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右纵队九连便马上集合,跑步占领后面的小山岭,谁知道这时一百多敌人已经先占了。狗操的敌人见我八路军冲上来,就用两挺轻机枪一门手炮向他们打来。目的就是要阻止他们的进攻。由此可见,敌人还不甘心情愿地接受自己失败的命运。
于是,连长下令道:“一排马上往正面突击,三排从敌人右侧迂回。”
“是!”我八路军战士纷纷行动起来,各自忙活着。
八路军的这个一排马上往正面突击,三排从敌人右侧迂回。不到二十分钟时间,队伍跳近了山头。用*,刺刀冲锋,二班马上和敌人冲在一起,一三班也上去和敌人冲了几个来回。与此同时,三排也从右侧迂回过来。敌人无法支持,想固守东岭,掩护大队退却。
我八路军排长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就命令说道:“三班掩护,一二班快进!”
王班长象喝了密一样高兴起来,他把全班的火力集中起来,向敌人射击,他高喊:“瞄准打呀!”正叫着,有个敌人从那边跑过来,他端起枪“叭”的一声,敌人倒了,又一个敌人从高粱地里跑出来想跑,叫他一枪打死了,这两个敌人一倒,其余的敌人更加狼狈地跑了。
李纪法同志是模范党员,在这次塔山战斗中,他跟着排长当通讯员。在接近到敌人不及百米时,敌人的机枪小炮响成一团,他毫不顾及一切的去完成给他的任务,最后不幸负伤了。
李纪法受伤后,不仅没有表示任何的畏惧,而且还不断地鼓励大家说:“同志们不要管我,去完成你们的任务吧!我是个共产党员,我还有*,敌人来了和他拼搏!”他的伤到了最严重的时候还说:“同志们,请给我写一封家信,叫我兄弟来为我报仇,同志们也要给我报仇,消灭这些万恶的敌人,解放全中国!”
英雄李纪法的话对大家鼓励很大,同志们都说:“要替李同志报仇,多杀敌人!”
胜水战斗里,有两个很好的担架员,是大家都为之骄傲。他们是来自革老区赣榆的陈德明老同志和是刚参军的新战士张吉田同志,二同志都在一个中队,都当炊事员。平时,他们辛苦地工作着。而战时,他们部成了光荣的救护者,令人信服。
两个晚上的战斗,在英勇的攻击中,有少数同志负伤了,有的个别同志牺牲。但是,大部分的同志,都能兴高采烈地、安全地下了火线,没有受到大损失。
只有十几个伤亡者,他们被同志用担架抬了下来,担架难以运动的地方,他们就把公务员背下来。这二人为自己的战友,为了自己的兄弟,流尽了血和汗水。
每次战斗中,陈德明张吉田和都是这样地抬着担架,在敌人紧密的射击当中,把全连的伤亡者,一个个安全的弄下来。首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包扎,然后快速抬走。
胜水战斗中,右纵队一连的刘家仁同志负伤了,卫生员汤广胜给他上了药,叫他下去,他不下去,他说:“不,我不能下去,我还能打枪,我能动!”说完他就又上去了。
同年八月十三号的早晨,十三团一营的两个侦察员,徐庆君和外号叫锤子的吴文玉战士,从北边侦察回来的时候经过马安庄,突然遇见敌人几个便衣在庄头庙里休息,他们就决定去逮活的。在战场上打死一个敌人,并算不了什么。可是,要是活捉一个的话,那他功劳可就大啦。只要对俘虏进行教育和感化,一般的俘虏还是能改邪归正,并能在战场上对敌人进行政治攻势,促进更多的敌人“火线”反正,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老徐首先闯进去,迎头一个问道:“你们是那里的?”
“五旅二营。”老徐不慌不忙地冒充敌人的番号。一面顺手把门关起来。敌人看势不妙,对准老徐“砰”的一枪,老徐一闪,子弹从左肋上擦了一层皮。那人回头就往南屋里跑,老徐也趁势进了对面的房子。
南屋里还有几个便衣,不断向外打枪扔*,却伤不着老徐一根毫毛。老徐也打一个*,正扔在南屋当中桌子上的茶壶上,“轰”的一声,连弹片带瓦片,炸遍了南屋。
老徐的子弹打光了,但他仍握紧空枪,对面敌人稍一露头,他把枪一指,吓的他们又缩进去。
“你到底是哪一部分呀!”南屋里的敌人焦急地问。
“告诉你,我就是八路军,赶快缴枪吧!”
可是,敌人还在顽强抵抗,扔出个*在院子里爆炸了。
“他奶奶的!”老徐抓着头皮打主意,忽然门外小声喊道,“锤子!快布置队伍,给予放火烧呀!……可别让他们跑了!……”
“都置好啦z枪架在门口啦!”老吴在外面早等得发急了,听见老徐招呼,急忙连声回答,—面围着庙跑来跑去,往里面扔了两个*,打了几枪,接着点了几把火攻进去。
“俺们不玩啦!俺缴枪!”南屋里惊慌哀叫着。
“快缴呀!把枪扔在院子里!不准动!谁动就打死谁!我们八路军优待俘虏……”老徐仍然用空枪恶狠狠地指着南屋。
于是,四把短枪,一个*,都一起扔到院子里,还哀告道:“俺就五个人,只四棵枪,再也没有了。”
在老徐的命令下,五个便衣高举两手,一个个脸儿焦黄地走出来。
战役自同年七月二十四日晨开始,至八月二十五日胜利结束,计攻克大小据点四十余处,摧毁碉堡三百余座,共毙伤敌伪军三百八余名,俘三百六十余名,击毁敌汽车六辆,缴获机枪六挺、步枪三百四十余支、短枪三十六余支,其它物资甚多。
此次战役,我军收复了诸胶边大片土地,解放了三十多万人民,控制了日(照)诸(城)公路大部和海(州)青(岛)、诸(城)胶(县)公路各一段,进一步改变了滨海区的抗战形势,巩固与发展了滨海与胶东两区的联系,收复了诸胶边大片土地,藏马县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五莲山区和藏马山区连成了一片。
“讨李战役”结束后,一九四四年八月,中共滨北地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诸胶边地区组建两个县,以原南部诸城五区为主建立藏马县,同时建立藏马县工委,张雨首任县工委书记,于云光首任县长,从此藏马县建制产生。
同年十月,在粉碎日伪军夏季报复性“扫荡”后,主力部队由诸胶边地区转移到外线作战,该地区的斗争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中共滨北地委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