轮无法通行,成为阻碍长江黄金水运的屏障。”

说到这里,王婉也着急了,她急着问:“王老师,这么说南京长江大桥不是成为障碍物了吗?它会不会因此而被淘汰?”

王浩说:“虽然南京长江大桥已破烂不堪,并且严重制约长江水运。但短时间内是无法解决制约问题的,桥破可以修,但要让大桥消失,可就没那么简单了,这个难题,要靠在座的同学们长大以后去解决。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争取长大以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材!”

就在这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