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暴风兵王 > 暴风兵王最新目录

第六百八六章 突变9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去莫斯科警察局要求一些特殊配合和支持。

自从租下亚历山大.马林卡的房子后,一直没搬,直到从堪察加回来,方大侠、马亮、老孩儿、皮子、卷毛、洋子、金昌吉、金昌都、陈鑫龙等人都放下手里的生意,一大早就赶过来帮王伟搬家。

其实,除了一只随身携带的大旅行箱和马亮的电脑、打愈之外,王伟哪里还有什么可搬,提起就走的事!

可是大家还是借这个机会聚会了一把。

他们走后,王伟就名正言顺地成了这里的新主人。王伟想在这里恢复以往晚睡晚起,孤独而惬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马亮给王伟搬来的电视因为看不懂节目内容,王伟很少打开它,于是它就那样静静地陪伴着王伟,成为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摆设。

偶尔,几里远的小教堂钟声传来,每次中间有十几秒的停顿。到了晚上房子外似有猫或狼的尖叫。

在莫斯科生活的这些日子里,感触最多的还是我们同胞那形形*的表现,王伟真无法理解,他们怎么会变得如此糟糕,难怪让外人当贱民。

850多万人的莫斯科市生活着十万中国人,北京人最多,几乎占一半,浙江和福建人也有近三四万人…………

其余的则是黑龙江、辽宁等各省、市、自治区的杂牌军。

另外,这座国际大都市里还生活着数以万计的越南人、日本人、韩国人、朝鲜人和罗马尼亚、波兰人。

比较一下这些外来人挺有意思。

波兰人一般都有能力租下一些临街的小店铺,从花店、文具店到时装店、食品店应有尽有,所以很少见波兰人混迹于大街小巷。在街头,往往几十个来自喀尔巴阡山的罗马尼亚男女山民聚在一起兜售自制花头巾,他们抖动着手中的商品,又叫又嚷招徕西方游客………………

但一遇到情况,呼哨一声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越南人和朝鲜人众志成城,最抱团儿,同胞“遇险”他们不会有一人看“热闹”,冒死相救!

呵呵,相对来说,中国人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

简单的说,中国人到哪里都是各顾各,属于狗舔吊子各顾各的那种………………

也是老毛病了,没法!

而另外更多的一些中国同胞发现便衣时,却宁愿跟在后面,等着自己的同胞被捉时幸灾乐祸看热闹。

同胞们内斗也很厉害,跟在国内一样,互相坑害、欺骗的时有发生,搭伙居住在那些廉价的“中国楼”里则丢钱、丢证件,因此常常发生斗殴和流血事件。王伟渐渐理解了,为什么俄罗斯警察把中国人视为多事之徒,为什么在莫斯科有时会无端地被警察盘问,要求出示证件。

最充分表现同胞劣根性的是打电话。

电话是外来商人的一大花销,国际长途更是索费不赀。

但凡中国人合住,十有八九要发生背着同屋打长途电话的事,最后弄得很僵;一些“聪明人”更缺德,需要打电话时就沿街找招租的房屋,向房主讨钥匙,说是看房,进去坐下来就打国际长途,打完出来说没有看中,交钥匙走人;打公用电话时,许多人就把钱币用绳子拴起来,放进电话机,打完再拉出来;街头一些公用电话有毛病,不投币也能通话,外面往往就有中国人排队。

一些同胞也太差劲,一进去就侃一两个小时,天知道哪儿那么多话,其他人呢,外面排着吧!

很难相信,表现得如此低劣的中国人如何能让莫斯科人放心和高看一眼。

王伟除了每天工作,网上查找一些信息,有时候也写写小说之类,解除大脑过于紧张,休息一下……………………

另外,王伟还有一些真丝服装,是马亮给他的,堆在这房子里。

这些东东,马亮说你没事儿也跟我们练个摊儿啥滴,玩呗,不过,它们现在已经不再让王伟发愁,王伟的心病在工作上。

一觉醒来,窗外射入一缕阳光,天已经大亮了。

可王伟不愿起来,懒懒地躺着。

一个人住在莫斯科郊区这样的大房子里,人生地疏,最初夜里有点儿害怕,不过现在已经慢慢习惯了。

王伟的懒,有失去方向和动力的成份。

莫斯科可不比瑞士首都伯尔尼,它太特么地大了,大得王伟一到这个地方都感觉有点儿无处下手,苏一州到底会藏身何处?!!!

这宁静的早晨,也常常让王伟想起过去了的一些记忆——————

王伟以前曾经来过俄罗斯,也到过莫斯科,还做过生意,就是他刚刚从监狱中释放出来,跑到这边来报仇雪恨的那段日子,而且,他还在莫斯科那阵子写过一本书……………………

尽管第一部描写俄罗斯故事的书稿被洪哥买下,当时王伟感到振奋和充满信心,回来后还曾热血沸腾地拟定过一个“工作计划”,拉了一串拟写的书目名单,如《中国商人碎尸之谜》、《异邦的华人情杀案》、《黑龙江少妇》之类,决心甩开膀子大写特写!

甚至还在“计划”的旁边自勉性质地特意标上了一行小字:

争取一年跟出版社要二十万稿费。

哈哈!

不过这个计划有些保守,一本书就窜红弄从出版社劫走十万百万人民币的先例也不是没有,但王伟对那样的概率不抱希望。

只想花笨工夫,一本弄个三万五万就行。

可是,热劲一过,冷静下来的时候仔细想想,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似乎并不可行。

首先,在俄采访就是个问题。

想接触俄警方更是一道难关。

而大纪实,如果一味儿地凭着道听途说瞎编乱造本身就是失败的开始。不采访,不接触警方,起码有一多半题目无法落实到纸上,拿什么保证二十万稿费?即使写小说,也同样需要大量的生活体验和素材。

并且,王伟也算了一笔帐。几年前,王伟的上部小说大约23万字,洪哥给王伟千字八十(元),实话说不高也不低,可没有版税,满打满算一本书也就万八块钱。

如果照此计算,即使累吐血,在俄罗斯工作要拿下二十万稿费的理想最少也要四五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实现。

这期间,吃什么,喝什么,亚历山大.马林卡的房租如何给付?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