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销售人生 > 销售人生最新目录

第八十章 情色兰溪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我只是一个残疾人,我又有何资格去想入非非呢?还是开心玩吧,难得有两个外地优秀帅哥陪伴,平常谁会陪我一个走路一瘤一拐的女孩在众目睽睽之下逛街?想到这,她心里还真的有点感激李军和王浩不嫌弃自己。心存感激的水艳秋笑着用带着吴侬软语般的普通话说:“两位帅哥,别去争风吃醋吧,我们还是继续朝巷子深处去探究!”

三个人继续前行,只见巷子两旁门店败落,砖墙灰暗,木门腐蚀,门眉上野草丛生,那不知道踩过多少年的青石阶梯,凹凸不平,但油光发亮。经过的路旁房门都是紧紧关牢,一把大锁将旧时的艳史存封。三个人走到巷子深处,有个三叉路,在三叉路中间,有一个长方形水池,长约十多米,宽只有四五米。看那池边的发黑的石墙,估计年代与古巷同一时期建筑。

这时,水艳秋走到水池旁,看着一池碧绿的池水,她便对李军和王浩说:“你们猜猜这里干嘛要建个水池?”

李军说:“又要考考我们俩啦?我看这水池是贮存雨水,防止干旱之用!”

王浩看了看池水,又看了看两旁砖木结构的老屋,便说:“这池塘是贮存雨水,用来防止火灾时急用的吧!”

水艳秋用赞许的眼光看着王浩说:“还是王浩说的全面,这一池碧水,看上去虽然不是很干净,春夏季节还衍生许多蚊子。但是,有这一池碧水,住在这里的人家心里就安踏。你们看看这些老屋,除了墙是用砖石砌的,其余全部是干燥的木头木板,万一不小心来了个火灾,就全靠水池里的水救火了!在我们这里乡下,每个村庄无论大小,必定在村子中央挖掘一个大池塘,平时村民洗洗衣服洗洗杂物,甚至还养些鱼。所以,有村必有池塘,这是我们兰溪千百年的风俗!”

王浩听了水艳秋这番讲解,心里对这残疾的漂亮女孩生出敬佩之感,看她年纪轻轻,知道的东西可不少。他对水艳秋说:“水艳秋,你懂得事还真不少,像桃花坞这种只有男人感兴趣的事,你也知道,还有这池塘,你也讲解的很在理,你是个聪明开朗的女孩。另外,浙江人真聪明,在我们广西老家,我还没发现哪个村寨筑有专门防火用的池塘,因此,发生火灾之时,只能是每家人从自己家中水缸里取水救火,或者跑到很远的溪边挑水,因为供水不及时,往往灾情特别严重。浙江人这种救火池塘,真的值得推广!”

听到王浩的赞扬,水艳秋粉脸羞红,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爷爷很爱讲故事,他知道兰溪历史上很多事情,我从小就听爷爷讲过桃花坞以及兰江花船的故事了。其实,我们兰溪人谁都知道桃花坞和兰江花船,这是我们兰溪解放以前最享有盛名的历史,我不觉得女孩子讲桃花坞有什么不好!”

听到水艳秋这般落落大方的自白,王浩更加喜欢她的坦率和爽朗。也许兰溪人真的不在乎旧时兰溪那段艳黄历史,毕竟那是真实的历史,因为有了这种吸引人的市场,才使兰溪有繁盛的过去,才有小上海之称,更有“小小金华府,大大兰溪县”之谚语。

水艳秋带王浩和李军沿着三叉路右边巷子走去,走过三间老屋,终于看到有一间腐朽木板大门打开的古屋了。三个人驻足门前,好奇地朝老屋里张望。只见大门进去是一个不大却很拥挤杂乱的小院,大门进去右侧有一间低矮的小屋。院子正对面有一间主屋,主屋全部用木条和木板封住,中间开着两扇木板大门,从结构上看,屋里应该有楼房。

王浩看到院子里很潮湿,估计居住在这种几百年历史的老屋里,一定很潮霉。他便问水艳秋:“这老屋还有人住吗?”

水艳秋说:“当然有,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居住在这里,他们不愿搬迁到楼房。”

李军说:“这么潮湿怎么住啊,年轻人住进去都要长出霉来。”

水艳秋说:“要是我也不敢住,也许这些老人住习惯了,舍不得离开吧!”

再往前走,就到山脚了,三个人沿着来路,默默无言地往回走。王浩凝望着这寂寥幽森的古巷,眼前仿佛浮现当年桃花巷繁华情景,两旁红灯笼高挂,茶厅里不时飘来茶娘们那莺声浪语和

打情骂俏之声。时不时便有那俏丽茶娘将那一步一回头的茶客送出门外,然后回身招揽欲火焚身的新茶客。这巷子虽小,却名声很大,虽然这里早己被历史埋汰,故事却一直会流传!

三个人走出桃花巷,闷热的天气,让人感觉口干舌燥。王浩去买来三瓶冰镇健力宝和三瓶矿泉水,分别递给李军和水艳秋,自己也马上打开冰的健力宝,往嘴里猛灌,顿时,一阵凉爽浸透心底,人也感觉精神。多了。

李军问水艳秋:“下面我们该到哪里去?”

水艳秋还没来得及回答,王浩就说:“刚才水艳秋不是说兰溪不但有桃花坞,还有兰江花船吗?那就带我们去看看吧!”

李军说:“对啊,带我们看看去!”

水艳秋说:“兰江花船那是在过去的兰江水面上有,现在除了兰江,花船早就没有了!”

王浩说:“那去看看兰江,你给我们讲讲兰江花船故事。”

水艳秋笑笑说:“都是些陈年旧事,还是些风流韵事,呵呵!”

李军见此,知道她有点难为情,便说:“那就算了,以后再去看吧,要不你告诉我们,怎么往兰江河岸走,我们自己去走走。”

水艳秋这时又改变主意,她说:“还是我陪你们去走走,你们也看不出什么名堂。”

王浩马上说:“那就谢谢你了!远不远?坐黄包车去吧!”

水艳秋点点头说:“还是坐黄包车去快些。”

王浩叫来一辆黄包车,三个人挤上去。水艳秋对车夫说:“到南门码头!”

从桃花坞路口到南门码头不是很远,不一会就来到南门码头,三个人下车。水艳秋对李军和王浩说:“这就是兰溪的最南面一个码头,从这里往北,也就是往下游,一共有四个码头,依次是南门码头,柳家码头,朱家码头和张家码头。此外,还有两座城门,依次是隆礼门和西门。”

王浩看着那古老的城楼,都是用大块岩石砌筑成,城楼有三层,低层都是用大块岩石砌筑,高达七八米,二楼三楼全用木头建造,飞檐翘角,雄浑沉稳。城楼低层中间有一门洞,洞门顶上雕刻有四个苍劲浑厚大字“南门马头”。门洞朝下有陡峭石阶通到沿江路,水艳秋

本章 共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