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嫡女弃妃,我要一片天 > 嫡女弃妃,我要一片天最新目录

第六十九章 赈灾募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慕容渝璟的侍从送走王媛后就去他那里复命,他得到消息后,立马就派出了暗卫,跟大家想的不一样,他的暗卫并不是去保护王媛的。.

他的暗卫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去捣乱的,他可不想让王媛立这个功,比起提拔王媛,他更想知道慕容懿的潭水到底有多深。

二是去刺杀慕容懿的,他觉得慕容懿是个很危险的人,如果可以的话,他宁可让他长眠地下。

他派出去那么多的杀手,竟然连慕容懿的影子都没有见到,更不用说杀他了。这就更说明了慕容懿的危险,所以,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弃一个,他可不想留一头随时会吞噬自己的老虎在身边。跟着王媛无疑增大了刺杀的可能性。

暗卫离开后,慕容渝璟,微笑着品了一口茶,自言自语地说:“明远啊明远,抱歉了,要让你吃苦了,你摔得越疼才能越记得我的好。呵呵呵......”

至于那些百姓,慕容渝璟也不关心,他们北黎死这么几个人还是死得起的。

丞相府

王丞相气氛地拍着书案,他的门生竟然没办法阻止瘟疫,他们这些在朝官员竟然被那个病猫太子说成是无能之辈,他这个文臣之首,朝之栋梁还有何脸面呢?

“朝廷无人可用?笑话,我到要看看那个什么郑明远的有多厉害?”

王丞相下面坐着一帮官员,他们各个义愤填膺,恨不得把王媛碎尸万段。

“丞相,我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如果那个郑明远成功了,我们的老脸还往哪里搁啊?”

“听犬子说,那个郑明远只是个小倌,一个以色侍人的贱民而已。怎么能让这样的人爬我们头顶来呢?”

说这话的人,他的儿子就是被王媛暴打的那些哥们之一,因此对王媛恨之入骨,有抹黑她的机会就绝不放弃。他们不知道的是,经过那次事件后,他们的宝贝儿子已经很难有出息。

“对,我们一定要阻止她立功才成。”

“就是就是,等会我们一起去启王府,把这件事情告诉启王,让他的小公子不要再插手了。如果没有慕容公子的帮助,我看她还能成什么气候。”

“对对,就这么做。”

王丞相很满意大伙儿的意见,作为股肱之臣,怎能容忍这样的黄口小儿来藐视他呢?如果有机会她一定要铲除他或者杀了她。.如果让他知道,这个人是他的女儿,他会做何感想呢?

另一边,晨王府内。

“晨王爷,这件事情,你一定要管呢?如果那个什么郑明远真得立功回来了,还有我们这些人的位置吗?”

“我们武将在朝中本来就没有多少地方,这回还要被这样的黄口小儿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啊!”

“治个瘟疫还不简单?全宰了不就得了,哪有那些文臣说得这么麻烦。太子殿下就更过份了,什么叫朝中无人嘛?”

其实让他们这样生气的不是封王媛为钦差大臣去治理瘟疫这件事,而是太子的那句“现朝中无人可用”的话,更让他们受不了的是,北黎皇竟然也默认了。所以朝中不论文武都把王媛看着了眼中钉,肉中刺。

这帮老部下到他府里来商量这事,让晨王很为难,他本不想管任何事情,只想清清净净地过日子,然而很多事情不是他说了就能算的,就像这次,他不表态能行吗?

让晨王很意外的是,他的世子——慕容夏,竟然对这件事情很上心。还好心地提醒他们该去找启王,如果启王的嫡次子不管这件事情,那个郑明远根本就蹦跶不起来。

为此,启王府聚集了朝中的文武大臣,他们向启王讲述慕容懿的放荡行径,呵斥他竟然公开带着男宠出入宴会,这不是丢皇家的脸吗?

启王原先还不相信的,但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他也就信了一半,更让他失望的是,他的世子,竟然也知道这件事情,就因为兄弟之谊,竟然帮那个孽子瞒着。

现在他还能不信吗?因此他只能向朝中众臣自责赔罪,并表示,一定好好管教这个孽子,同时向他们保证,郑明远的事情,他们启王府绝不帮衬。

这些大臣得到满意的答复后,终于心满意足地走了,紧接着是一批批的杀手蜂拥而出。

慕容卿在启王的书房里接受训斥,这个好哥哥对弟弟极力维护,不停地说着好话,把启王气得炸毛,恨不得把慕容懿抓起来痛打一顿。

“说,那个臭小子去哪里了?”

“父王,儿臣真得不知道。懿弟是个能干的,想来去什么地方做生意了吧。”

“我们启王府不缺他那点银子。这次回来,就不允许他出门了。唉!总得找个人管管他吧!”

“父王说的是,也该给小弟定门亲事了。”

“他这个样子,还找得到什么好姑娘,唉!”

在慕容卿的努力下,慕容懿的人生就被启王设定好了,找个媳妇,关家里,省得出去丢人现眼。

在朝臣们封杀王媛的时候,赵彀正按王媛的意思在筹集钱财。跟王媛细谈后,他知道自己也不能直接去游说夫子,只能约几个好友,大家一起宣传。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跟赵彀交好的这些公子哥,个个都是爱国爱民的有识之士,他们一听赵彀说赈灾物资短缺,个个都愿意慷慨解囊。

无奈他们自己都没有经济收入,因此也就只能意思意思而已。赵彀见他们沮丧着,就把王媛的想法告诉了他们,所不同的是,他没有说这个办法是王媛想出来的。

不是他想据功,而是他不想再让王媛惹麻烦了。

这些年轻人一听,顿时拍案而起,各个都说是好主意,并表示愿意出一份力,有了这帮年轻人的帮助,募捐工作顺利多了。

这帮人认识一些书院的学子,这个书院的学子又认识其他书院的学子,他们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不出一天,整个京师的学子都加入到这个募捐的行列之中。

他们排成长长的一队,拉着几道横幅,横幅上,或书:“同赈灾”,或书:“其出力”。

他们来到集市,兵分几路。

一路在市场上演说,希望得到民众的支持。

“乡亲们,我们在这里能吃饱穿暖,健健康康地过日子,可是远在他乡的灾民却在生死边缘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